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
天下苍南人:
您所在的位置: 苍南新闻网 -> 天下苍南人 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0577-68881652

苍南老乡们的武汉故事

2012年12月05日 00:07:26来源:苍南新闻网
 

在武汉打拼的苍南老乡们

 

文/任秀颖

1993年,27岁的温州苍南小伙吴绍国只身来到武汉,没有亲戚、没有熟人,也听不大懂武汉话,怀揣着在老家赚下的几万块钱和一腔创业的激情,一头扎进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干起了印刷,日夜奋斗、打拼……

吴绍国并不是特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有一批苍南老乡结束“走遍千山万水”的销售方式,选择留在武汉做起拿手的印刷生意;在吴绍国之后,被吸引而至的同乡伙伴,也依然继续着这份苍南人引以为傲的事业。

个案 >>>

吴绍国

和他的金港彩印

吴绍国一直喜欢地理和摄影,谁料想,就在那么一个瞬间,这竟成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关键。

去武汉之前,吴绍国在苍南老家一印刷企业做销售工作,可谓年轻有为,21岁便风风光光地买了房子、娶了媳妇,过着舒服富足的生活。

直到1990年,经历了规范整顿的苍南印刷业进入迟缓期,吴绍国也开始暗自琢磨,老家这种两头在外——客户在外、原材料在外的经营方式局限会不会越来越突出?如果在人口多、位置好的大城市做印刷,效果会不会更好?

心中埋着疑问,吴绍国盯着中国地图,想理清思绪。有的朋友去了上海,有的老乡去了广东,他眼中看到的,则是那个几乎位于全国中心位置的城市——湖北武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武汉没有现在这么繁华,但是感觉城市规模比较大,我不想别人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想在武汉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追寻理想的路上总是少不了磕磕绊绊。1993年到武汉后,吴绍国面临着“两眼一抹黑”的窘境,不知道去哪里找客户,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他采取了最原始的接单模式,找了个招待所租下一个房间,成立了销售部,在报纸上刊登豆腐块广告,接到活以后再拿回苍南老家加工。面对着如何找到客户、如何打开局面这些劳心费神的问题,他一遍遍告诉自己,要静下心来,要坚持。“加上我自己,当时一共是3个人一块干,刚开始的半年是没有盈利的,后来才慢慢好转了。”

1994年,吴绍国在汉口买下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作为办公地点,生意也渐入佳境。他是个销售好手,亲自出马谈的生意,十有八九都能成,“我比较喜欢设计,当时的一些商标设计之类的自己都能做,有时候出去谈生意,就拿着铅笔边讲边画草图,客户都能接受”。

1993~1996年,可以说是吴绍国在武汉创业的探路阶段,“当时接的活比较杂,一般都是围绕着老家那边的一些产品做,不干胶、商标、塑料包装,什么都有。”渐渐的,吴绍国觉得总是“两头跑”不是长远之计,业务也该集中一点,于是决定投资办厂。

金是金乡,港是龙港。一方祖籍,一方故土。金港,写满了一个在外创业的年轻人对那片生养之地的眷恋。

1997年,吴绍国租了一间300多平方米的厂房,添置了30多万元的印刷及配套设备,包括景德镇四开印刷机、模切机等等,还请来老家的亲戚当厂长,武汉金港彩印有限公司正式开张。

“那时候开始集中做一些商务印刷的活件,比如产品样本,虽说企业规模不大,但利润很好,彩色印刷一个四开大概能达到2000块钱,换做现在也就是两三百块。”显而易见,在那个“要想发、做印刷”的黄金时代,吴绍国紧紧地抓住了商机,积累了不少忠实的客户,也为金港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吴绍国筹了150万元买了台进口的四开四色二手机,印出来的东西让人啧啧称叹,当时的业务忙得做不过来。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敢打敢拼的性格让吴绍国并不满足于现状,开始寻求突破。2001年,吴绍国斥资800万元,买了两台全新的海德堡印刷设备。“800万在那个年代很‘值钱’啦,我们当时资金缺口很大,行业中也还没有租赁之类的模式,自己的老本都倒出来了,还四处借钱。”

如此,在2001年的武汉印刷界,一个民营印刷企业老板的大手笔投资引来多方关注,金港也随之声名鹊起。随后的市场业绩也验证了策略的正确性,公司的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行业内,还有专家称,“金港彩印的领跑,带动了整个武汉商务印刷的发展”。

当很多人还在为一个民营企业的“大胆”而惊叹的时候,吴绍国就已经跳出“硬件”看问题了。“横向比较来看,武汉这边的印刷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薄弱,我们通过反复的沟通,引进了深圳的技术力量,请回一些在深圳工作的湖北人。”在吴绍国看来,在印刷企业当中,硬件重要,软件更重要。硬件比如印刷设备可以用钱买,而软件却是要用心去经营的。

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理新,视野不断变化。

2000年以后,金港一直坚守在自己所选择的商务印刷领域,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吴绍国又陷入了沉思:“单纯做商务印刷门槛有点低,如果想做强做大,金港还缺一块支撑。”吴绍国想到的是,向出版印刷领域进军。在出版印刷领域,金港不抢教科书、不做低端出版印刷,而是瞄准了中高端精品图书,定位清晰。

经过自2008年以来几年的尝试和探索,金港已成为武汉市出版印刷领域的标杆企业,谈到行业前景,吴绍国坚信,“方向是对的”。至于人们通常所担心的“纸质书籍是否会被新媒体冲击至严重缩水”之类的问题,吴绍国并不怎么担心,他觉得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印刷品需求量也不同,相比发达国家,中国老百姓们的休闲生活比较丰富,阅读还是少了些,待到人们都能沉淀下来,静心读书,出版印刷便又是一片新天地了。

