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1月21日消息:统一社区名称标识,统一服务窗口设置,统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去年以来,我县全力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县87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并且“内外兼修”,服务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达到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水平。据统计,去年我县87个社区累计受理各类事权19451件(次),办结19326件(次),办结率达99.36%。在此基础上,近日,我县13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正式通过省级考核,被评定为省“百乡千村”。
为最大限度发挥村级代办作用,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运行,我县出台《苍南县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规范中心硬件建设、设备配备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县财政专门拨付600余万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个社区5万元基本保障经费,并按照每个户籍人口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结合“精品社区”建设工作,我县还给予各社区示范服务中心1万元的专项补助。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我县也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出台相关资金实施方案,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为确保权力切实下放到社区,真正实现便民服务的功能,我县将乡镇一级印章分授到社区,组织15个放权部门单位与12个乡镇、87个社区签订事权下放授权委托书,共促成下放乡镇事权445项、下放社区事权83项。如何规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运行?县纪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方面,我县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制等便民服务制度,组织业务部门开展事项梳理,并对制作服务事项流程图进行优化,以确保示范服务中心规范运行。另外,我县还举办了事权下放培训班,来自我县乡镇、社区360多名代办员集中参与轮训,确保事权下放到底、承接到位。
据了解,今年,我县还将着眼提升便民服务质量、创优便民服务方式方法,并建立基层管理服务分类供给制度,如对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由各乡镇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对由农村新型社区提供的,由其自主决定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采取市场化方式供给的,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办法,鼓励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记者 李静静)
【编辑:李甫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