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成志
民国时期,宜山镇的球山荒无人烟,没有一条上山的路,无法观景和游嬉,徒有虚名。我小时候,玩够了游戏,组织几个伙伴跟着上山扒柴枝,割草的穷苦人,因山上冷清,恐慌而很快下山了。直到解放后,政府组织人员上球山种树,几年后,满山树木葱郁,但是还是没有路上去,只有捡拾柴卵的人敢上去,只能看,不能用。
1958年,“三面红旗”的大跃进吹牛风——大办铜铁在整个社会蔓延。炼钢铁需要燃烧大量大批的柴木,头脑发热的很多人把眼睛盯在球山上,仅一天将球山鲜嫩的树木全部砍光,仅留一株砍不断的大树,一二年后也自枯自断了,整个球山活像剃了光头的和尚,野草疯长,再次成了荒芜的废山。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全国大地,1983年镇府邀请干部和有识之士研讨“球山建设”的要题,大张旗鼓地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和机关单位募捐。首批出钱的有近三百人和30个单位。首个动工的是铺石筑路直到山顶(山高度52米),完工后,大批的建筑材料源源不断运送上山。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取经,归来后大兴土木,种植树和花草,建成楼和亭及路道等。商人林香驹欣然捐二千元做了二青石大狮子,安放在荔香楼前,雄伟壮观,从此,人们积极响应,争相资助筑石柱、石凳、石栏等等。新的球山在30年的不断建设,现今冠名球山公园。建成南门、东门和西门(北面因地形原故未成)。南门最早建成,起步一直走到山顶365石阶。从南门漫步上山,首先引入眼帘的是 青石栏杆,各岩面该有精致的教言和诗词,为陈君锁夫妇出资2万元所建。再上山到“二坪”,“荔香楼”雄伟艳丽,引人入胜,多座石凳、靠椅迎接游客,此楼每晨间跳舞,夜时放声高歌。经走曲径路达顶是精美的“群乐亭”,坐靠石椅上休闲观远景,心怡神旷,亭的对联曰:群山环碧人亭尊,广厦凌云万户乐。为赫赫有名的苏渊雷先生之作。
新球山具有下列的亭、廊、榭,各有特色,百游不厌。
德辉亭有对联:德辉净土风光天价,嘉显乐园月色有情。
八公亭1919年坐落在球山东侧,距亭约50米另一个小石山之上,1973年,整个小石山拆毁平地,建筑小街,因此“八公亭”消迹无余。今新球山重整,八公时年八个老先生年龄相近,出资建成《八公亭》,现今8位老先生的孙辈发愤重建,以示敬老孝老,为幼者楷模。
映山红廊位于落阳之西面,诗曰:晚霞似锦映山红,幽兰修竹养清心。此为一群老年人出资建成。
心愉亭旁建有“玉池”一座,七只白鹤各样姿势立于水面上,池中金鱼游姿嬉水,令儿童们留连忘返……
还有观音阁、爱慕亭等等小型景致,玲珑小巧,诗词、书法应有尽有,日夜游客不断,锻炼身体的人们称球山为乐园。都说游北京者“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游宜山街的“不到球山还不算”,意味深长地表示到宜山一定要游球山。
这些亭榭虽不算重点工程,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