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时政新闻  -> 正文时政新闻

苍南:经略山海 筑梦强城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苍南新闻网2025年9月3日消息:浙南以南,山海相拥处,苍南正以强城之势跃入视野。

  1068平方公里陆地与2740平方公里海域交织,孕育出得天独厚的生态画卷:全年200多天的澄澈蓝天映着碧海,10多个金沙滩如珍珠般散落海岸。凭借这份天赐的生态本底与精心打造,苍南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39位,稳居全市第一。

  作为常住人口超85万人的大县,苍南近三年GDP年均增长6.7%,2024年更是以7.3%的增速创下佳绩——增速位列全省第10、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22%,持续领跑温州,多次斩获省市投资赛马激励。今年5月,苍南调出浙江山区海岛县名单,标志着跨越发展。

  如何书写“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苍南县以“工业强县”筑牢根基、用“大县大城”拓展格局、借“无尽蓝绿”激发活力,在浙南大地续写着浙江美丽南大门的新篇章。

  “工业强县”,培塑发展新动能

  “抓工业就是抓发展,强产业就是强根基”,这是苍南始终坚守的发展信条。多年来,这座县城锚定“工业强县”战略,从平台扩容到产业升级,从科技创新到招大引强,步步为营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面对拥挤的城市空间,如何解决产业用地难题?苍南县双管齐下推进平台建设,在“增量”上,通过“三区三线”调整,为经开区、绿能小镇等县城重点产业项目扩容土地;在“存量”上,探索工业用地改造提升,创新推出政府征收挂账收储等六大模式,目前实施77宗工改项目,可新增产业空间1200亩,容积率从1.0跃升至3.0以上,让“沉睡土地”焕发新生。

  做强传统产业首当其冲。苍南拥有塑料制品、印刷包装、针织纺织、仪器仪表、纸制品、食品加工等六大传统产业,我县持续补齐产业链短板,大力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

  如今,在冰勃朗乳业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这家苍南本土乳制品企业如今已是奶茶头部品牌的首席供应商,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天信仪表的智能流量计量设备远销海内外,成为仪器仪表行业的“隐形冠军”。不仅如此,苍南还推动汉禾与远景合作研发硅碳负极材料,建成千吨级生产线并落地万吨级研发基地;与峰飞公司联手打造浙南闽东低空经济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全国首个十万卡级零碳算力中心……

  发展新兴产业蓄势待发。在三澳核电基地,一号机组的穹顶已吊装完毕,工人们正紧锣密鼓推进并网发电前的最后调试——今年,这台机组将正式“上岗”,为苍南新能源产业再添“硬核”支撑。依托核电项目,苍南同步布局核关联产业,一条从核心设备到配套服务的产业链正在形成。而在离海岸数十公里的海域,深远海风电项目的叶片迎风转动,目前全县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已达110万千瓦,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华能、华润、远景等龙头企业的相继落地,更让苍南成为浙南新能源产业的“新高地”。

  “以前搞研发全靠自己摸索,现在有了研究院的专家指导,难题解决起来快多了!”苍南一家印刷企业技术人员感慨道。近年来,苍南先后落地7家科创平台,涉及新材料、印刷包装、塑料制品、医学技术等领域,其中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为全国首家由地方政府、高校、核电企业合作搭建的研究平台。在科技创新带动下,近三年苍南县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18.3%,22.8万平方米的新增孵化器里,300多家入孵企业正加速成长。人才科技大厦内,100多家创新企业集聚,成为产业人才的“创业热土”。

  “大县大城”,构建强城新格局

  作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苍南紧扣“大县大城?五城联建”战略,从城市更新到交通升级,从公共服务到民生保障,全力提升城市能级,打造浙闽省际的区域中心城市。

