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宽先生的“抗战情怀”
陈敬甫
刘绍宽先生的晚年正处于我国抗战的重要时期。在他的日记与诗作中,曾记下了许多有关抗战方面的文字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当年确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在日记中记述的抗战内容主要来自“阅报”、“无线电”以及社会动态等渠道。不可否认,由于条件的限制,刘绍宽先生当年接收到的大多是国民党方面并不全面的宣传材料。但可以看出,在面临国家危急时期,他是相当关心的,也是相当体恤民情的,他的爱国之气与爱民之心有目共睹。
作为文人,他的“抗战情怀”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写联:豪言赞英雄
1932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一周年之际,他作联:“为奋斗死,不惜粉身碎骨,断脰陷胸,忠烈震古今,一纸空言,聊相蔚籍;自发难来,几经长顾却虑,回翔审慎,河山倘收复,九原有作,还仗英灵。”
这一联写出了他内心对日寇入侵的愤怒与对抗战胜利的期待。他赞扬多少“为奋斗死”的勇士们“不惜粉身碎骨”,其“忠烈”之气必将永“震古今”。然而,自己却没有参战能力,要收复河山还要靠更多勇于为国牺牲的英雄们。
“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于1928年8月2日记下:“蹈两三年水火,致吾辈有今日光荣,际会应思谁所赐;掷百万个头颅,为国家谋前途幸福,英雄最痛是无名。”
在“两三年水火”中已牺牲了“百万个头颅”了,我们有今天决不能忘记这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们。他写的“英雄最痛是无名”说出了大多民众的共同心声。
作诗:壮语鼓士气
1931年,东北全境沦陷。刘绍宽先生的内心涌上一股愤怒之气,爱国之情从他的长诗中可见一斑。
他在答谢好友时作诗:“金瓯破缺说关东,嫠纬深忧我亦同。宾主相逢萍水日,江山正急鼓鼙中。”面对国土破损,东北沦陷,我与大家一样深深为国而忧。我们一班友人在此相逢之日,却要想到国家正处危急的战鼓之中。
后又作:“书生手无尺柄操,昌言敌忾空呼号。群帅拥兵坐相视,谁能赤手收神皋!”只叹自己是一介书生,手中没有抗战之力,只能是喊喊口号了。而那些握有“群帅拥兵”者还是“坐相视”,难道还要叫我们赤手空拳者去收复失去的神圣领土吗?这是他对“重权者”发出的反抗呐喊。
最后句是:“人欲横流至今极,四维不张几不国。兴亡有责端在斯,共挽沦胥须努力。”如今社会风气败坏之极,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国将不国了。然而,国家兴亡,我们有责,为了挽救国家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这三段诗句很鲜明地表达了刘绍宽先生对抗战的强烈呼唤,虽无救国之力,却满含报国之情。
阅报:如实记战事
刘绍宽先生阅报相当认真,在他的日记中比较多地将报上有关抗战内容记下来。
1938年5月12日记:“报载,日舰向厦门轰击,或云占领,说不确。按,日近将移南方,一面攻宁波,一面攻福建,则浙东自其掌握中矣入。其要点惟在徐州,如徐州不至攻陷,则海舰不至来浙云。”5月13日记:“报载,厦门巷战甚烈,又云敌机至同安,津陇两路空袭,敌又狂炸徐州。敌舰炮击虎门,敌机肆虐广州。”
1938年6月28日记:“报载,日军现分四路进犯汉口……保护武汉之新防线几成一直线,由豫省巩县起,斜过豫省,经平汉铁路之许州,而达豫南之固始,此为第一道防线,由汤恩伯指挥……南面者由固始起,南越麻城而达扬子江。由翼分两整个,一由李宗仁指挥,一由张发奎指挥。”
这段文字较详细记载了我方构筑防线的战略战事,是对加强防线建设、分头指挥的一大鼓励。从中或可看出刘绍宽先生对早日取得抗战胜利的一种心理期待。
