■许新淡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村里有位聪明的六年级孩子竟然能自己做出一把二胡,并经常拉出悠扬的乐声,弄得我心里痒痒的,很想效仿做一把自己的二胡。经过造访得知,琴筒是用毛竹做的,没有蛇皮可以用青蛙皮来代替,胶水是用鸡蛋清代替,琴杆也是竹子做的,琴弓是用细竹杆放在火上熏烤弯制而成的。有了琴弓,还需要有马尾来做弓毛。听说桥墩街道有一个养马的地方,但是扯马尾是很危险的,据说那马会用后腿踢你的,而且那马蹄是用铁琴皮钉的。为了把二胡做成功,只好冒险扯马尾,那简直是提心吊胆去完成的。硬件基本做成了,还要有琴线,琴线是从文具店买来的,二胡做成之后,还要松香才能拉出声音来,于是又去文具店里买来松香。当自己做的二胡拉出嘎吱嘎吱的声音的时候,心里就乐开了花。可是没有人教你怎么拉,只好是胡乱玩玩而已,终究拉不出什么曲子。1960年8月10日凌晨,那把二胡连同房屋被一场特大洪水洗劫得无影无踪。
上了师范后,从音乐老师那里学了一些二胡基础知识,但到出来工作时,农村仍然落后,好几年都见不到二胡。后来哥哥从部队复员,买回一把二胡,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但是,安分保守的母亲却不准拉。为什么呢?那时粮食比较紧张, 大家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所以,妈妈就说,人家肚子饿了,你还拉二胡,别人背后会唾骂的。因此,只好望琴兴叹。那把二胡也就被妈妈没收起来,我的二胡梦又告破灭.
现在改革开放了,人们温饱问题解决了,越来越讲究文化娱乐,追求吃好,喝好,还要玩好,认为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小康。如今的孩子可幸运了,我的孙子9岁参加二胡培训,一把二胡就800多元,每天学习一小时,学费80元,还配有什么节拍器,自动为你打拍子,可以放心大胆地学习二胡了,可是他妈妈期望太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人的孩子学绘画,学书法,学英语等等,她一样也不服输。我想,现在的孩子负担也太重了吧!没有了我当初拥有二胡的那种快乐。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