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紫菜”闯出“大市场” 我县着力打造“浙里食安”标志性成果
苍南新闻网11月30日消息:苍南紫菜养殖始于1970年,年产量占全国七分之一,素有“中国紫菜之乡”之称。为助力“小紫菜”卖出“大市场”,县市监局积极开展指导帮扶工作,助力企业走上“电商+产品”的新路子,并与全国各地紫菜批发、零售企业、代理商开展深入合作,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供、销产业链。
苍南紫菜是我县海产品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苍南县的国字号金名片。2021年12月“苍南紫菜”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县市监局聚焦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地理标志全方位保护、全产业链提升、全要素化保障的地理标志富农新路径。同时,该局积极开展紫菜质量提升行动,帮扶紫菜直播电商企业发展,并搭建苍南特色网等销售平台,切实助力紫菜产业转型升级,养殖户增收致富。这也是该局着力打造“浙里食安”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的具体实践。
为破解产品质量不稳定顽疾,该局以苍南紫菜高效栽培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生产手段,有效解决苍南紫菜在养殖过程中的病害、次品等不稳定情况。积极梳理苍南电商企业白名单,将重点紫菜电商企业作为培育对象,优先享用“苍南特色网”等电商平台使用权限,电商白名单将受到重点保护。同时在执法检查、税务稽查、统计指导等方面给予保护。
该局全面推进GM2D一物一码公共服务平台应用,释放GM2D助力紫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政策红利,通过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确保线上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提高紫菜农产品品质和销量,推动紫菜产业销售渠道线下和线上蝶变升级。积极指导紫菜养殖户、生产经营企业转变传统营销模式,组织号召返乡青年、农村宝妈等人员进行电商培训,培育一大批会直播、擅销售的网销新人。紫菜电商带头人把“苍南紫菜”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乡“淘金”,为传统的紫菜行业引进“源头活水”。
2023年以来,县市监局共组织开展电商培训27次,参与电商销售农户人均增收5万元以上,真正实现电商推动“小紫菜”走出“大市场”。目前,苍南紫菜线上销量同比增长3倍,年销售额一亿多元,惠及农户7000多户。(陆健 吴小虎 陈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