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
文化: 创作|风土|读书|人物|艺苑|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文化 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0577-68881652

非遗保护出成果 传承文化续新篇

2014年06月12日 22:28:16来源:苍南新闻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是一个地方文脉的延续。它是一块蓝白相间的夹缬,是一出带有闽南风情的布袋戏……它是我们心中深深的乡情、浓浓的乡愁。

■姚仁磊

苍南地处浙闽交界,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在这里,有汉、畲、回等多个民族;有闽南话、温州话、蛮话、金乡话等多种方言土语。瓯越文化在这里发芽,闽南文化在这里生根,它们交相辉映、刻下沧桑,写就华章,创造了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了浓浓的乡愁。近年来,我县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以“固本强基、深入深化,转型升级、提升水平”为目标,健全保护机制,拓展保护载体,强化传承弘扬,促进人人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

◎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名录体系进一步健全,抢救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县现有国家级项目“单档布袋戏”、“蓝夹缬技艺”两项;2013年12月,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申报中,我县推荐申报“夹苎漆器”、“妈祖信俗”、“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3个项目,其中“妈祖信俗”和“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通过文化部初审,有望为我县“国字号”非遗增加新丁;在浙江省已公布的四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中,我县共有23项名列其中,数量在全省县市中位于前列;市级非遗项目共有72项。截止目前,全县已公布的非遗项目名录共有118项,在今年的第七批县级非遗项目名录评选中,全县共申报了21个项目,19个进入公示名单。依托名录,我县采取深入发掘、推进传承、重点保护、展示展演等积极措施,加大对各级项目的保护力度,一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抢救保护。

保护载体进一步拓展,促进保护深入深化。近年来,我县先后申报了1处省级传承基地、1处省级宣传展示基地、1处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1处省级教育传承基地,1处省级非遗旅游景区,4处市级传承基地。2012年3月,苍南县被省文化厅列为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县。推进非遗展示馆等非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非遗保护基地建设,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今年,苍南县还开展县级非遗传承基地评选工作,共有12个基地进入公示名单。

积极推进传承机制建设,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自2006年以来,苍南县在元旦至元宵期间,每年开展“服务传承人月”活动,对传承人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政府补贴、召开传承人座谈会、安排传承人健康体检等服务传承人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服务传承人的良好氛围。同时,为促进活态传承,我县建立了名录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三位一体”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将项目保护的3个主体维系在一起,明确保护与传承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另外,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和传承人带徒授艺考核机制,明确每年传承基地和传承人带徒授艺目标任务,年终进行考核,并与补助经费挂钩。

加强非遗展示宣传,促进保护成果共享。我县注重运用“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文化节庆活动,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根据省厅的主题,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和筹划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展览、展演、讲座等宣传展示活动;在两年一届的县文化艺术节中,组织和策划了民间民俗文艺汇演、非遗保护成果展示和现场展演、单档布袋戏·提线木偶戏·渔鼓·温州鼓词大汇演、民间八仙戏专场演出、方言之星选拔赛等活动;另外,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展示展演活动,不断加大非遗保护的社会基础,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保护、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

积极推进非遗展示馆建设,促进优秀文化传播。我县非遗展示馆建设即将完成,计划在2015年前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民间非遗馆,力求“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今年5月份,夹苎漆器展示馆在龙港镇湖前社区开馆,该项目的传承人何必阔筹建的夹苎漆器博物馆已经进入起步阶段;利用各乡镇、社区的文化礼堂建设初步形成一个非遗展示馆网络。目前,全县各地已经建有不同类型的非遗馆、民俗展示馆和非遗展示厅等7个,今后将进一步建设类型多样、投资主体多样、非遗门类多样、发挥功能多样的非遗展示馆。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凝聚社会共识。苍南积极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推进非遗保护社团建设,先后建立了苍南玉音乐团等社团;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争取成立非遗保护志愿者协会、民俗研究学会等民间团体,并同浙江大学、温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论和技艺研究;通过“非遗十佳传承人”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励广大非遗工作者、传承者、志愿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推进非遗保护事业实现新跨越

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贯彻落实《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二五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非遗保护工作,苍南将重点抓好“六个推进”,促进非遗与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融合,培养和优化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建立和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非遗保护和传承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促进我县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切实推进名录项目的科学保护与管理工作。落实浙江省文化厅部署实施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为国遗“单档布袋戏”、“蓝夹缬技艺”和23个省级非遗项目量身制定了“八个一”保护措施,即“一个保护方案、一个专家指导组、 一个工作班子、一个传承基地、一个展示平台、一套完备档案、一册普及读本、一项配套政策”。依照“一项一策,分类保护”的原则,加强对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合理利用;根据非遗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落实具体保护措施,区分轻重缓急,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濒危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切实推进非遗保护载体的运用。近年来,随着各类非遗传承基地、非遗生态区等载体的建立,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我县将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促进非遗场馆的长效管理和有效利用。

切实推进非遗的展示传播。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全面恢复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开展文化节庆活动,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积极参加和举办国家、省、市各类非遗展会,搭设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平台。积极培育传统表演艺术精品项目,积极运用非遗数据库和非遗网站等现代技术传播平台,扩大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宣传展示。

切实推进非遗科研和成果编撰工作;大力发掘非遗资源,编撰普及读物,发挥存史、咨政、育人的作用。2008年,编撰出版《温州苍南夹缬》;2012年,编撰出版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玉苍遗韵》;国遗项目《单档布袋戏》一书正在编撰中,今年还启动了省级非遗项目丛书的编撰工作,计划出版“蒲城拔五更”、“太平龙迎新春”等6本,为期2年;同时,我县积极开展非遗集成志书、乡土教材、普及读本编撰工作,进行爱国爱乡宣传教育。另外,我县还将着重抓好非遗各门类专门史论研究和非遗保护实践实证性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切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一是编制当地非遗保护规划;二是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非遗项目,形成品牌;三是积极推进非遗展示馆建设,形成多元多样的展示平台;四是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展现独特文化魅力;五是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六是促进非遗与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七是积极争取支持,加强非遗保护团体建设;八是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非遗保护新路子,不断提升非遗事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切实推进非遗事业保障力度。非遗事业是一项长远的事业,必须加强人财物等保障力度。一是推进非遗保护人才培养,逐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力量。二是积极争取增加非遗专项资金经费额度,加大非遗财政投入,以适应非遗事业深入推进的需要。

【编辑:李甫仓】

热点新闻

>>更多外媒看苍南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