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育麟桥与顺懿宫 陈如亮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顺懿宫的栋梁柱

育麟桥

  金乡镇灵峰村粮仓内有一座池桥,位于粮仓大门前,池成长方形,池水深约一米,池周围有青石板栏杆,桥横跨池中部,东西走向,将池上方分为两个小池。桥西侧板外题字“育麟桥”。

  育麟桥基本完好,桥长3米多,宽约2.5米,桥两侧栏杆石柱上刻有捐助人姓名捐资。现桥板上面铺设水泥,便于仓库运送粮食。据仓库老管理员介绍,水泥下桥板共有六块。东侧桥板外券面刻有铭文“乾隆辛卯年(1771)阳月本都贡士吴大成、太学生徐声*同建”,至今已有252年了。粮仓原为顺懿宫,主殿供奉陈氏娘娘,村民俗称娘娘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将顺懿宫改建为粮仓。

  灵峰村文史老人陈绍领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收藏有本村文化老人林连波收集的灵峰村古建筑资料,他的资料里,对顺懿宫(写做顺益宫)有较详细的记载。灵峰山下,从北至南有三座名刹,都建于唐宋间,后有毁兴,清代时的名称分别为凌云寺、金鳌寺、顺懿宫,都是在清乾隆时期重建。一些外地文史人因对地情不熟,常把三座寺庙混淆一起。在清乾隆《平阳县志》里,“凌云寺”的名称是灵峰教院,“金鳌寺”的名称是“灵岩教院”,“顺懿宫”原址上建筑物不清,疑为“金舟道院”。

  2011年6月,粮仓在拆建时发现栋梁柱上有字,上书“本都坊下大宋兄弟状元陈鳌、陈鹗,原喜助地基一片、白银伍拾两,祈保子孙昌盛。”粮仓方面当即通报给坊下陈氏及县博物馆,此构件现收藏于苍南县博物馆。从栋梁上的“坊下”“原”等字可知,此栋梁应该为明清时期后人书写,因为坊下地名是明永乐时陈悠、陈端两兄弟考中进士后立牌坊而得名。梁柱的文字也显示顺懿宫的前身和坊下陈氏有关,结合《金乡志》及坊下陈氏的康熙六十年《颍川陈氏宗谱》等资料,任职南宋秘阁修撰、枢密都承旨的坊下人陈力修曾在此处兴办崇文教院,是金乡早期书院之一。

  明弘治《温州府志·人物·宦业》卷中有记载陈力修。内容如下:

  陈力修,字介翁,平阳人。上舍优等第一人,登绍定第,教授常德府,除礼、兵部架阁,被旨督运江东以给丰、濠、庐、寿,五阅月致米三十五万斛,边储用裕。擢通判泰州,大书于门曰:“报国常逢无事日,监州不是徇情官。”知无为军时,行和粜,独不奉诏。除司封郎,去之日,父老将士攀辕垂泣。寻为浙西提刑,海寇苏阿六积暴,众所切齿,前使者置不问。乃设计授吏擒之,诘其罪尝手杀平民四十馀,立诛之而贷其党,浙右震肃。除祭酒兼都承旨,又兼中书舍人。面对,言揆路蔽贤之弊,理宗大悟。会戚里有以滥恩骤进者,格其命,遂奉祠去。盗起荻浦,朝廷欲镇以旧人,召畀宪节,往行训谕,盗闻风遗去。久之,复请祠归卒。力修识见高迈,遇事敢为,故所至声誉蔼然,久而犹在。

  在清康熙《平阳县志》里,明确指出陈力修居金舟,父亲是陈柔。但在民国《平阳县志》里,却根据《东昆仰止录》改为慕贤西乡陈营人。在康熙辛丑年(1721)重修的金乡坊下《颍川陈氏宗谱》里收录有一篇作于宋嘉熙元年(1237)九月的《怀远陈公墓志铭》,表明陈力修就是金舟乡坊下人。

  怀远陈公墓志铭

  赐进士征仕郎礼科给事中前知广州事三奉内召升对江西同考试官、姻家弟朱撰

  文林郎署平阳事刘玉丹篆

  我朱氏与陈氏号称同邑,历世以来,累姻不绝,众咸谓今之王谢,信无何?予簿书鞅掌,奉綍天朝,越十有七年,壬午(1222)召对江西同考试官,又越有三年,礼部侍郎敕巡抚山东总抚,风尘奔走,遂以不获觐翁颜。端平丙申(1236),予解组归田,事在仓卒,又不得亲其颜色。冬十二月,忽以卜闻,予悲愤不自胜。明年丁酉(1237)筑室于金舟之麓,暨姻母太夫人合葬焉。厥子力修乞铭,予义无容辞。

  (按:柔公,字怀远,别号汝荆,世居金舟。父季彰,才浚隐德弗耀,淳熙甲辰(1184)进士转龙图阁学士;伯父季永,登隆兴癸未(1163)进士,授滕州、化州(知州)。)

  汝荆公之为人也,生平孝友,不事烦苛,以行谊推重乡闾。迹其传家,崇质贻风、未雕之璞。

  尊师之教、新发之硎,盖以诗书泽袯襫,不以草野衰礼让。每有良朋,倒翁之屣,恒有缙绅,式翁之闾,洵堪称乡之祭酒。晚年性更宽,族有以业争者,众谓宜讼于官,公置酒供众饮之,众信其必有为也。酒毕,众请所谓,翁曰:“具酒食以食吏胥,不如会吾族共饮。丈余地,何足争?”众咸服之。有争竞,宁闭门不听。所谓放眼看高山,低头生白发,庶几近之矣。予友原学,为之录其家世,曰:“富不征贫贱而家有余财,贵不被青箱而家有余粟,达不放浪形骸而胸襟余坦荡,子孙不屑画龙雕虎,秀者登仕版,愚者恒为农,而庭阶余式谷,是足以铭矣。”

