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那些事儿
陈珍珍
今天小女嘴馋了,又叫我烧酸菜鱼。酸菜鱼调料包难免要放点辣,可她外公外婆怕小女吃了上火,很反对她吃酸菜鱼。我是左右为难,看看“小红书”,想想烧个番茄鱼吧。大家表示同意。
于是乎奔赴超市采购食材,回到家便烧起番茄鱼,结果忙了一通,得到的评价是:没味道!总结了下原因:没有完全按小红书的步骤做,鱼骨头不应该放进去,番茄放得太少。于是乎准备下周再实践一次,不要让女儿对我失望。
人生在世,无非“衣食住行”,感觉自己在厨房里的本事现在远远不行,以至于好多人认为我从小到大根本没下过厨。这可太冤枉我了。今天就来聊聊厨房那些事儿。
记得我九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清晨要早起上学。懂事的我不忍心吵醒父母,从那时起就开始自己烧早餐吃了。后来弟弟也上小学,早餐我也包了。
那时父母工作忙,寒暑假我便去菜场买菜,然后烧菜煮饭,里里外外一把手。
初中时学业繁忙,父母心疼我,让我专心读书,几乎不让我下厨。我也没辜负他们,以很高的分数考上平师,后来又保送读温师院。
读平师和温师院住校,难得回家一趟,父母自然又是不舍得让我下厨。于是乎,从读初中开始,我的“厨艺”便开始慢慢荒废了。不是我不烧而是我根本就“没机会”进厨房。
后来我结婚了,父母也退休了。因为婚房离娘家很近,工作又繁忙,中午在学校食堂吃,晚饭和丈夫也到娘家吃。周末有时到娘家吃大锅饭,有时回家凑合烧一顿,丈夫也不挑剔,从来没嫌我烧得难吃。
逢年过节咋办呢?轮不到我啊。娘家这边弟媳妇在家里是全职太太,有一手好厨艺,我就靠边站了。婆家那边有两个小姑子,厨艺也不错,见我是读书人,也就放我一马了。
现在在博园跟父母住一起,似乎厨艺废了也没关系。但是克星出现了,女儿长大了,经常在我面前说谁谁谁妈妈菜烧得好吃,谁谁谁妈妈糕点做得好……简直让我无地自容。
为了不让女儿的自尊心受损,也为了维护自己在她面前的好形象,我又开始进厨房了。
可是谈何容易呢,荒废了几十年的厨艺要恢复起来。烧菜不是盐放多了就是油放少了,小家伙一脸不屑的样子,我的天哪!
为了讨女儿喜欢,做了几次酸菜鱼,女儿表示满意。可父母又不开心了,真是难煞我也。
终于严重地意识到这几十年为了“好好读书”而少上了“厨艺”这一课是莫大的损失!
其实“衣食住行”,“食”排第二位,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中华饮食文化,素以历史渊源悠远,流传地域广阔,食用人口众多,烹饪工艺卓绝,文化底蕴深厚而享誉世界。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关于“食”的美妙故事,如东坡肉、太白鸭和李白、西施舌和西施、古人食姜等等。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俏黄蓉的厨艺故事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都知道洪七公是个标准的吃货,不但爱吃,而且会吃、懂吃。可黄蓉是特级厨师,几道美食就成功贿赂了高级教授洪七公,让他老人家收了笨蛋郭靖为研究生。黄蓉贿赂洪七公的几道菜,叫花鸡和炒白菜是流传了下来,现在很多餐馆都能吃到,不过味道是否正宗就不知道了。另外三道叫做“玉笛谁家听落梅”“好逑汤”“二十四桥明月夜”,却失传了,实在是可惜。
下面我想试着来还原下“好逑汤”。“好逑汤”的名字出自《诗经》的第一首诗《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好逑”就是好配偶。按黄蓉的说法,竹子(笋尖)是君子,樱桃(樱桃小口)是美人、淑女,窈窕淑女倒是君子好逑,可是樱桃和笋子一起嚼,味道如何还真是不好想象。另外,这道菜中斑鸠是野生动物,建议用肉鸽替代。大家不妨煮上一碗尝尝?
至于我,目前最重要的是把“番茄鱼”做好,先堵住女儿的嘴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