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涛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目前《桥墩志》(原名《桥墩地方志》)完稿付梓,桥墩籍著名书法家林剑丹为其封面题字,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桥墩志》从2009年底开始编纂,到完稿,历时三年整。全书共24章141个小节,图片(照片)80余幅,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桥墩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特别是少数民族、风景旅游、革命老区、备忘录等章节颇具地方特色。
桥墩地域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南北朝时,已成为浙闽交通要道;唐时有释、道两教在此建寺修行;宋时建有书院,人才辈出;明时,已有市集;清初,抗清义军据此为根据地;清末至民国时,商业发达,成为浙南名镇;第二次土地革命时,又成为著名革命老区。然而,桥墩也多灾多难,清初,陈仓义军抗清,成为战场,长达十多年;1945年,日寇败兵过境,被焚毁房屋400多间;1960年,桥墩水库垮坝,古镇被夷为平地,历史文字资料及地面文物多次遭洗劫,这给编志造成极大的困难。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线。三年中,编辑人员眼睛向下,采访老人长者,借阅宗谱、古籍,又于县、市图书馆、档案馆获取大量历史资料。他们常奔驰乡间,于古寺、路亭、宗祠中及走访长者,收集到诸多楹联、诗词等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桥墩的古今丰厚文化底蕴;他们从温州市图书馆寻找清嘉庆年间诗人刘眉锡部分诗抄存稿,为保存地方志文献作了努力;他们从清弘治《温州府志》中获得本地诸多古地名,及松山八角桥的记载,校正了民国《平阳县志》的一些记载失误;他们从泰顺泗溪《林氏宗谱》中发现有关玉苍山历史的记载,把玉苍山建寺历史向前推进二百余年;他们从观美《郑氏宗谱》中发现了清初陈仓等抗清义军在本地的活动资料,补充了历代志书中的失载;他们从南水头《岳氏宗谱》中发现岳飞子岳霖的后裔在此发展;他们从《厚庄日记》中发现1915年,桥墩茶商洪灿霞茶叶曾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为桥墩是茶叶之乡寻到铁证。在走访中,他们还收获建于清毁于1960年的原桥墩门大桥照片,及民国时期桥墩门商店商号、手工业、交通道路、教育、卫生及玉苍山动植物资源现状等资料,真可谓劳苦功高,收获甚丰。
《桥墩志》是我县继龙港、灵溪、宜山、马站后,又一部诞生的地域志,它为原六乡镇(含原灵溪镇南水头办事处)联合编写,因行政区划时有变更,各地提供的若干资料详略不一,编者曾三次更改纲目,多次易稿,力求完善。时收集到300多万字资料,经反复筛选,力求翔实,最终提炼出约80万字作为入志材料。
【编辑: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