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
艺苑: 创作|风土|读书|人物|艺苑|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艺苑 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0577-68881652

书海躬耕 人书俱老

2013年01月28日 23:59:42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步宣,1921年出生于苍南县宜山镇,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温州书画院名誉院士。被温州市五次文代会授予“艺术长青奖”。

 
 
 
 
 

■张  君

书海躬耕年复年

今年92岁的温州市书协顾问陈步宣老先生,一如他笔底的方块字,清瘦端庄。他说话声音平和,口齿还带有乡音,让我听来很感亲切。他至今临池不辍,兴来一站就是几十分钟,乃至一两个多钟头,令人钦佩之至。

在平阳坡南裔樵兄家,我头次看到先生的书法作品:嶙峋骨瘦,风姿可人。数年后,圣驹兄才为我乞得了他的墨宝。登门拜望他时,我知道了他和杨奔老师、张禹先生都是少年朋友。他说杨奔有正直善良之心,张禹有倚马立就之才,可惜都已谢世。这两人很懂书法,也是他切磋书艺的书友。

先生出生于苍南县宜山镇。宜山是个江南水乡,有典雅的水乡风色和深厚的人文土壤。他的外公杨宾是当地名画家。父亲读过大学,是书画收藏家、鉴赏家。

先生至今仍怀恋着宜山小学。杨奔和他是这个小学的同学,当代大书家谢云是他的校友。当年宜山民间书风颇盛,不仅读书男儿能撇如刀点如桃地挥洒,大家闺秀也会写娟丽的蝇头小楷。先生少时就有神童之誉。他幼承家学,5岁开始描红,8岁就会写门对大字。就读小学期间,屡次获得全校书法比赛第一名。13岁他发起成立“百利恒”书艺研习班,一群孩子一起临帖、一起品评习字。陈冰忱先生是他们的导师,原在北京一所大学教书,既能写又会教。当地的书法家林原民和陈公翰,也对“百利恒”很关爱。这些地方上的一代书家,让孩子们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师恩如山,先生说自己是永铭在心的。

14岁快小学毕业时,先生还干出惊人之举。他眼高手也不低,发现当时国民党县政府机关报《平阳导报》的报头写得难看,就写了这4个字寄到报馆,要求让自己写的取而代之。不料过了几天,报头真的换上了他写的字。此事当年成了本土一大新闻。至今有人说及此事,还为“宜山神童”感到骄傲。

书海躬耕年复年,先生如今已人书俱老。他的人品,是经过年代风雨洗礼的人品;他的书品,是他的心灵追求与社会现实碰撞溅出的耀眼亮光。80多年以来,他虽然长期经营歧黄之业,却练笔隔时不隔日,在以书会友和在商言商之间挥毫,在洞明时事和人情练达之间挥毫,在坐拥书城和市场博弈之间挥毫,在中规中矩和信笔挥洒之间挥毫。

书名远播海内外

先生21岁时,就在温州五马街“神州画苑”举办个人书展,声名鹊起,载誉瓯江南北。前年90岁华诞,他又以90幅自己的书法作品来诠释自己对书艺的理解,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乡土书风。个展在温州市展览馆展出,书法集同时发行,并举办了陈步宣书法作品研讨会。作品得到名家、行家的肯定和赞赏,好评如潮。

先生做人低调,练字认真,人书共进,书名远播海内外。他的作品在美国纽约的《世界日报》,《新闻周刊》、《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团结报》等报刊上刊出,参加过无数次各种书展。温州市有不少大厂家、大店面的招牌字,都是请他写的。有不少方外场所匾额、楹联,也都是他的笔迹。如茶山五美园、南白象五雷堂、平阳净明寺等,不胜枚举。玉海楼、墨池等处还有他写的诗碑。洛阳白马寺、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子故里博物馆、甘肃敦煌美术馆、中国三味书画院、南京博物馆等文保单位,都珍藏了他的墨宝。

1984年至1994年,先生两度飞越太平洋与华侨交流书艺。他还和香港五柳书斋建立了关系,在更多的平台上传播中华书艺。

先生长年慈悲为怀,热衷于民间公益事业,德艺双馨。近20多年以来,一次次参加全国各地的赈灾助残书画义展义卖活动。甘肃省西部筹建“爱心书苑”,他积极提供了自己和朋友的作品,让温州书画家赢得更多的口碑。

书如其人瘦而清

先生初学颜真卿,在专攻颜字的基础上,兼师王羲之、王献之、徐浩、李邕、苏东坡、郑板桥诸家,集诸家之长融于笔底而自成一格。“书如其人”,他的书法作品看去像清风中的翠竹、苍松下的白鹤,跟自己的精神面貌相似。先生身上有一种亲和力,可亲可近;他的作品也有亲和力,让人易于接近,乐于接受。侧耳细听,你会听见一种如歌行板的节奏扑面而来,如诉如吟、时静时舞,把你带入行书或行草的美妙意境。

先生幼年就开始接触书法宝典,经过日积月累的解读,深知那些线条背后的神秘与幽玄,领略到高古、空灵、飘逸。他至今仍保留着对书法的虔诚和敬畏。在古代,书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是一种文化必修课。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等大家,在政治、军事、文学上都很有成就,其书法只是锦上添花,使人生更为精彩。但先生嗜书如命,让自己的生命与书法相依相偎在一起,以笔墨语言抒唱出人生如虹。

书法艺术应体现历史传承的古意古韵。他临过苏东坡的《寒食帖》、赵孟頫手札等等。这些临摹之作,或点画精到形神兼备,或舍貌取神以写我心,都恰到好处。他取法古人,既有汲取也有放弃。他很欣赏清人梁同书的话:“凡人遇心之所好,最易投契。古帖不论晋唐宋元,虽皆源书圣,却各自面貌,各自精神意变,随人所取。如蜂子采花,鹅王择乳,得其一支半体,融会在心,皆为我用。”他深谙此理,学以致用,临摹或创作皆能通透灵动,举重若轻。

先生擅长行书,喜用琴条、楹联形式作书。他习惯站着写大字,运斤如风。细观先生的作品,书如其人瘦而清。林剑丹先生对他很尊重、赞赏,说他淡泊名利、人书俱老。他笔下挥洒的楹联,字浅义深,让人游目难忘。如“立志如云须向上,为人似月但求园”;“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些联语写得或俊逸潇洒,或恣肆苍辣,皆情趣盎然。

书法为无声之歌。先生是耄耋之年的歌者,吟唱着人生沧桑,让能看的人看,能听的人听。在这新春将来临之际,让我们祝福他又登上一个人生的台阶,醉墨高歌!

【编辑:李甫仓】

热点新闻

>>更多外媒看苍南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