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时政新闻  -> 正文时政新闻

硕果累累 贡献突出 两位苍籍科学家候选工程院院士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苍南新闻网2025年8月2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近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苍南籍科学家朱祖超、陈宝梁成功入围。

  朱祖超教授1966年3月出生于苍南沿浦,1983年从马站中学毕业。1988年7月,朱祖超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工机械专业,随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参与工作。1997年12月,他在浙大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于1999年12月在浙大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1月起,朱祖超在浙大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4年3月至今,他在浙江理工大学流体工程学科继续发光发热,担任流体工程学科负责人,同时兼任流体传输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浙江省流体传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搭建方面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朱祖超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在项目承担方面,他曾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其中包括2项重点项目和7项面上项目,其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流体输送技术(离心泵、风机和压缩机)、流体计量技术(流量计)、流体调节技术(阀门)、流动腐蚀技术、流体机械优化设计技术及其装备开发与工程应用,研究领域紧密联系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核心需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朱祖超主持完成的“复杂多变工况离心泵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成果显著,意义重大:其一,突破了高压低温离心泵设计与测试技术,成功助力全球首款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其二,创立了变工况低振动离心泵设计与制造技术,有效保障了我国特种船舶在深远海的高机动安静航行,提升了我国海军装备的核心竞争力;其三,创建了严苛工况离心泵设计与制造技术,一举打破了高端石化离心泵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了关键装备的自主可控,为我国石化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1973年11月出生的陈宝梁为苍南藻溪人,毕业于苍南中学。1992年,陈宝梁考入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在大学期间,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1996年,他以出色的表现进入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启了在环境科学领域的深入探索。硕士阶段的学习让他对环境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之后的学术发展指明了方向。2001年,他继续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深耕环境科学专业,在学术研究上不断突破自我。2004年,陈宝梁获得美国麻省大学植物与土壤学系博士后,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拓宽视野,接触到最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技术。2006年,他又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作访问学者,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学术阅历和研究思路。

  如今,陈宝梁担任着多个重要职位,他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等。在科研领域,陈宝梁硕果累累,曾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005年,他成功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当时科研能力的高度认可,也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支持。2012年,他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层次,再次彰显了他在科研领域的突出地位和发展潜力。

  多年来,陈宝梁在环境科学领域潜心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环境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姚敏 综合)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