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炸子弹壳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2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吴笔建

  炸子弹壳,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那时候获取子弹壳的途径无非有两种,一种就是村里的民兵参加打靶训练时,让大人捡回来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向回家探亲的解放军去要。我的一个小伙伴的姐夫当时在空军部队里,驻扎于离家不远的浙南最高山峰——鹤顶山,回家时常带一些子弹壳回来,送给孩子玩的,小伙伴也获益不少。我们常见到的弹壳有长有短,听大人说,长的是步枪的子弹壳,短的是驳壳枪的。父亲也帮我带回几个弹壳,我一直放在抽屉里面,时常拿出来与小伙伴一起玩耍。

  玩弹壳的方法很多,把弹壳紧贴于下嘴唇上,上唇微嘬状,调整弹壳的角度,就可以吹出声响,不同弹壳吹奏出不同的声音。有的尖啸,云破天惊,直冲云霄;有的低沉,如同呜咽。我们比试最多的是看谁吹得更响,声音更长。

  取七个大小不一的弹壳,加入适量的水,可以吹奏出不同的声音,村里有一个高中毕业的小伙子,竟然能吹奏出动听的乐曲,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我们依葫芦画瓢,尝试过许久,只能发生呜呜的噪音,看来这并非易事,决非几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随随便便就能做得到的。

  弹壳翻跟头,这是我们想到的另类玩法。先让弹壳正放到平整的桌面上,手掌展开,掌心轻扣于弹壳上方,然后稍向右用力,弹壳应声倾倒,翻转一百八十度后,正立于桌上。熟练时,弹壳如果被施了魔法似的,随着手掌左右翻转,发出清脆而又有节奏“哒哒”声。比赛谁翻转的速度更快,翻转的跟头更多,这是较为常见的玩法之一。

  童年的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弹壳,就足以让我们玩个大半天的时间。

  玩得就是心跳,如果要刺激一点的,就是去炸子弹壳。因为有一定危险性,大人往往不让孩子玩。我们只能偷偷央求年龄稍长几岁的堂叔传授经验,找一块偏僻的地方,开始冒险行动!

  从家里偷来火柴,担心拿得太多被家人发现,需要几个小伙伴各拿一些。用指甲把火柴头的火药小心剥落下来,用纸片收集,折成槽状,倒入步枪的子弹壳里。填充的火药量约是弹壳的三分之一,爆炸效果最佳。再把瓦片或瓷片敲击成碎小的颗粒状,填充到弹壳里,约占三分之一。最后,把子弹壳插入到黄土里,用石头敲击子弹壳底部。随着撞击的冲击力,黄土老老实实地钻进弹口,封堵的严严实实,一个完整的火药弹装填完毕。

  找来几块平整的大块石头,垒起土灶,把弹壳放到石头垒成的“安全屋”内,点燃蜡烛,火焰对准子弹壳的底部加热,有时也会用破布和煤油来代替蜡烛。随后,我们迅速跑到十多米开外,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藏,目不转睛地盯着弹壳的动静。过了一阵子,黑烟慢慢升起,这就是快要爆炸的前兆。我们屏住呼吸,焦急而又兴奋地等待着。突然,“嘭”地一声巨响,子弹壳成功炸裂开来,强大的冲击波,把周围的“安全屋”彻底掀翻,石头散落一地,蜡烛被炸得支离破碎。

  我们两步并做一步,飞跑过去检验战果。刚炸开的子弹壳很烫,不能直接用手去拿。由于爆炸的强力撕扯,子弹壳已是面目全非。有人说,用弹壳做成的削皮器,不容易生锈,那时候,我们曾炸开过好多的子弹壳,没有一个可以做成削皮器。后来才知道,弹壳形状的削皮器是工厂经过复杂的加工程序制造的,绝非用简单粗暴的手段炸出来的。

  当然,并非每一次都能成功爆炸弹壳。如果时间过了很长,子弹没有动静,估计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需要派人前去检查。听说,邻村有人因为蜡焰随风摇曳,子弹壳受热欠佳,过了很长时间,未见动静,待他前往察看时,子弹壳突然炸裂开来,腿部被炸起的小石子砸伤了,幸好伤势不重。

  前车之鉴,察看时,需要胆大心细。先拿一根较长的木棍,把石块挑开一个缺口。如果发现蜡烛毁灭了,只能重新点燃。然后另找石头遮掩一下,以防烛焰再次被风吹灭了。排除加热因素,问题肯定出在填充环节,大多是没把填充物压实。舍不得子弹壳里面的火药,我们只能用铁丝把子弹壳外部的填充物慢慢挖出,重新填充火药、瓦砾、黄土,按照流程重新操作一次,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时过境迁,现在普通老百姓,再也难觅弹壳的踪迹了。像炸子弹壳此类土得掉渣的玩法,费时费力,而又有风险的玩法,只是我们这代人记忆深处的一个片断,今天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

  或许到了怀旧的年龄了,思绪万千,打开电脑,叩击键盘,随着清脆的键盘声,岁月的记忆流淌于屏幕上。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