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
百姓生活: 书记专集|县长专集|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乡镇部门|文化教育|网友播报|外媒看苍南|公告栏|
您所在的位置: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民生调查 -> 百姓生活 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0577-68881652

他们有一个“时间银行”——龙港湖前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

2014年08月07日 21:57:11来源:苍南新闻网
爱在夕阳红 李肖丞/摄
 
陶醉 缪穗穗/摄
 

记者 缪依含

每天清晨5点多,陈爷爷都会早早起床,洗漱过后穿上舒适的衣服和运动鞋,来到不远处的龙港镇湖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健身。在健身广场里,随处可见一群群健身者的身影在晨光里跃动着,他们有的动作敏捷地打着羽毛球,有的气定神闲地练着太极拳,有的则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声舒臂举步,欢快地跳起健身舞。“一般早上和傍晚都会出门健身一次,中午的话就在家里洗菜做饭,收拾收拾。下午有事没事儿也经常爱过来溜溜,一个人在家里呀闲不住,感觉闷得慌。”陈爷爷说。

伴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长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我县早在1995年就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呈现出持续高速、高龄、数量多、增量大的特点,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矛盾不断显现。如何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切实让老人们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听说龙港镇湖前社区正在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记者特地前往这里一探究竟。

据了解,龙港镇湖前社区现有人口3730户1710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566人,占总人口的15%。从2012年开始,社区尝试探索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日间照料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当地居民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养老服务,并于2013年9月正式挂牌试行。湖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位于龙港镇湖前社区“夕阳红”老人公寓综合楼内,公寓四面环水,环境清幽。其中有5幢住宅楼,共263户450余位老人,80岁以上老人多达80人。“年纪大了,整天和年轻人住在一起,其实很难聊到一块儿。还是待在老人公寓里好,大家多多少少总有共同话题,平时互相走动走动气氛也活跃,住着舒心。而且这里样样都有,真是比家里还方便,一般情况下也用不着麻烦子女。”采访中,陈爷爷吐露了自己的感受。

“走,到3楼练舞去!”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郑奶奶经常喊上相熟的邻里到中心的舞蹈室去排练,是这里的常客。“要是在以前啊,哪里有这么好的条件,想跳舞都不知道得去哪里。你看这里又大又宽敞,照着镜子练舞动作更标准了。这里每天都很热闹的,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感觉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似的。”说起身边的新变化,郑奶奶乐得合不拢嘴,直说自己福气好。记者了解到,在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层高的活动楼内,先后共投入了30多万元资金,分别设置了视听室、舞蹈室、康复室、医疗室、阅览室、电脑室等15个活动室,完善相关设备及活动器材,并设有门球场和户外健身器材,龙港老年大学也在这里设立了分校,从各个方面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照料、保健、休闲等多渠道的优质服务,关注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该服务照料中心,还能时时看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身影。除了公益志愿者们经常来看望、照顾老人们外,苍南佑康和平医院每周二也会免费有医生来为老人们坐诊,统一配好药物后再将它们送到社区,基本解决了由于地处农村交通偏僻,老人出门就医相对麻烦的难题。同时,社区内的几名退休老干部也会在每月的2号和17号在服务照料中心为老人们义务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等健康检查。“我现在身体还硬朗,搭把手帮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应该的。”曾在医院工作的蔡奶奶这样说,身旁的许奶奶也频频点头。据悉,目前我县针对养老服务的“时间银行”项目正在湖前社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点运行,通过“存时间,取收益”的方式激励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互助行为,现在该社区已有72名老年人在“时间银行”开户,并陆续开始在框架下提供互助服务。

该中心负责人说,因为养老服务做得好,有不少人都希望能在这里买房。他表示,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工作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认可,但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去年我们在活动楼2楼设置了爱心餐厅,希望可以帮助附近的老年人改善饮食,厨房用品和桌椅都已经配备齐全,去年也试用了一段时间,但是现在并没有投入使用。因为目前我们只有建设资金,电梯以及各类设施的维护费用都是靠着公寓里住户交的物业费维持。为保证这个项目的持续性,资金和人员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模式是儒家文化的“孝”的强调,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的义务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这在广大农村也表现得毫不例外,而且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因此,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模式。

土地养老

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活的基础。土地对农民而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下,用土地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可以说土地是他们最稳定也是最后一道养老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险养老

民政部于1992年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即为“农村社会保险”开了先河。在方案中,提出了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付费,由社会统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思路。该方案于1994年在一些农村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开始试点。其主要做法是,以县为单位,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险基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并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领取养老金。

社区养老

社区(含乡镇)养老是指集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仿照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做法,给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社区养老的实施范围比较窄,往往受制于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编辑:李甫仓】

热点新闻

>>更多外媒看苍南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