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回眸
张纯文
矾山四份内
我真正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祖国矾都·四份内(原平阳县矾山镇第三居民区第八组,南洋平硐旁边一百米),已有四十六个年头了。为什么叫做四份内?因为我祖上从永强普门迁到矾山,生一子,添四孙,然后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四兄弟,长大分家后就把居住的地方称为四份内(20世纪90年代因地基深处矿石被采空,现已迁移原矾矿电厂)。十几代人都是产业工人和个别的小商小贩,也出过社会贤达张达生和他的孙女华人作家张翎等。
初中毕业时,正值特殊时期。升高中还是要考试的,我虽然考上了,却没能去读。因为我上面有个哥哥,两兄弟可以安排一个人工作,但另一个人必须下乡,于是我心不甘情不愿流着泪水去了矾山镇青年茶场下乡,成为一名知青。
矾山茶场
矾山茶场,创办于一九六四年,属于当时的平阳县,主要是安置城镇知识青年和其他闲杂人员。到我一九七四年下乡的时候,已经有上千人了。总部就在镇里,有十几个分场分布在镇四周的山上,主要是开荒种茶。有茶叶加工厂,发挥矾山人特长的专门到全国各地开洞开矿承包工程的“开山队”(矿山井巷工程处),医务室(卫生保健院)等等。
那时候,正是上山下乡的高潮,县里的干部有子女下乡的,都送到了矾山茶场,然后通过推荐招工、当兵、读中专大学走人,达到曲线工作的目的。我当年就有了两次参军的机会,却因为我姑妈家成份不好,政审未能通过。
得益于父亲在平阳县商业局工作,帮茶场解决了中西药采购分配指标,我下乡直接就去了茶场医务室,在药房工作。当时医务室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有十几个人,除了负责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外,也接受镇上居民和周边村民的诊疗。所长是陈岳正医师,还有朱善话医师、陈希天医师、朱良准医师、刘祖珍医师等。医务室就坐落在镇上总场后面,新街柴桥头溪边,离我家也就几百米。我也不像其他场员拿工分,而是直接拿工资,起初每月十块。记得一年后我拿一百二十块钱让我爸帮我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戴上,可风光可让人羡慕了!
朱善话医师
朱善话医师,原来也是个鼎鼎有名的人物,据他说矾山解放初期曾当过镇长。他家祖传的膏药,家喻户晓。文学功底,诗词都很绝,曾用中药名写过一首长诗,出过诗集,在浙江福建有些名气,有很多诗友,有很多学生(诗词)。后来因为不可言说的原因,坐过牢。后来成了福建一带的游医,后来被安置在茶场医务室,再后来(我去读书后)被派到茶场开山队山西恒曲工地当医生,出事了,就再没有回来。他是我在茶场医务室那些年的引路人,也是我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他最大的嗜好是喝酒,每天要喝一斤白酒。早早走了,我想和他的痴酒不无关系。
我下乡将近四年,一直都在茶场医务室药房。受善话先生的影响,也热爱上诗词。但在规划未来职业时,也受善话先生的影响,决定拜他为师,将来也做个中医,他也十分愿意带我。于是我坚信,今生没机会成为良相,就去成为一个良医吧。于是我在他的引导下,阅读了很多中医学著作。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等等,把一本《汤头歌诀》背得滚瓜烂熟。至今我的医药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发挥作用呢。
错失的机会
当年的下乡,是被迫无奈。我的本心还是很渴望能继续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能力,将来好到家乡之外的世界去闯荡的,不要做个井底之蛙。前面讲过,错失了两次去参军的机会,后来还主动放弃过一次推荐上学的机会。事情是这样的:一九七六年,我们茶场有两个推荐上学(最后一次)的名额,我得知自己得到了推荐,到温州工业学校读书。但当时的政策是社来社去,也就是说,我是从矾山茶场出去的,毕业了还得回矾山茶场。我把这个事情跟善话先生一商量。他沉思后说:你看,这两年你跟着我学,又看了那么多医书,再过一两年,就可以独立坐诊了。现在去读书,专业又不是医科,毕业了又回到茶场,实在浪费时间,得不偿失。我想想也是,先生说得在理,我何必多此一举?于是虽然十分不舍,还是忍痛割爱,在总场推荐大会上宣布放弃这个名额。其实几年后自己想想也后悔,因为后来并没有实行社来社去的政策,毕业了都另外分配工作。
中专录取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伟人逝世,举国悲痛,社会陷入一片迷茫。每个人都在沉思前途、命运、方向。转年,对广大学子特别是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来说,无异于一声惊雷,要恢复高考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悲喜交加,知道今后不再有推荐读大学这样的事情了,要读书必须靠自己。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再去读一次书,对当个赤脚医生也失去了兴趣。于是我千方百计弄到了一套十几册自学丛书,躲进低矮的小阁楼里,用三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逆袭,取得成功。当时全镇有成百上千的下乡回乡知青(应届生不能参考)参加考试,为了保险起见,我报的是中专,但是也有五百多人进入考场。因报考人数太多,考试采取初试复试两轮,第一轮刷掉了50%,经过第二轮最终只录取了两名,我是其中之一。当时场面弄得十分隆重,镇政府在新街贴出了大红榜,录取通知书敲锣打鼓送到家里,整个矾山镇都轰动了,也是家喻户晓。数日后我爸从县城回来,可能是对我太过自信(我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个学霸),说了句:“不过考个中专嘛,又不是大学。”这句话一直让我耿耿于怀。所以中专毕业分配在温州市区工作后,我又去读了汉语言文学大专,又去读了经营管理本科,又去读了文化学研究生,这是后话。
高级会计师
恢复高考入学的七七届、七八届的学子,都是下乡回乡的知识青年,毕业后大多数成了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材,政治经济的中坚力量。我在原来的浙江商业学校(现浙江工商大学前身)读的是财会专业,七八年三月份去杭州报到,八个同学一间寝室。第一眼就看到寝室门上写有“阿财先模”四个字,不知道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也百思不解。于是我们八个同学就对外宣称“阿财先模小组”“阿财先模委员会”。直到我两次获得浙江省优秀会计称号、九五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八个同学才似有所悟:“啊,财会先进模范来了!”。然后在温州百货批发总公司工作十来年就成了温州市最年轻的高级会计师(当时整个温州不到十名),在单位当上了总会计师,可谓财会专业职称、职务、荣誉都到达了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