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说“不食”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杨仿仿

  食物,在文明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世间万物,弱肉强食,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生生不息,吃是所有生命的大事。

  然而,等到文明一步步发展,吃什么,怎么吃,都越来越讲究,一部《周礼》,详细全面纪录了先人吃饭的种种细节,这里就不赘述了。乃至于不吃什么,什么不能吃、不该吃,越发繁杂而多礼。

  今天不说吃什么的历史,只说“不食周粟”吧。

  不食周粟指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二人在商亡后以食周粟为恥,便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葬于首阳山的故事。吃这个动作,不只是和五脏庙有关,“食”总和气节、视野、胸怀有关联。

  所谓民以食为天,民究竟以何食为天?那个娶了贾南风的晋惠帝,以“何不食肉糜”永载史冊,但多少人记得他不愿洗去嵇侍中血?夺了曹魏江山的晋朝,“八王之乱”正乱得如火如荼的永兴元年(公元304年),轮到成都王司马颖掌权,骄奢日甚,目无君主。右卫将军陈眕与东海王司马越举兵讨伐他,挟持了晋惠帝,亲征司马颖的大本营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侍中嵇绍随行(嵇绍的父亲,就是是大名鼎鼎“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也就是死前弹奏“广陵散”的那位)。司马颖派石超迎战,双方大战于荡阴(今河南省汤阴县,即岳飞故乡)。讨伐军兵败,惠帝身边的官员和侍卫四散逃命,当时刀剑齐飞、箭如雨下,嵇绍卻挺身挡在惠帝面前,力战而死,以致血溅帝衣。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列举的正气“样板”,那一句“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前一位说的是三国时代的严颜,后一位所指的,就是嵇绍。大战之后,脸颊中了三箭卻大难不死的惠帝,被石超部队俘虏,送往邺城。入城后,仆人替惠帝更衣,并打算清洗染血的衣服,惠帝却阻止:“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读之让人鼻酸。由此可见,惠帝其实是一个念旧又真性情的人!史书说他“为人憨騃”,就是智力差的意思吧。这个看似痴憨,被挟持了的天子,并非一无是处。

  “周粟”是个什么东西呢?也就是公粮、俸禄、工资的意思,在那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年代,自然就是指服务于某政权下的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本份,也是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认可的价值观。

  《左传》作者左丘明流传千古的那篇“介之推不言禄”,记录了逃难途中割自己肉喂饱公子重耳的介之推的前因后果,还是不嫌啰唆,这部原文抄录在下,也让我们再度欣赏古文的美: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盜。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寒食节,传说就是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所设立的,他放火烧山想逼出隐居的介之推,结果烧死了人家母子,心里愧疚,所以设立了寒食节,不生火。古时候但凡在高位者,与其说求贤若渴,或许有些只是不愿背着“野有遗贤”的遗憾和骂名,感觉自己没被天下所有人认可,心胸狭窄者或还会逼迫人家出来服务。

  每次改朝换代,都会有一群因为自己的价值理念不同而选择不淌浑水的“逸民”,《后汉书·逸民列传》针对这个人群,纪录了许多例子,称为:“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这里也不一一列举。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固好酒也,然而诗与酒,都是需要钱的,辞去小官,没了俸禄,一大家子跟著穷,气节和现实经常冲突。但陶渊明选择了自由。

  还有那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杜工部,其实连个茅草房也修不了,生于乱世,想奉献才能而不可能,也不属于“不食周粟”。

  可爱的孔夫子,虽然也发牢骚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但和弟子聊天,却也从另一方面看到他的真实情感。《论语》是这样记载的:“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夫子把自己的才能比做美玉,他是很渴望好好食“周粟”的。

  我们家的族谱里记载,终元一朝,举族无人求仕进,反正武力上打是打不过的了,但以不仕来反抗外族压迫,算是对“不食周粟”的践行了。

  所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固然是对当政者无能的嗤之以鼻,但并不见得就是对的,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的或许是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或许就是不同的结论,说人家容易,自己上去做,不见得做得更好。人都有各自的理想吧,所谓远谋,是人间的终极理想吧,是大家理想中的完美境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几个字,做起来何其不易。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其实“食”与“不食”,对得起天地良心,各自选择就好。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