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
创作: 创作|风土|读书|人物|艺苑|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0577-68881652

常回家看看

重点工程与民生征文选登
2012年11月13日 00:01:22来源:苍南新闻网

■詹嘉鹏

每隔几个星期,我都会回家乡一次。好奇心驱使着我对村子里变化,产生一种“知觉感”。

这是一个安静的村庄,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村庄。每当经过村口时,就会看到几个鲜艳的大字,“汤家洋村人民欢迎您”。这大抵是村庄对外宣传的一个“小窗口”吧!

家乡的村里,基本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村民种得农产品中,西红柿当数村里最多村民播种的农产品。邻家一户大伯依靠着种植西红柿,带动了全家人分工协作,耕种了几亩地,采用了“外来先进”种植技术,几年收入下来,勤劳致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以前村子里的土地,大部分是播种水稻为主,但因水稻收成经济效益不高。后就以种西红柿为辅,实现了承包土地种植。但随着西红柿的大面积普及,其收成良好,外来采购者增多,需在经过包装、分类西红柿的大小等程序下,运往外地销售。村里,就因此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西红柿合作社,招来外来务工者来村里打工、帮忙,较好实现了农村部分弱势群体维持生计活。

近几年,按苍南县人民医院新址规划,该重点工程迁建落户村里,新址位于苍南大道以东、玉苍大道以南,恰是位于家乡村口里的部分土地上,征用了不少土地,如今已有序的进行了开工建设。其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父老乡亲各个说道。确实,该工程惠及多数人,毫不例外,这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也把村里的经济文化气氛营造更好。促使了我们村子的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村里创办一所幼儿园,创办者是村里的青年人士。慕名前往一看,该园环境优美,设施较好。很多年前,村子里有一所幼儿园,我在哪儿上过几年。地方是一个宗祠,十分简陋教室里,坐在全村大大小小孩子,由一个老师任教。没有固定玩耍空间,几乎是小伙伴们,玩着自发的小游戏。但现今,村庄里创办的幼儿园,也为村里和村外的幼儿提供了“家门口”上学的方便,十分难得。

当我走在这一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上,与过去的记忆形成磨合时,一片新农村重点工程建设光景,不仅增添了村庄“浓重一笔”,还显得更加“充满活力”。

【编辑:李甫仓】

热点新闻

>>更多外媒看苍南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