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碌的志愿者们
云南网讯(记者 杨之辉)鲁甸地震发生后,在云南省民政厅物资捐赠点,总能看到这么一群身影:一看到有救灾物资车过来,马上飞奔过去,帮助装卸物资。
他们是一群志愿者,有学生、有工人、有驾驶员、有退伍军人、有公司职员、有来云南的旅游者……来到这里,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灾区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省慈善总会物资接收点石冀红介绍,地震后的第二天这里就开始陆续接收来自社会各界的物资捐助,到目前接收了约1000万的物资,每天都有几辆大卡车拉着爱心物资开往灾区,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名志愿者在物资接收点帮助装卸物资。
石冀红说,“这些志愿者大多是自发前来,他们中大多是本地学生,还有少部分上班族和老人。”
“又来一车,大家加把劲。” 8日下午,省慈善总会物资接收点上,20多名志愿者刚刚完成一辆卡车装车,休息了十几分钟,又有一家爱心企业拉了两车充电宝、奶粉等灾区需要的物资。
在这一刻,爱的力量,令人动容。
“这些自发前来的志愿者帮了大忙!” 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
今年不到50岁的谷阿姨说,她听说这里需要人手帮忙卸货装货,中午就坐着55路公交车从王大桥赶了过来。
说话间,满载着爱心物资的车已经停稳,志愿者们自觉地从车门处一直交叉排起长队,一直延伸到物资安置的地方,谷阿姨就站在这群年轻人中间。
“累么倒是累,但是心里痛快。”下完一趟车后,谷阿姨脸上汗如雨下。
“别看我们人老,但是我们的心不老,我们虽然到地震一线去不了,但在后方也可以尽一点微薄之力,献上我们的爱心。” 谷阿姨说
搬运方便面、矿泉水、被子…….现场帮忙的20多名志愿者里,大多是年轻人,但不论男女、不论老少,你争我抢俨然“比赛”。
“我们家就是昭通的,这个暑假没有回家,这里需要人我就来了。”云南财经大学大二学生小吉说,老家镇雄离鲁甸还远,所以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但作为昭通人,她想尽自己的一份心,为家乡人实实在在做点事。
“7日干了一下午,回到宿舍胳膊都在打摆子,但今天仍然坚持着又来了。” 小吉说,自从开放接收点以来,每天早晨8点左右就要上班,基本要干到晚上九十点。
这个可爱的女孩标准的90后,瘦削的身形,稚嫩的脸庞,却有着倔强不服输的表情。
省民政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这样的默默无闻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年龄有大有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在帮助搬运物资。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不计较得失,每天早上来,晚上走,忙忙碌碌,闲时就帮助统计下数据,清点下物资,救灾车来的时候就帮助装卸物资,有时候甚至顾不上吃饭......
这一刻,爱的力量令人动容。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志愿者,在抗震救灾一线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才使饱受灾害困扰的鲁甸儿女在灾难面前挺起不屈的脊梁,奋勇向前,夺取着救灾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编辑:李甫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