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薇拉
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翻过一座山,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渔村——金乡镇大渔社区大岙村呈现在眼前。这里或许是都市人眼中的世外桃源,然而对村民钱招媄一家来说,却是度日如年的烦心地。
说“一家”,其实也就两个人——79岁的老母亲钱招媄和她年过四十患有癫痫的儿子黄云爱。30多年前,丈夫去逝,几年后,两个女儿先后出嫁,这破旧的老房子里,就剩下了钱招媄母子俩。
黄云爱的癫痫症隔三差五就会犯一次。犯病时,或突然昏倒,或疯狂地扫荡家中的物品,甚至在下雪天跑进海水里大哭大闹,不肯上岸。无奈的钱招媄只能用铁链把儿子绑在楼梯下。她说:“把他捆起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犯病时力气很大,发作起来根本控制不了。有时候要四五个邻居一起帮忙,才能把他捆住。有时候,我一个人,看他有犯病的征兆,就得哄着他,提前把他绑起来。”
记者来到钱招媄家中时,并没有看到被捆绑着的黄云爱。据介绍,年前,她的外甥带黄云爱去上海看了一次病,效果还不错。黄云爱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犯病了,这也让她母子俩在今年除夕安心吃上了一顿年夜饭。
“以前过年,儿子总是在犯病,不吃不喝,看着他那么痛苦的样子,我怎么吃得下?”钱招媄对记者说,“今年除夕,女儿送来点菜,这是我们这几十年来第一顿年夜饭。”钱招媄还告诉记者,她丈夫没有兄弟,自己只有一个哥哥,已经搬迁外地,只有她侄子和女儿偶尔回来看望她们,或是寄来点钱,平时,就只有她一个人照顾儿子的生活。
她和黄云爱两个人每月的低保补助仅100块钱,去年,村里帮忙申请才增加到三个月500元。早几年,她闲时去海边挖牡蛎卖,或者有人出殡时,帮忙抬花圈,一次赚50块钱,补贴家用。今年,她已经79岁了,而且腿脚不好,家人都劝她不要再干了。
“可是儿子还得看病,而且每天都得吃药。”钱招媄说,“年前,去上海开来的药很贵,一个月要4000多块,后来我们到龙港,换了最便宜的药,一瓶也要几十块。”此时,在一旁的黄云爱插话道:“这瓶吃完,我就不吃了,家里没有钱。”
由于疾病,黄云爱说话十分费劲,见他这么懂事,一旁的邻居们都深受感动。大渔社区卫生所的医生虞新快告诉记者,黄云爱得的是癫痫,由于早期没有治疗,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目前只能靠镇定药物来维持病情,而好的镇定药物价格不菲。几十块钱对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对于每月仅靠200块钱低保收入的钱招媄一家来说,却依然是笔大开销。
钱招媄不识字,也没有个亲人在身边,办残疾证或申请补助等事情,都得请别人代办,儿子看病和医药费也都是亲戚朋友或者村里人帮忙出钱又出力的。看着村里别的残疾家庭能领到更多的补助,钱招媄也只能干着急。随后记者拨打了大岙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他告诉记者,由于不符合“五保”要求,钱招媄一家不能办理五保,村里只能每年帮他们向慈善机构申请点捐助。现在,县里有个“居家安养”补助,年前,村里已经为他们家申报了,只要县残联通过审核,他们每个月就能拿到大约六七百元的补助。
钱招媄对儿子的未来感到十分担忧。等她走不动,干不动了,儿子怎么办?谁又能来照顾她?在这座大山深处,年近八十的老母亲钱招媄只能默默地期盼着,期盼“居家安养”补助能够早点下来,也期盼社会上能有好心人伸出援手,帮助他的儿子治好病……
【编辑:李甫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