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我爱生我养我的金乡卫城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傅绍贤

  我出生在抗倭历史名城金乡卫城第七巷,成长在城里,对古城有深厚的感情,是儿子对待母亲般的感情:因为我是喝狮屿、球屿的山水长大的。

  我出生的时候,金乡古城刚刚解放,四城门上的吊桥还在升上、降下的使用。四个城门瓮城上的炮台大炮正对各城门外的路口。西门城墙上三株古松郁郁苍苍,向来人招呼致意。城墙完整无缺,垛口在垛墙上一个个整齐排列着,像一个个小孩的门牙。垛墙当中一个长方形洞眼,也一一整齐有序地长在正中间。

  西城门外的水埠头大石块至今无法忘怀,因为我小候在上面陪妈妈洗浆土纱来织土布,回忆起来历历在目。清清的河水清爽,凉快。怪不得西门叫“来爽门”。北门是船埠头,北方来的船多,息南门和西门、东门的数量远不如北门的多。

  四城门外护城河上的四株大榕树,在四个城门外的河中伸枝放叶,船只穿梭于河道上,白鹭款款而飞,燕子、麻雀满天叫喳喳。小时候我常跑遍四城门内,常上下爬玩卫山、球屿。和孩子们玩“来中美”穿街过巷,所以对各街巷比较了解。小学读书时常分班,由城中班分到了西门班,就在西门各街巷、殷家大院中奔跑。最有趣的是西门潘家十八天井,个个不同。潘家庭院,时有进入我老年的梦乡。

  以后分班到南门班就跟同学跑,也就熟悉了南门各处院子,像陈家大院房屋之正方柱子,龟状形的卫家院子之别致地铺石,水作社旁林立的几个石牌坊。南水门给我印象最深——在支河上游泳喝了水,死抱住带我游泳的同学不放,想起来如在昨天。

  西门魁星阁,下面的大湖面水波荡漾。我多次跟二哥傅绍波一起去写生,把它画下来。旁有二处大院是叫第二分部,是金乡小学设在西水门前的分校。西门魁星阁外的山峰在夕阳下,反衬着西门魁星阁,十分好看,是一个景点。有人拍摄了作《金乡史话》的封面。在这里还有一个曾经确实兑现的故事发生。小时候听人说有西门的某人得了宝贝,因有一首诗流传曰:“三山近五显,日出晓朝东,谁人得此宝,代代儿孙永不穷”。

  那是西门城墙拆毁破坏后,有人真的在西门魁星阁东边得到了一挑担宝贝。是他用锄头挖一块地时发现一条蛇盘石板上,赶走蛇,掀起石板有宝贝在下面坑中。而作为金乡小学分校的大院原主人徐先生,就是为想得宝贝才买下这块地皮,想得到宝贝是有诗流传在民间为据。

  我后来小学分班分到东门班就跟东门同学跑。东门大屿山脚下有许多庙、庵。解放军营部就建在东边城墙边。东门的瓮城门是朝南开的。我与班上东门同学熟悉了方家、天主堂,小教场,跟着东门同学沿着走小教场边的小河边路,可直通东门城墙边。处东水门西的小教场长满了荒草,那时候城里空田是很多的,四城门的城墙边都有不少空地。

  小时候我还在大仓桥往卫前大街的长长沿街店面下的阴沟里摸螺丝,这条阴沟北通里河流水,南通卫前大街的店面下的阴沟直到丰乐亭。阴沟高约有一米三、四,宽有一米多。平时排水,但又是军用藏兵、运兵通道。我是在光天化日下,在石块垒成的两沟岸的阴沟里摸螺丝,来去行走,所以印象深刻。

  小屿山因为小而不太高,特别吸引人去探幽。西麓的石林与石洞很秀奇怪异。我和同学们1966年毕业时的球山公园照还在同学录画册中。那时球山东面许多巨石上写上毛主席语录。西边山脚的岩石好看极了,好像山水画里的。西边山脚边建有几个庵堂,我常去看古画,是画在板壁上的。潘家十八天井的后花园就在小屿北山脚下。顾家衟台在球屿南边,仙人床石在南向的山脚下,我还在仙人床睡过。

  整个金乡城的大街小巷子,贯穿在“来中美”童戏活动中熟悉。好奇和贪玩,使我对解放初期的金乡卫城了如指掌。金乡建城六百周年时,我奉命做卫城模型。

  自从金乡建城庆六百周年时配合陈则之先生《金乡史话》作插图时开始,至今已经三十年时间专题研究金乡卫历史了,写我的家乡,写我的童年印象,加上专题搜集来的书籍资料,对金乡的历史“如数家珍”。我出生在第七巷侯家西首五间头,也就是第二爻与第一爻正中的大院前头正屋。对于古城的历史是耳闻目睹,书籍考证,民间问询,老师口传,首都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等等的查阅,全方位的思辨终于整理出头序来。随着履历的增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身美术、汉学的长进都构成了我写本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大仓桥桥石上镌字的洪武十七年甲子建(1384),还有第七巷侯家台门口的六十公分大小的粉红色定磉石是我写本书论证的重要有力文物。历史上的一些事情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只有实物才能精确定准时间和地点。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