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游记  -> 正文游记

岭上梅花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章小强

  诸友途中临时起意去金乡梅岭看梅,恰遇西方的情人节。

  许是节日的关系,红男绿女蜂拥而至,偌大的梅岭游人如织,人面梅花争相见如,摩挲如恋,仿佛花中藏着某种暧昧的主题。好像节日里与花来一场邂逅,心里就亮了,一个浪漫的日子就不至于虚度。诱人的梅花也争气,花色横斜疏影灿然枝头,极尽暄妍,仿佛每一株都是为节日而开,俨然有情人的样板。特殊日子制造出的这种撩拨与未知,就有了神秘性。

  与腊梅相比,立春过后的梅行色匆匆,少了凌霜傲雪的力量与霸气。虽然一部分的梅树看上去,略显得花瓣稀疏,华容失色。但远没到物衰之时。大部分仍然遒劲在梅枝上的花朵,顾自闪烁着灼灼的傲气,将这片火红的梅谷装点的分外妖娆。在我眼里,春天带着梅的傲然凌气出发,大地才能萌发出勃勃生机。梅林中,人与人的擦肩,花与人的心事,各自汹涌澎湃,不知道是梅轻俘了人的心思,还是人缭绕了梅的精神。或许,只有披靡而下的花瓣,在制造着时光深处的迷离,难免会让人有些不适。

  严格说来,梅岭摊开的梅,层层叠叠,簇拥着整个山谷,像一个梅花大观园,红梅如霞,白梅似雪,气象辽阔,怒放的态度无可挑剔。同行的朋友一头扎进梅林的心花怒放,应和的也到位。他们在花间轻移慢挪,与花共影,表现出的与梅的气质内外合一的儒雅,像是对梅林最大的敬意。我不喜欢拍照,遂选择没有人的地方,独自与梅寻得一份自在与契合。我想,安静是赏梅的起点,沿着这样的起点走向花絮虬枝,梅的俊逸方能流进我的身体,让我看到梅凌霜傲雪过后遗留的光芒。尤其是暗香袭来,香气在体内流动,湿漉漉的,像掉进卢钺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曼妙里。这份清欢最是惬意。

  我有意识远离花丛中的朋友,择一处寂静。有了寂静便可以静心观梅,眼神与花瓣交流起来,可以跟上它的丰富,梳理起来,更容易心领神会,睹物也易相思。看梅闻梅皆暗香浮动。可远观就不同了,看到有人为了追求拍照的效果,肆意摇晃枝条,制造花瓣雨的瞬间,我的心像被蜂蛰了一下。尽管他们那么满足于照片里“众芳摇落”的惊艳画面。可这种“擒梅”的做法,我以前从未遇见过,看得心慌。我敬畏梅,见不得这种“爱梅心切”的造次。

  是处,有人爱梅也“别出心裁”,竟折枝玩弄于手掌。这不仅煞了风景,也折损了旁人赏梅的情趣。想起林逋的“休教折损,尽许人看,不迎不送,恕我痴顽”的这贴告白,就像找到了赏梅的圭臬。平心而论,他的告示分寸把握的不偏不倚,像赏梅的行为准则,会让人止步动辄折枝的念头。不失为上策。我揆度,但凡赏梅人习得一点梅花的情怀,断然不会黯然下手。梅花并不是“有花堪折直须折”的俗物,不可亵玩。一切皆有灵,我们不能坏了大自然的秩序。

  倘若聊侃爱梅、赏梅的奇闻轶事,我认为两个人做到了极致。一是当仁不让的林逋。他在孤山不遗余力地种梅,不仅把纯粹开花的树变成了意象的植物,还成就了孤山的梅魂。他矢志不渝把梅变成了自己的“妻子”,让世间诞生了一个专用名词“梅妻鹤子”,这或许是历史送给林逋最完美的礼物。历史似乎极少偏袒这样的隐居者。再者,种梅种到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这样的新闻热点成为大事件也是必然。然而,相比较于他的才华,这个标签不算什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一出,世上咏梅皆下品,应了袁宏道的“林和靖是世间第一便宜人”的梅训。他种梅爱梅写梅,让自己成为全民的偶像,算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杰作。由此,千百年来,说起梅花,便再也绕不开林和靖这个传奇人物,也就在情理之中。

  至于说到赏梅之风雅,非清人李渔莫属。他对花卉的偏爱与见识,大多超乎常人的想象。《闲情偶寄》里写到:“山游者必带帐房,实三面而虚其前,制同汤网,其中多设炉碳,既可致温,复备暖酒之用”,他搭帐篷借用《史记·殷本纪》捕鸟的汤网观梅不说,居然还要生起炉火,煮酒赏梅,真是闻所未闻。这是一种方法。其二:“园居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尽可开闭,随花所在,撑而就之”,意思是说,在花园里赏梅的人,要准备几扇纸屏风,在屏风的上面盖上平顶,四面开窗,可以随时开关,花在哪边,就把哪边的窗户打开。我想,李大作家带着风流、才俊,打造出赏梅的天花板,天下恐怕找不出第二人。

  古人爱梅、赏梅的高尚情操自是得体。其实,我们无需厚此薄彼,但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赏梅,心里要有古意。否则,就会少了咀嚼梅花凌然开放的深意。梅花虽是品相之物,可是一旦神情并茂,就会考验人类的双眼。我认为,古人给予梅的丰富意象,极大提升了全民族对梅的审美情趣。自林和靖在孤山赋予梅的灵魂之后,梅的高洁、不屈的精神就一直为人所赞颂。这是古人之于梅花的贡献。无论是千年前国清寺隋梅的古意,还是孤山梅妻的寄托,抑或是眼前梅岭的氤氲,我想,如果我们能沿袭千年的梅意涟漪,那么,我们之于梅的心境与情怀,就会超然物外。

  梅,不同于奇花异草,有大藏。不管是寻梅、探梅、赏梅、品梅,还是不要把情趣单纯放在梅花的色相上为好。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