近两年,吴绍国不仅开始尝试网络印刷,还密切关注数字印刷的进展。“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叫‘印艺通’的网络平台,筹划了很长时间,做了一年多了。现在大家说网络印刷还不成熟、不好做,烧钱,我想是因为它还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切入点,需要慢慢探索。”

吴绍国赞同,数字印刷是未来的方向,金港已经购买了一台数字印刷设备,但他认为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自己要为两三年后的事情做前期调研”。

停不下来。选择了印刷这条路,吴绍国就一直在探索,从未止步。

如今的吴绍国,早已“入乡随俗”,不仅生活习惯方面俨然一副武汉人的模样,2004年时也把户口迁往武汉,甚至还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武汉方言。然而,乡音难改、乡情难舍,作为武汉温州商会副会长、印刷分会会长,吴绍国欣然地承担起了凝聚那些奋斗在武汉的苍南印刷人的职责,互帮互助,使之成为武汉印刷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群像 >>>

这些人、这些年、

这些事

在武汉的苍南印刷人圈子里,华怀明称得上“前辈”,1984年就到武汉了,从自己跑业务、拿回老家做开始,直至1994年,创立了主营商务印刷的武汉市华康彩印有限公司。

吴作罗1990年“西漂”来到武汉——之前在重庆待过一段时间,2002年注册成立了武汉佐罗印务有限公司,主营服装吊牌、彩卡等业务,涉及不少外贸生意。

经过全国考察后,杨仲渺不仅看到老乡们如吴绍国,在武汉发展得挺红火,还发现当时武汉的印刷设备比较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于是在2002年创立了阳光印刷(武汉)有限公司,刚开始以商务印刷起步,后转做包装印刷业务。

王文利80年代选择留在武汉创业,2003年注册了武汉梅苑彩印有限公司,一直以商务印刷业务为主,近年来致力于向包装印刷尤其是UV印刷方向转型。

武汉银翔印刷有限公司的金理银人称“老金”,于1985年来武汉,做生意的模式依旧是从武汉、苍南两头跑起步,到2004年,在青年路开了厂、办了公司,目前主要做商务印刷。

从事多年的广告业后,徐俊华加入了在武汉发展印刷事业的阵营,2005年创办了武汉市华东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商务、包装印刷等业务都有涉及。

赖三友2000年来到武汉,先开了门店接活,送到老乡的厂里做,2007年在青年路上开办了武汉科宇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形成“前店后厂”模式,2009年搬到了莱特纸张市场。

谢作义是圈里较为年轻的一个,2009年开办了武汉创新印刷有限公司,不过早在10年前他便在武汉印刷业摸爬滚打了,最开始也是在青年路开店接活,武汉做得了的留下做,做不了的拿回苍南老家做。

……

据介绍,苍南人在武汉做印刷,有设备、办了厂的大约30家,而没有印刷厂,只以门店形式接活、带有简单的设计制版服务的业务店,有100多家。

在这个圈子中,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印刷人是主心骨,他们大多在八九十年代选择武汉作为“立业”根据地,他们走过武汉为店、苍南为厂的老路子,也尝试过立足武汉,前方有店、后方办厂,抑或自己买地建厂的新方法,他们成为苍南人在武汉开拓印刷事业的前锋,吸引着更多的同乡伙伴来到武汉,并成为后来者效仿的楷模。而更年轻的七零一代,则追随着前辈的脚步,在做几年销售,积累些经验和实力后,自立门户。

苍南老乡们的印刷企业大多开在商业繁华的汉口,在汉口青年路上,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印刷企业,临街店铺里,不干胶商标、手提袋、画册、包装盒、台挂历等产品均有展示,“工艺简单的在武汉当地印制,复杂些的、技术难度大的拿回苍南生产”也依然是不少业务店的经营方式。由于武汉修地铁,青年路部分地段拆迁改建,不少印刷企业将后方的生产基地搬到了数公里以外的莱特纸张市场—又一个小型印刷集聚地,只留下门店用于产品展示及接单。

几乎所有印刷人感同身受的是,自己从事的并不是个多么轻松和光鲜的差事,反而可以说是又累又苦。然而,勤奋、能干的苍南人始终不忘“四千”精神,将吃苦耐劳的朴实品质、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与团结共进带到了全国的各个角落,武汉自不例外。“我们这里几乎每年都有企业引进新的进口设备,技术升级很快,大家相互之间也很团结,互帮互助,携手共进。”

如果哪家的活做不过来,或者需要配套工艺,能帮得上忙的老乡一定立马出手相助;如果哪家企业引进进口设备拿到了贴息、技术改造拿到了资助,或者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得到了实惠,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老乡们的企业。更难得的是,同乡同行们坐在一起交流,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老总们是在自我反省:自身存在哪些不足,问题出在哪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加以改进,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苍南人在武汉经营印刷企业不少,可这些年来大多都按一个套路走,华康彩印的华怀明认为,“企业的创新力明显不足”。梅苑彩印的王文利前不久参加一个糖酒会,看到那些高档精美的酒包装设计绝大多数出自深圳,在王文利看来,“老乡们必须在管理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除了少数几家企业,苍南人在武汉经营的印刷企业大多规模不算很大,且采取较为传统的经营模式,有的在业务上仍显杂、散,有单就接;有的是老总过于亲力亲为,忙得团团转,销售队伍迟迟不健全……

“做印刷像印钞票”、“没业务员都有活干”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虽然还未至“山穷水尽”,可未雨绸缪一定是必要的。作为老乡们的榜样,吴绍国的建议是,“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是要常常抬头看天。”找准真正适合自己的、具有远见的方向,然后专注、坚定地走下去。

【编辑:李甫仓】

热点新闻

>>更多外媒看苍南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