  翁享寿六十有三,元配太夫人戴氏,高州刺史之侄女也,孝谨天性,勤俭克家,与公朋寿古稀,斯又称纯嘏敛福者矣。丈夫子三,长力修,予之犹子也,登绍定己丑(1229)进士。次力勤,武学生。三力礼,锐志有期。曾孙四,济济未有艾。翁生于淳熙甲午(1174)七月初七日未时,卒端平丙申(1236)十二月廿五日丑时,合葬金舟丁酉之年(1237)九月十七日,其地抱坤向艮。铭曰:怀远陈公,舒襟袒袒,无怀之伦欤,葛天之伦欤;颍水醉乡,优游乔椿,希而乘化完归。轮邑之西,金舟之乡,亦惟夫人,衣褐供织,德耀亚流,伉俪于翁,谐老齐年,生也好合,死也同眠。马鬛二壁,魂从乎祖,魄依乎窆,片石勒铭,陈氏二杯之土,保世滋大以克显。

  时大宋嘉熙元年(1237)岁次丁酉九月十七吉旦。

  据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力修与同列议军赏不合而争,拂袖出都堂。《癸辛杂识》。复请祠归,未几卒。《万姓统谱》。”陈力修和襄阳守臣高达因战功分赏事件发生分歧,辞职返乡。据其它史料记载,此事发生在宋宝祐二年(1254),崇文书院当在此时创办。经宋末、元、明、清初约500年时间,在书院旧址又上新建了顺懿宫,期间兴衰故事,未能明了。根据陈绍领提供的资料,清乾隆十一年(1746)由夏口徐村徐柄康作首事招集15个地方董事集资新建顺懿宫。应是经历年建设,完成完整的三进顺懿宫机构。台门及前屋为第一进,台门内建化字纸炉亭1座,前屋有四大金刚殿。再进去为天井和育麟桥,天井靠前屋处为戏台,育麟桥下有池,养有红鱼,也称红鱼井。育麟桥栏杆上原有雕塑狮子墩头,现已毁。过了育麟桥就进入正宫,正宫成弓字形,内供奉陈氏顺懿娘娘,香火兴盛,号称江南垟三宫之第一宫。顺懿宫最精美是后宫,院前千姿百态,奇形怪石如林,南、西、东三周边萦绕清泉池墉一条,长约百米,池上有三顶小桥,分别为金桥、银桥、虾蛄桥,北侧池塘中间建一座八角仙人亭,客人可在此下棋、休闲。后宫也供奉菩萨,出后宫有小山,山由巨岩构成,是灵峰山的一部分,山上有飞来岩一粒,可摇动;另有天然形成的仙人掌印、仙人脚印、仙人足盆、仙人面盆、仙人酒盏等景点;巨岩下部有摩岩洞,洞中有石刻佛祖,摩岩洞上有一株奇树,树根披露岩上,落地生根吸收地下水份供其生长。洞内千孔百出,内有浮岩四粒,似龙眼,似龙珠。顺懿宫除了三进宫殿外,还在外围建了一座宅院,供管理人员居住。

  灵峰作为瓯越大地上的一处著名千年胜地,一说起来,大家都想到灵峰教院(凌云寺),实际上顺懿宫才是灵峰之魂,人文、景胜都占比最多。民国夏口诗人吴国华有诗《灵峰八景》,夏口原归属灵峰乡,夏口吴家也是名门望族,吴家历代有文人写过灵峰的诗文,与他们交集的众多诗人也随他们游览过灵峰,并留下名篇。这些诗文中灵峰美不胜收,灵峰成了吴家的后花园,吴国华的《灵峰八景》算是对灵峰景点的高度概括了,八首诗如下:

  鳌峰

  缥渺三山一望中,巨鳌趋负海天东。

  想从龙伯投竿后,叠就芙蓉十二峰。

  醉局洞

  蝌蚪虫书剔紫崖,摩挲三五踏莎阶。

  依稀一片桃源地,流水无声花坠钗。

  仙脚石

  樵斧无声腐铁飞,石枰犹在事全非。

  茫茫千古留仙迹,苔壁秋深掩薜衣。

  石鼓岩

  异卉争传鼓子花,谁知奇石亦堪夸。

  一朝倘籍桐鱼力,移向雷门手乱挝。

  沧浪亭

  澄清一水镜新磨,秋日来听孺子歌。

  我本前身濯缨客,碧栏干外枕流波。

  弓桥

  石梁雨过净纤尘,宛似弓形射水滨。

  想是引人登彼岸,不须宝筏渡迷津。

  莲池

  太华峰巅十大莲,飞从池内斗鲜妍。

  潜龙化钵澄清水,个个如来一样圆。

  龟屿

  暮山苍莽水云宽,曳尾泥涂不禁寒。

  莫是嘉林藏踞处,逍遥庄子当真看。

  八个景点,醉局洞、仙脚石、石鼓岩、沧浪亭、莲池等五个景点应该是顺懿宫及宫后小山的,鳌峰也有可能是宫后小山,弓桥不知是奈何桥还是虾蛄桥。可以说,顺懿宫及宫后小山是天赐佳境,可惜如今损毁殆尽,只留下育麟桥和它的池塘了,让人扼腕叹息。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