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暮色里,走在阡陌遇牧归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黄孝端

  退居自然隐闲,闲来无事,忆念绵绵。年长了,记性自然衰退。极像年迈的眼神,大多模糊,不太清晰。于是有了借助翻阅生活日记和工作日志的旧时真实与冲动。这一翻,翻到了刘绍宽老先生一年一晒一整理的好习惯。近四十年的密密麻麻,剔除疏疏漏漏,摊是一壁纸,理是大半生。怪像打开了的话匣,一发不可收拾。若能编制蝶变为苍南乡野一缩影,了却《不枯日记》成集私藏,并籍此孤芳自赏,别说不是余生有幸。

  日复一日,腰酸背疼,眼光飞蚊。有人喊话:出去走走,动动筋骨,是为放松放松,或许养眼养颜,焕发暮春。

  今儿临暮,余晖旵旵,凉风徐徐。踏着单车走长堤,转悠转悠,悠然见南山。山水辉映,田园牧歌。沿横阳支江左岸19Km而下,这爿商住高楼林立,错落有致,一派宜居宜商,欣欣向荣。横跨流石镇江大桥,虽老旧破落了,但气贯长虹。遥想1985年腊月初九那个夜晚,两岸村民为桥命名,争得脸红耳赤,又相安无事。岁月又遇荧光闪闪那些晚晴,时会发现张骋先生和先生娘总在夕阳西下,或临虹款步,或凭栏谈笑风生,又饱览滨江垂钓月影。

  不知不觉踏进纪实里1985年的渡龙乡——10个村庄2508户11742人,藻溪区辖唉。渡龙平垟10.17平方公里,双堤隔两水,一马平川。但田园沟渠,纵横交错,酷似一绺“三角洲”,风和日丽,鱼米飘香。从流石水闸旧址挈车又上一堤,渡龙宜符到藻溪下灶。似陌生,又熟悉。一袭蓝地毯白印花,藻溪古港相依相傍,那是对全民健身的最好诠释,分享“无尽蓝绿”,写意“无限精彩”,全都变了个样。熟悉的是当年“竹林街5号”影像般帧帧再现。年少,每逢正月总是跟着爸爸走亲戚,就是沿着这条夯实的旧式土堤,顺着那清一色掩阳竹林,认着“绿竹”“水竹”“大目竹”和“筋竹”,数着陡门、石桥和脚步,很快就到了屿兜大姑妈家或埭头四舅公、五舅公,还有三姑丈家。四妗婆那一大碗热腾腾的炒粉干、一双荷包蛋蒙着层层半精肥卤猪肉片浇头,还有一只大大的腊鸡腿加持,怎不叫我味蕾记忆深刻呢。

  瞧,谁人这般用心?!把那具扬尘弃奅、净化稻谷的陈旧木风鼓车展览在灵沙大道流石江大桥之下呢?说不准哪年国家收购储备粮的流石粮仓和渡龙粮仓就用过它。不然头顶的那个偌大盛装谷粒的木漏斗去了哪?老而不朽,四腿坚挺,方圆有度,雄风依旧。来到了屿兜浦切、陈宅大幢厝旧址,不远处的陈氏祠堂,原来就是当年教师节前夕发生村完小校产纠纷的现场。业已复古葺新,飞檐斗角,红砖碧瓦。然闭门塞户,早已不闻朗朗读书声。

  借问埭头村娃,能听懂乡音,但已不能通晓闽南话。时下上学,已是早出晚归,多数住进了幢幢农房改造的类似村门牌274号的高层江景套房。与县城毗邻,不喧嚣,还宁静。周末随意可以出入篱笆墙,采摘新鲜蔬菜、瓜果;也可以亲近牛栏鸡窝鸭棚,体验牧归的老牛哞哞反胃,捡捡尚有余温的咯咯嘎嘎禽蛋;还可以钻进一垄又一垄的邻居农家大棚,与伙伴们穿梭其中捉迷藏、玩游戏呢。

  静静隐身在水葫芦丛中的船式抽水机,乍一看,真像是一艇老式的海对空大炮舰。然目光呆滞,显得无奈。好眼熟!一瞟,开足马力也就才五匹的。柴油内燃机带动水泵机的厚实帆布皮轮带去了哪?那个年代,遇上旱情,它可是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连轴转,加油加水都不停机。抽水机手调度忙,农户急,争先恐后,少不了争机争水争进了派出所,民警和驻村干部自然而然学会了做和事佬。一旦双方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诚意,宜解不宜结便成了一句空话。记得望鹤村(港边)林氏两家的那场田水纠纷,一方长者还是当地颇负盛名的老公卿,很有一套“逢事不过三,大事不过五”的和事经验。不承想摊上自个儿,怎就变成久拖不解的老信访呢?!庆幸那时的区乡政府或派出所的,不设门禁,也少有围墙、门槛,来去方便,出入自由。

  “七公里”是个界,妇孺皆知。渡龙、藻溪、大观三地结合部,那些年人杂事多,以为“三不管”。摩登的录像厅、投影场早早引进,吸引不少年轻男女眼球,晚间“擦枪走火”的闹剧,伤透了当地派出所的脑门神经。山头赌博流动点在此曾一度形成气候,打一枪、放一炮、换个地点,怪像躲猫猫。屡禁不止,尤甚顶风作案。这年10月12日,都晚上11点了,“小花会”“骨牌九”赌局里三层外三层,加上叫卖的小商贩和看热闹的,嘈杂熙攘,烟雾缭绕,把一小块坡地“坑沟窝”踩平了,闹热了。就在赌徒们“喊天呼地”筋青眼红极度兴奋之际,几十号乡镇干部、派出所干警一束束手电光突然集中射向人群,那叫炫目。躁动一阵子过后,便是瓮中捉鳖,个个束手就擒,有来自渎浦镇江、金家头的。那次“摸黑”挺进禁赌行动,派出所小林等先遣抵近小分队可真是遭受着芒草荆棘破相脚手甚至脸面的阵阵刺痛。

  爬坡登顶,忽见“藻溪人民欢迎您”。滑坡转个弯,点点“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擘画乡村振兴、同心共富。“渡龙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基地”处处红旗招展,那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白茫茫的是一架架大棚西红柿,黄澄澄的是一波波金色稻浪,绿油油的是一垄垄生态“菜篮子”,还有一群群黑压压的肥硕番鸭,正在摇摇摆摆。人在车上,轮转车行,一村又一寨。听那乡间小路传来节奏清脆的“哒、哒、哒”声,单车飞轮戛然而止,没了嚓嚓声。嗯!牧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