  清晨的苍南县城新区,阳光洒在新建的市民广场上,老人们在晨练,孩子们在嬉戏;而在几公里外的老城区,改造后的街巷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新开的文创小店吸引着年轻人驻足。“我们既要让新城有‘现代范’,也要让老城有‘烟火气’。”苍南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苍南谋划实施184个强城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目前已开工113个、完工73个,完成投资超34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苍南县城东扩区启动建设后,将成为苍南发展的“新增长极”;3.3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里,7幢商务楼宇已投入使用,苍南总部大楼的城市设计已完成,3家五星级酒店开门迎客,现代都市气息日益浓厚。同时,苍南探索“好房子”建设模式,既保障住房供给,又稳定房价,让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城市更新提速的同时,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以前去温州主城区要一个多小时,瑞苍高速通车后,半小时就能到了!”家住苍南灵溪镇的王先生满怀期待。目前,瑞苍高速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将正式投用;苍泰高速的控制性工程全部开工,两条高速建成后,苍南将拥有4条高速、13个互通,实现所有乡镇15分钟内上高速。眼下,温福高铁苍南并站通过可研评审,通用航空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霞关港烟墩山码头开工建设,美丽南大门正逐步成为浙闽省际的“交通枢纽”。

  近三年,苍南还投入67亿元新改建中小学校项目,公办幼儿园占比从8%飙升至76%;投入25亿元改造提升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二期、县中医院新院等16家医院相继投用,64名硕博学历医生和15名清北名校毕业生的加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

  如今,走进苍南县桥墩镇老年食堂,经常能看到老人们享用午餐的场景。每餐三菜一汤,只要5块钱,吃得舒心又放心。目前,苍南已建成112家老年助餐服务点,构建起“中央厨房、村社食堂、助餐点位”三级助餐网络。此外,苍南全国首创“县域营善环境”政策体系,慈善发展指数位居全市第二,暖流涌动的城市更有温度。

  “无尽蓝绿”,焕发乡村新活力

  以“千万工程”为指引,苍南深挖“山、海、城”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连续两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考核中获评优秀,“无尽蓝绿?山海苍南”的文旅金名片越擦越亮。

  文旅IP持续出圈。“以前来玉苍山要收门票,现在免费开放,还多了‘玉苍山集’这样的新业态,周末带家人来玩特别热闹!”来自福建的游客陈先生表示。自玉苍山推出免门票政策后,游客量同比增长5倍;矾矿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未来将建成全市首个全域生态博物馆,工业遗产正变身“文旅打卡地”。

  168黄金海岸的蜕变令人惊叹。“以前总想搞大投入、大建设,后来发现盘活闲置资源更有效。”苍南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做存量、轻建设”的思路,苍南将海边的旧厂房改造成咖啡公园,把闲置滩涂打造成落日营地,联合国内头部文旅企业实现“完工即运营,运营即收益”。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交旅融合的典型案例,每逢周末,全国各地游客接踵而至。

  去年以来,苍南文旅先后16次亮相央视,获评全国超级旅游城市、全国自驾游标杆县。去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1385.3万人次,同比增长44.1%——“来苍南看山海”成为大众旅游优选。

  全域旅游提质增效。苍南县城里,省轮滑基地投入使用,5大主题夜市点亮夜经济,“村BA”篮球赛带动消费超5亿元,山海大集入选省重点文旅市集,苍南成功创成省4A级景区城;乡村间,马站镇的四季柚采摘园吸引游客体验农耕乐趣,岱岭畲族乡的民俗文化节展现独特风情,“县城带乡镇、乡镇带乡村”的全域旅游格局逐步形成。今年,苍南还将投用大剧院、江滨公园等设施,全力把县城打造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文旅生活。

  农产品增值富民。“我们的番茄大棚改造后,产量提高了三成,收入也跟着涨!”苍南县灵溪镇种植户老张喜笑颜开。作为“温州农业看苍南”的践行者,苍南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全域推进老旧番茄大棚改造、紫菜玻璃钢插杆升级,引进四维国内农业科技头部企业,争取4.5亿元省区域协调激励资金,成功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马站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去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在渔业领域,苍南承担全国唯一的渔船改革试点,首批100艘新型渔船交付使用,带动300名渔民增收。“新渔船更安全、油耗更低,出海一次能多赚好几千块!”渔民郑师傅的话语里满是喜悦。从农田到海洋,苍南的农业“金名片”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从工业崛起的“铿锵步伐”,到城市扩容的“日新月异”,再到乡村振兴的“生机勃勃”,苍南正以实干为笔,在浙南大地书写着“强城、兴村、融合”的新时代答卷。这座山海之城的成长故事,仍在继续书写。(记者 黄允祺)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