收听:电讯传狼烟
当他后来有了收音机后,收听到更多新鲜的新闻。于是,他即将有关内容记入到日记之中。15日,“无线电,锦西义勇军包围日军,文曰日军户波支队开往锦西应援,义勇军全部就义。”24日,“无线电,日军港开出日舰六艘到沪,连原驻沪日舰已达十艘,其陆战队千四百名,尚有日舰二十二艘,待命出发。”27日,“无线电,军政部制止自由组织义勇军,除正式学校学生外,各地民众团体一律不得组织。”28日电,“上海事危急,日海军定一二日内取实力行动。”29日电,“日军舰十三艘到黄浦江,又陆战队五百名分驻虹口各日校及杨树浦一带。昨日下午二时,日军在闸北作战,日飞机抛弹最多,京沪路车站全毁,商务印书馆亦受焚,北四川路邮总局亦被占领。日舰攻吾吴淞炮台。”
当年在无线电技术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想必收音机的清晰度并不一定好,但他还是相当认真,基本能将听清的事一一记入日记。
见证:温州现敌机
他以大量的篇幅记下了日寇入侵温州的具体事例:
1938年2月26日,“今晨八时四十分有飞机过境。由西南向北飞,十时飞回,共六架,白色。十二时又有六架自西南飞东北,一时后飞回。闻炸毁永嘉南塘飞机场。”“昨永嘉机场被炸,死二人,系种柑者,伏柑树下,被炸。又震坍三层楼一座。场内掷三十余弹。城内则仅周飞一周,未尝投弹,而城人已纷扰不堪矣。”4月15日,“十三日敌机自南麂外三十里母舰起飞,共十五架,至永嘉南郊投弹十六枚,或云十八架,继往丽水。《瓯报》云,是日机来三次,上午一次,下午两次。”5月26日,“上午有飞机六架过境,计二次,旋知仍到永嘉机场投弹二十馀枚。”5月27日,“昨上午敌机永嘉投弹三十三枚,死伤七人,丽水投弹十馀枚,死伤卅馀人。”
1939年4月16日,“午前有飞机来,闻有掷弹一声,不知落何处?甥孙王景澄自永嘉来,云炸弹落瑞安西门,仅损一酱园之壁,人皆无伤。”4月22日,“瓯江口有炮声,城内外人皆听见,自晨至午连发不已。”4月23日,“永嘉昨有敌舰发炮,在瓯江口及乐清黄华、岐头等处。”4月29日,“申时有飞机过境。闻永嘉昨日轰炸甚烈,中学仅存一大礼堂。云章国货公司、博瓯皆被炸。”5月11日,“七时许有飞机三架飞永过境,向机场投弹三十枚,其声隐隐可闻。” 9月3日,“昨报载,鳌江疏散人口,缘永嘉许专员宗武等准外轮由平阳鳌江通航,而恐日机来轰,故出此策。”10月25日,“闻有警报,敌机不入城,在万全、瑞安界,上垟旧牛乳厂投六弹。”
这些事件的记录,真实反映了日寇犯我温州的史实,是历史的有力见证,这也是刘绍宽先生当年心中的一种责任体现。
面详:将军说大捷
刘绍宽日记中,多次记载了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记录着大量的重大战事。除了大多消息内容主要来自新闻媒体外,有一次他比较详细地听取了民国中将陈瀚反映的台儿庄战事情况。
刘绍宽日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六月廿七日,陈瀚来访。瀚自宁波归已数日,本欲往前方,以郑州道阻折回其时河未决也。河为我方所决,敌军淹毙约有十万,机械部队损失最钜,而我方所淹毙人民过六十馀县,每县除因乱逃亡外存者,县以十万计,亦六百馀万矣。又云台儿庄之役,敌兵死三万,我方死四十万,后方军械损失不可胜计……总之,列强外交惟利所在,不顾公理,素来如是也。”
这一战役,由陈瀚将军直接告诉他,对刘绍宽来讲无疑是一大喜讯,他多么希望多听到这样的消息。表达了他对列强侵略,“不顾公理”的痛恨。
那段令国人永久伤痛的悲惨经历过去已八九十年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是我们祖先历史上的一大灾难。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缅怀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无数先烈,就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