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闻网
风土: 创作|风土|读书|人物|艺苑|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0577-68881652

林湜:爱民楷模 一代名臣

2012年12月05日 23:52:42来源:苍南新闻网

 

今年是宋代名臣林湜诞辰880周年暨逝世810周年。林湜为官清正,关心民瘼,处处以民众利益着想,为百姓办了许多德政善事,为当时老百姓所爱戴,千秋景仰。历代方志均记其伟绩,特据史料整理其从政宦迹以作纪念——

■林勇 林英才

林湜,字正甫,号盘隐。生于宋绍兴二年(1132)卒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原籍闽长溪县劝儒乡赤岸(今属福建省霞浦县),后定居平阳县松山(即今苍南县桥墩镇)。宦迹政德,明弘治,嘉靖《温州府志》,明隆庆、清乾隆和民国《平阳县志》及当代《苍南县志》等历代编纂的地方志均作为名宦予以列人物传。

为官清正 和善亲民

林湜少年知名太学,师事朱熹,是最早把朱熹理学引入平阳(包括今苍南)的“诸生”之一。《沧洲·诸儒学案》:将“直图林盘隐先生湜”,列入“晦翁门人”,并附其父师中。林湜历受正统教育,盖以其家学有自也。师中乃南宋著名儒师“义丰先生”师古的得意门生,其所识学者云集,林湜性淡薄散朗,居官精敏,遇事立断,而平居尤护惜善类,世谓善人君子。

绍兴三十年(1160),林湜29岁登士进第,初任富阳尉,明州教授,以功改知晋江。绍熙元年(1190)迁监察御史。宁宗即位,升司农丞。之后多次调任,历太府少卿、浙东提刑、江西转运判官、湖北转运副使、后致仕进直龙图阁。

林湜知晋江任上,其时朝廷下令派造战船,林湜不忍科派扰民。他说:“负郭岂有羡钱耶?何忍敛百姓!”他不愿刮敛民财,加重民众负担,但又不能违抗上司之命,故拟投劾辞职。寓居境内的诸番(即外国侨商)钦佩其为人,捐资助其役,舟先就而民全然不知。任满日“攀留空一城”。林湜任南剑通判时(今福建南平市),太守与同僚商议官自卖酒,他力排众议,他说:“官家卖盐已为弊病,现又加上卖酒,岂不更糟,南剑若创此例,其它郡县争相效仿,君不畏八州(八闽)民怨已乎?”他断然制止,不行弊端。汀州当地很多官吏不守法,乱收赋税,百姓受害非浅,林湜得知后严定规章,着手整顿官吏,他深入查证,核对库册;同时自己任职自律,节省岁用,把多征四万缗钱还给老百姓。因其尽心革除政弊,监管有力,先后召迁为太常寺主簿、国子监丞、太常丞,绍熙元年迁监察御史。

肃整纲纪 守礼持节

林湜为人光明磊落,嫉恶如仇,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入朝时,尽管官场险恶,但他为肃持纪纲,即便对当权丞相乃至当朝皇帝,常冒着生命危险而弹劾论谏,直谏不讳,好恶去取,均以公论为归。他面奏光宗皇帝:“陛下托股肱于宰执,而除授多小人,寄耳目于台谏,而弹击多君子。治乱之大,无过此也”。在他迁任监察御史要职时,对不法官吏和弊政,弹劾非常尖锐,毫不留情,一日罢数人,震惊朝廷内外。当时权贵对其十分嫉恨,而其对忠直者则十分重视爱护,曾为忠臣如吕祖俭、刘德修等再三谏留,为他们抱不平。在其为殿试详定官时,考选直言者为先。他平时敢谏,敢说真话,希望皇上能采纳,然上不采纳,权贵积仇,执政见忌,自知无济于事,请求外任浙东提刑,后迁江西转运判官。在江西任上,他亲自疏理滞狱悬案,自判数月,把积压的案件,如免赣州科罚,罢龙南,安远折变,减兴国。淮衣绢,南安圣节银以及水潦州县窼名等在案者,全部审理结案,办了许多实事善事。《攻媿集》第35卷皇帝敕封中称:“尔尝峩豸冠,凛有风采,按刑浙东,将漕江右,久摄帅阃,所至有称,所以重铨综之任也。”召为吏部郎中。后迁任太府少卿。《攻媿集》第38卷敕封中称:“尔奋身儒生,习于吏治,在县为贤太夫,入朝为才御史,澄按两道,摄承十连,皆有声绩。撤于朕闻,召实郎围,靖共尔位”。

林湜任太府少卿时,皇帝派他出使金国,金人赐衣服给他穿,他不接受,金人便粗暴地将赐服强披其身,他愤然掷服于地。金人说:“这是我君主之命,你怎敢怠慢?”林湜理直气壮说:“我大宋自有正统相承,百官朝服据品位而定,现要我穿那袒臂金服,有死而已!”争辩甚久,金人催促他入见金主谢恩,但他仍然盛服如故,穿着宋服,金人始终无法使他屈服。面对强势,林湜不为暴力所恐吓,不为淫威所折服,智勇双全,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深为世人所感动。在他回朝复命时,宋光宗亲自出迎说:“卿守礼甚坚,国体不失,朕所知也”。遂升为司农卿。

当时,奸臣韩侂胄专权,排斥异己,朝野人心惶惶。林湜对当朝余瑞礼丞相直言:“韩这样做,公作为一丞相是有责任的”。义正词严,大气凛然,朝野上下,为之震惊。宋宗庆元间,韩侂胄制造“庆元党案”,指责朱熹理学为伪学,严加禁止,一时士大夫都讳言与朱熹的关系,不敢往来,而林湜还托信请教疑义,仍执弟子礼不变。为不与韩党同朝污名,林湜力请调离京城外任湖北转运副使,直宝文阁,经批准进直龙图阁退休,寓居平阳松山(今苍南桥墩)授徒讲学。

嘉泰二年(1202年)七月二十六日,这位身怀中国文人典型品格的老人,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年,时年七十一岁。林湜逝后,光宗皇帝说:“朕初即位,未识群臣。此老成重厚人也”,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老臣。南宋进士永嘉学派大学者宝文阁待制叶适对他宦途坎坷,才不为用,深为惋惜,并为其作墓志铭。有关林湜官迹史记,在《攻媿集》、《宋史翼》、《楚记》、《考亭渊源录初稿》、《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补遗》、《闽中理定渊源考》、《闽南道学源流》等卷中皆有传介。其子林介录其文,集为《盘隐类稿》十卷传世。

【编辑:李甫仓】

热点新闻

>>更多外媒看苍南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