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青山为媒 大地为证 ——探访陈辉与贺亚西革命婚礼故地湾头村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彬彬

  2025年仲夏,恰逢中共鼎平县委成立与红军挺进师进入闽浙边九十周年。6月 29日,我有幸与革命前辈林辉山之女林唯舟、陈辉之子陈子松、苍南县党史办主任许允水等一行,在参访泰顺县白柯塆中共挺进师纪念馆、小南山中共浙南特委展示馆后,踏上革命老区湾头村的土地,陪同陈子松探访其父母——陈辉与贺亚西的结婚地。

  湾头村是泗溪镇九峰行政村属下的一个自然村。当我们走进湾头村寻访旧址时,发现原建筑已倒塌,唯见一旁矗立着一幢三层新楼,房主曾家满是位年已8旬的古稀老者,正是当年借房给陈子松父母结婚的房东的儿子。惊喜之余,曾家满老人激动地紧握陈子松的手,眼眶泛红:"你父亲是咱老区的大英雄!我小时候总听长辈说,他和贺亚西的婚礼就办在这儿,新房就在我家祖宅。那天乡亲们杀了牛、猪,把鸡蛋、鸡鸭都拿出来庆贺,既是为新人道喜,也是给革命队伍鼓劲啊!"老人回忆,当年其父亲曾安完得知边区同志在帮助陈辉寻找婚房时,便主动提出把自己的住卧腾出来,给他们当新房。后人相逢,道不完的话题,陈子松感谢房主家人当年的借房之恩,感恩老区人民对革命的支持,对父母的厚爱。

  根据父亲陈勉良《无悔人生》一书记载:1948年冬,浙闽边中心县委召集三县干部与武装队伍,在泰平区湾头村共庆春节。时任泰平区区委书记的父亲,除负责保卫工作外,还组织搭建庆典高台,各村群众自发送来鸡蛋、肥猪、鸡鸭、蔬果,慰劳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处处是欢腾气象。首日庆功会上,中心县委书记陈辉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方向,各地代表纷纷表态要互学共进。随后两日联欢活动,《八路军进行曲》在山村回荡,《朱大嫂送鸡蛋》演绎着鱼水深情,《做长工,受剥削》唱出农民苦难引发共鸣,干部群众同扭秧歌、共打腰鼓,其乐融融。谁曾想到,当时的泰平区刚刚经历了国民党长达50多天的“清剿”,如此大规模的元旦活动能瞒过国民党反动派,得益于老区群众支持。在这革命狂欢中,陈辉与贺亚西的婚礼如烽火玫瑰,为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平添一抹浪漫色彩。

  新郎陈辉是鼎平农家子弟,仅读两年私塾,1936年 1月入伍,7月入党,1947年任浙闽边中心县委书记;新娘贺亚西是上海富家女,在校大学生,1947年弃学从戎,奔赴泰顺加入浙南游击队,成为浙闽边区中心县委首期青训班学员。

  据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任曼君《浙闽边区的革命熔炉》回忆,1948年 2月开办的首期青训班,学员主要来自沪宁温等地的大学生和高中生。他们大都是富家子弟,怀揣着理想参加革命。当时斗争环境恶劣,青训班随中心县委流动办学,或借群众厅堂,或在深山以膝为桌,以石为凳,一边学理论,一边学做群众工作。他们渐渐褪去小资习气,与老区群众相融;工农干部则向他们学普通话、补文化课,彼此互促共进。

  陈辉与贺亚西便是在这样的岁月里相知相爱。革命的熔炉,锻造出这对跨越阶层、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年龄与学识的差异挡不住心意相通,陈辉的沉稳与贺亚西热忱形成了形成互补,他们成为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结合的鲜活典范。这段基于信任的婚姻,历经磨难却相濡以沫,相守一生。

  那场婚礼,有百余名干部、武装人员及两三百名群众见证。新人登台时,全场掌声雷动,各地方言的贺词交织成最真挚的祝福。老区群众曾安完不仅腾出住卧,还备妥被褥,让新人在洞房花烛夜感受着战友深情与群众厚爱。

  在曾家满老人的指引下,我们陪同陈子松站在旧址入口的五棵百年杉树下,这些古树历经风雨,静静见证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烽火鸳鸯的爱情传奇,以及党与人民血脉交融的永恒誓言。以杉树为背景合影时,虬枝苍劲的树影里,七十余载光阴仿佛浓缩一瞬,当年的革命浪漫与今日的缅怀之情,凝成永不褪色的精神底片。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望见当年的热闹温馨,触摸到军民一心、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更将对先辈的追思与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定格成永恒。

  此行,我们入住在红色文化守护者施明喜的泗溪镇桥景民宿,他执意不收房款,"咱是一家人,谈钱见外了!”朴实话语道出老区人民不变的情谊,那份对革命先辈的敬重、对我们的厚待,如春风拂面,格外亲切。

  回望湾头村,我们愈加懂得"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青山为媒,大地为证,那段烽火岁月里的革命爱情,不仅是个人的生命传奇,更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永恒见证。我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