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览胜有感
吴笔建
久闻蓬莱仙境大名,自幼时起,通过连环画、电视剧《八仙过海》,我便对其心生向往。加之“海市蜃楼”的神秘传说,更令其如梦似幻。今有幸亲临,仙迹寻踪,一偿夙愿。
步入景区,巨大的八仙雕塑群面海而立,坐落在和平广场的对面,气势恢宏。八位仙人神态各异,或飘逸,或庄重,仿佛正欲踏波而行,向世人讲述那惩恶扬善的古老传奇。雕像栩栩如生,衣袂流转,眉目传神,瞬间将人引入那个充满奇思的仙家世界。
相传,八仙正是在此聚饮后,各显神通,踏宝渡海,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千古佳话。也正是因这飘渺的仙气,当秦始皇遣徐福东渡寻药,汉武帝亲临求仙时,蓬莱便成了他们眼中长生不老的仙境所在。
沿着景区道路,看到题有“人间蓬莱”牌坊,上书“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按照惯例,我们合影打卡留念。至于为何把人间与蓬莱写在一起,仍心存疑虑,期待在后续行程中,谜底得以揭晓。
拾级而上,沿途风光不断,令人目不暇接。当一大步迈过“丹崖仙境”坊时,寓意一步登天,我们恍如脱胎换骨跨入仙界,暂列仙班。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历代屡加修葺,古韵犹存。其主体建筑在蓬莱阁建筑群后部居中,坐北朝南,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重檐八角,阁上四周环以朱赤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古人无法科学解释“海市蜃楼”这种奇观,便将其看作是仙人居住的岛屿,与“方丈、瀛洲”并列为三座仙山。因此,蓬莱阁自古就是帝王寻仙和文人墨客向往仙境的圣地。海市蜃楼这一自然奇观,极大地丰富了蓬莱的仙道文化。
据了解,要欣赏到仙境幻影,是可遇不可求的。可以选择在最佳时间前往,以提高概率。最佳季节是在春夏、夏秋之交,尤其是雨后初晴、有微弱东南风的下午。此时海面与空气的温差最大,“上暖下冷”的空气密度垂直分布,为光线的折射创造了完美的条件。
历史上记载的蓬莱海市蜃楼景象千姿百态,大文豪苏轼写下了著名的《海市诗》,其中“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的诗句,生动描绘了海市蜃楼的虚幻与壮美。近些年来观测到的景象,有影像资料的已有数次。人们看到在海天相接之处,突然浮现出层层山峦、高大楼阁、茂密森林或移动的车船,这些景象悬浮于空中,宛若仙境。
即使无缘看到海市蜃楼,当我们站在阁上,凭栏远眺,想象古人所见之仙境,感受“身到蓬莱即是仙”的意境,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
避风亭又名“海市亭”或“避风阁”,位于蓬莱阁西侧,建造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观赏神奇的海市蜃楼景象。亭子坐南朝北,面对大海,东西南三面均为墙壁,没有窗户,只有面向大海的北面设有敞开的门窗。但无论室外风力多强,亭内却宁静无风,烛火保持不灭,为其增添了不少的神奇色彩,让人充满想象的空间。
避风亭凝聚了古代工匠非凡的智慧,巧妙利用流体力学和建筑结构。现代科学提示,其奥妙在于亭门前几米处有一道弧形的短墙或高城墙作为遮护,当海风沿着悬崖吹来时,会撞击到这面弧形墙体,从而形成一股强烈的上升气流,使得风从亭子屋顶上方飞跃而过。再加上亭子三面密闭、空气无法形成对流,因此室内便能保持宁静无风。
此般智慧,在蓬莱阁东北角的普照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座灯楼,主体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六边形楼顶配木构斗拱,内设扶梯盘旋而上。顶层采用木构斗拱支撑六角飞檐,檐角起翘角度经精密计算,既保障结构稳定又形成灵动视觉效果。墙体选用当地产青砖砌筑,砖缝填嵌糯米灰浆,兼具防风抗蚀功能。现已完成了导航灯塔的历史使命,三楼灯室改造为观景平台,可环视黄渤海分界线。作为蓬莱阁古建筑群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融入了仙境蓬莱的整体风貌之中。
蓬莱阁底层北墙外壁,“海不扬波”刻石,格外引人注目。据导游解说,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一发日舰炮火击中“不”字,穿墙而过,所幸没有爆炸,后人把“不”字进行修补,至今伤痕清晰可见,成为屈辱历史的无声见证。民间则描绘成神仙显灵,护佑蓬莱阁的真实例证。
“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怀揣着“守土卫国”的爱国之心,从泰山出发,游历胶东,视察海防,鼓舞抗战热情,登上了蓬莱阁。遥望蓝天碧海,触景生情,提笔挥毫,写下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永远定格在蓬莱阁上,成为无数游客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家国情怀的打卡必到之处。那些刻在石头上的赤诚,终将化作前行的力量,时刻提醒我们:守护山河,永远都需要一颗滚烫的“丹心”。
下山时,依当地习俗,穿过丹崖仙境牌坊须仰天长啸三声“哈哈哈”,将烦忧尽抛脑后,携一身轻松重返人间。此刻方悟,“人间蓬莱”之意,或许就在于仙俗仅一念之隔,进退皆在方寸之间。正如《八仙过海》电视剧主题曲所唱:“天仙休羡慕,世人刻苦干,何难亦有欢乐园。”
仙家传说令人神往,而历史伤痕则发人深省。随着导游,我们来到蓬莱阁景区的东炮台,炮台始建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用于加强蓬莱水城的军事防御,抵御从东面海上来的威胁。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无法抵抗坚船利炮的列强,最终以惨败告终,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但作为一个观景点,可以欣赏蓬莱阁全景的绝佳位置。向东俯瞰蓬莱海水浴场,远眺八仙过海、三仙山等景点,视野开阔,一览无余。
蓬莱阁,庙宇众多,神仙云集,各显神通,烟火旺盛,庇佑着一方百姓的安康,寄托着百姓的美好愿望,成为百姓的守护神!
告别蓬莱阁,次日我们抵达青岛时,偶遇北方战区海军舰艇开放日。由于未提前预约,无法登舰参观。但在外围近距离观看驱逐舰和护卫舰,其巍峨雄姿已令人倍感震撼。
忽想起今年的九三阅兵活动盛况,各种先进武器首次亮相于世人面前,真乃今非昔比。这些镇国神器,恰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为守卫国土安全的盾牌与利刃。
从八仙惩恶扬善的传说,到徐福寻仙觅药的渺茫,从中国甲午战争的悲歌,再到今日战舰巡弋的海上长城,这番“仙踪觅迹”之旅,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镇守海疆、护佑国泰民安的钢铁长城,方是这盛世之中,令“海不扬波”、“寰海镜清”逐渐成为现实的、真正可靠的“守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