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找寻自我的旅程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吴秀秀

  如果不是写诗,王计兵会和众多外卖员一样,过着起早贪黑的生活,在街头巷尾赶着一份又一份订单。“赶路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上一站和下一站”,王计兵无法成为他自己,而是“上一位或下一位”。

  他喜欢以异乡人自称,对于一个在异地城市打拼的人而言,漂泊是宿命一般的存在。既无法顺利融入新的生存环境,因为顶着繁重的经济压力;又与故乡逐渐疏离,身份从孩子的父亲变成了陌生的“那个人”。故乡已经成为再也回不去的远方,自己又属于哪里?但王计兵不是一个麻木的人,他愿意接收所有来自生活的刺痛,并且咂摸品味,他以磨难为材料淬炼出火光,也能把冰冷的意象捂热,给文字温度。

  他坦言:“文学拯救了我。”这是我很佩服他的一点。“我是谁?”这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问题,一个人要在社会里生存,需要一个社会身份,这相对容易,但要让灵魂得以栖息,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王计兵是谁,一个外卖员,还是一个诗人?外卖员的身份让他只能是顾客眼中的“上一位”或“下一位”,但诗人的身份让他可以做王计兵。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用文学为自己赋予姓名。他不再是人群里的某某,而成为了他自己。

  他不一定要有多么高的文学造诣,文笔不一定比得上很多文坛诗人,但他让我们看到文学对于普通人的可能性。外卖员可以写诗,打工人可以创作,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自己赋予姓名。他用极为日常的意象、朴素的语言,将他的生活写成一首首叙事性的小诗。不一定多么有文学性,但写出来了,就会有人能产生共鸣。人能被文字吸引,是因为文字可以弥补人内心缺失的部分,失之东隅,或许就可以收之桑榆。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文学仿佛是奢侈品,甚至逐渐被边缘化。有一句话说得很中肯——艺术与哲学在电子的世界呈现为虚无、沮丧的精神水货。这个世界有些功利,培养的人也很务实,所有求学者都渴望自己的所学能“有用”,所以现在我们还要问,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如果要问文学的意义,它的影响一定不是立竿见影的,大多数人或许一辈子都很难体会到,甚至不愿意相信文学,而王计兵本人乃至整个底层文学,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

  我始终认为,文学是精神的药,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太阳底下无新事,大多数人的经历都不新鲜,那些自认为艰难的坎坷前人都已经体验过数次。很多时候,我们不断纠结的当下,都是过于狭窄的眼界造成的,在有限的维度思考问题,便很容易陷入囹圄,文学是帮助人们跳出来的极为便捷的抓手。相信文学有其意义的人已经足够幸福,而能成功在文学里找到自己的人,实在是幸运至极。这是一段漫长的旅途,我们要做的只是坚持。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