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煨泥灰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杨道敏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今苍南地域农村普遍有煨泥灰的习俗。原因是当地农村化肥极端缺乏,农民难以买到。即使有货,也因价格很高而不一定买得起。因此,当年的农民使用尿素就像今天厨房里使用味精一样,仅仅只是催产之用。只要施用了尿素,水稻就能长成绿油油的一片。而农民施用泥灰,也能够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只是比使用化肥要麻烦得多。

  农民使用自产的泥灰,比起使用化肥,有四个好处:一是自己生产,不用花钱;二是含钾量高,肥效长久,可以让稻谷更加饱满,米质更好;三是使用之后,农田的病虫害会更少,虫卵、病原体都会在上千摄氏度高温中被杀灭了;四是经常使用泥灰,会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不易板结,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煨泥灰首先要在秋收之后用耕牛犁田,让太阳把翻出来的土块晒干。然后农民们用灰箕把土块挑到田野中留出来专供堆土堆、煨泥灰和种蔬菜的灰塘地一角,堆成一个个像埃及金字塔一样有四个角的椎体尖顶泥堆。要堆出一个两三米高的泥堆,一个成年劳力一般要花一天多时间。在大集体时代,与绝大多数水田属于集体所有不同,灰塘地属于自留地性质,分到家家户户,使用权归农民个人所有。春天伊始,农民们便扛着农具,到各自的灰塘地和泥堆上种植蒲瓜、南瓜、冬瓜等植物,以补充家里的日常蔬菜。

  夏收夏种结束后,正值盛夏酷暑,农民们一大早就用锄头铲除灰塘地上的草皮,集中在一起晒干。然后再用锄头把泥堆脚上的土块松成八九厘米的泥块,散布到边上十几平方米的灰塘地上晒太阳。午饭过后,烈日当空,风平树静,蝉儿高唱,正值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石板路上的温度热至烫脚,足以把鸡蛋煮熟。此时,农民们便饮用一些烈性白酒或者吃几颗浸泡过白酒的杨梅解暑,拎着一只装满淡盐开水的三耳大陶壶,头戴宽边草帽,扛着一把沉甸甸的硬木棰,出门到远处的灰塘地上敲泥了。

  所谓敲泥,就是要用一把竹炳长约2米,硬木棰长约40厘米、直径约10厘米的泥棰,把已经晒得滚烫的大块泥土敲成直径1厘米以下的小泥块,以便于煨泥灰,这样的泥灰撒布面积更广,肥效更佳。而如果早晨就去敲,刚松出来的松软泥土会被敲成泥饼,与本身就是土质的灰塘地融为一体了。而如果到了傍晚才敲,泥块又会晒得太硬,难以敲成所需的细块。

  敲泥须由后向前逐步推进,一块十几个平方米的灰塘地,一个成年劳力一般要使劲敲一个小时以上才能结束,这样敲出来的土块才能达到标准。此时,农民们早已汗流浃背,衣服上甚至结出了白色的盐巴,一大壶淡盐开水也喝得差不多了。我上初中的时候,盛夏时节就经常干过这种农活,十分辛苦,所以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颗粮食的来之不易。

  到了太阳下山之前,便是煨灰的最佳时刻。这时,我和爸爸便分头挑着几大捆稻草,和一担砻糠(稻壳),带着火柴来到灰塘地煨灰了。先用一大把干稻草扎成一个大大的稻草芯立在灰塘地中间,然后在其四周堆上泥土。当堆得与稻草芯差不多高时,就要在圆椎形的土堆上自下而上逐层覆盖稻草,这样可以保证暗火可以自下而上燃烧,同时可以防止下雷雨时泥灰被雨水浇灭。当泥土堆被全面均匀覆盖之后,再用砻糠和晒干了的草皮各覆盖一层。最后才用最细的干燥泥土全面覆盖住草皮、砻糠和稻草,并在土堆的最下面露出一圈高约十多厘米的稻草。当干燥的稻草被火柴点燃后,烈火很快就环绕土堆,自下而上猛烈燃烧起来。下面露天的稻草很快被烧光后,明火便变成了暗火,不断向内、向上燃烧,温度越来越高,人站在边上都能感受到泥灰堆内的高温,不断渗出豆粒大小的滚滚热汗。

  泥灰堆外层自下而上逐渐塌陷,体积不断缩小。此时还要对塌陷太厉害的泥灰堆外表进行补漏,防止暗火变成明火,使泥灰达到需要的高温炙烤。这时我们便可以回家了。经过半天的烈火灼烤,夹心层里的草皮、砻糠、稻草全部变成了灰烬,里里外外的黑色泥土都被烧成焦黑、焦黄甚至是暗红色。当最中心的稻草芯被烧光塌陷成火山口状时,一堆泥灰便煨成了。

  当晚稻正在拨节分蘖时,便是大量使用泥灰的时候。这时,农民们便挑着一担担灰箕,将煨好的泥灰均匀撒入稻丛之间,水稻迅速加快拔节分蘖,之后以沉甸甸的稻穗来回报农民。

  当年农民煨制的泥灰如果供应给生产队,可以计入工分。而农民家的少量自留田里,则是必用泥灰的,所以水稻亩产普遍高于集体所有制的生产队。春夏秋冬四季,农民们还在灰塘地里,用自产泥灰种植各色瓜果蔬菜,尽可能满足自家需求,泥灰能够促使蔬菜丰收。用泥灰来养花,也能使花卉枝繁叶茂,花朵更加艳丽。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