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流石山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易际祺/摄

  杨道敏

  流石山,古称楼石山,今称茶籽山、茶栀山、冥斋山,位于藻溪镇流石村,处于苍南县灵溪镇、藻溪镇和龙港市云岩片区三地交界处。它虽然知名度不是很高,却与历史名人挂上钩。据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逃难到此,而南朝的永嘉太守谢灵运也到此旅游过,并写下了传世之作。今天,流石山经过乡贤的巨额投资,已经成为苍南县城边上的一个重要景点,正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流石与汉光武帝刘秀逃难

  流石原名楼石,村因山名。唐代文献《初学记》记载:“温州楼石山,三石并高百丈,杪如剑锋。”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九云:“楼石山,从平阳西上五十里,其山西峰顶耸三石,鼎足之状。”(按:传本“五十”作“十五”,“西峰顿耸”作“四峰顿耸”,今校正)。民国《平阳县志》说其处“三尖鼎立,末高百丈,杪如剑峰,周围四十三里,远望如楼阁,号‘三山楼’”。乾隆《平阳县志》称此处有“楼石渡”。渡口附近有巨石在田中,相传汉光武帝刘秀逃难时借此石以过渡的传说,地名遂讹变为流石。

  当地民间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汉王刘秀率领的部分农民起义军“绿林军”在一座小城内被王莽军队围困,仅他一人突围,被王莽的军队穷追不舍。一天,他逃到流石对面的灵溪镇镇江村时,却被滚滚藻溪水挡住了去路。眼看后面追兵越来越近,附近又无可藏身之地,刘秀在江边急得团团转,眼睁睁地瞪着奔腾汹涌的江水,不知所措。忽然,他发现岸边草丛中有一块大石,像乌龟一样伏在那里。他立即跳下马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这石龟的背上。

  刘秀想:“如果我有做皇帝的命,这石头也一定听我言。”他小声地对这块石头说:“神龟呀神龟,救救刘秀,驮我到对岸去,修你百年德行。”话音刚落,刘秀差点跌落江中,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石龟真的动起来了,真的把他驮到了对岸。刘秀过江,从龟背上跳上岸后却又放心不下,他怕石龟再过江去驮追兵,便抽出腰间的宝剑往石龟身上用力劈去,把石龟砍成两半,这才放心地离去。后来,刘秀推翻了王莽政权,做了东汉开国皇帝。此事一传开,人们便把镇江对岸的地方取名“流石”,这个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今人黄孝端的《三峰有座山》一文又对刘秀逃难流石之事进行了演绎:“(刘秀)告别救命神龟,踉踉跄跄到了楼石山脚,饥饿难熬。忽然间,一阵阵香喷喷扑鼻而来,哪管三七二十一,随手脱下湿漉漉龙袍,甩上茶籽山峭壁晾晒(东北侧峭壁上至今仍显现龙袍印痕,成色灰白,遗憾的是大面积被玻璃栈道截腰划破或遮挡隐去),美美饱食了一顿炊桶山热气升腾的糯米饭。三峰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四句打油诗:‘三峰埭透马鞍山,刘秀逃难炊桶山。石龟过江驶正主,龙袍晒在茶籽山。’”

  根据苍南文史学者林子周的考证,流石村传说中的刘秀是元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罗隐秀。不过今天的流石村,村名来历的确与神龟之石由北向南渡江而来的传说有关,因为村民们认可这个传说。奇石贵在形似,更贵神似。如果赋以文化底蕴,则其经济社会价值又增数倍。千百年来,石龟驮帝过江的故事在流石周边村民中代代相传,但因历史局限性和流石村民的生活贫困,地处藻溪江边的神龟从未被人们所开发利用,一直被丛生的杂草所遮掩,未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2012年8月,在乡贤李健的倡议下,流石村村民集资在渡口东边的神龟石四周筑起了池塘,并在边上竖立了《神龟石记》石碑,建起了渡君亭,树起了汉光武帝刘秀石雕像,右侧建隘门殿,使之成为苍南县新的旅游景点。

  神龟驮帝开基业,灵石呈祥佑众生。昔日,流石神龟以其美丽而悲壮的传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今日,神龟将以其神奇的传说,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繁荣一方经济,创造新的奇迹。

  楼石山与永嘉太守谢灵运出游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八月,著名山水诗人、旅行家谢灵运(385—433年)贬官后前来永嘉郡(今温州)担任太守,就在这一年十月,他来游楼石山,在其《游名山记》中云:“楼石山多栀子。”(《艺文类聚》卷八十七引)又曰:“楼石山多樟(木尤),皆为三四五围。”(《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引)。据弘治《温州府志》卷三记载:“楼石山在县西南五十里。《舆地志》云:‘横阳县楼石,三尖鼎立基址,并高百尺,杪如剑峰。’旧志云:‘周回四十三里,高千丈,三石鼎峙,远望如楼阁然,俗号三山楼。’”《舆地志》系南朝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年)所撰,年代只比谢灵运迟三四十年,可见楼石山三峰鼎立,在谢灵运时代已闻名。此山在平原江流上突兀而起,显得十分峻峭,正是“威摧三山峭”的情景。谢灵运来此,一边视察民情,一边又能游山玩水,两得其便。

  谢灵运(385—433年)是一个寄情于山水的诗人官员,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他的游山玩水,不仅是舒缓政治上的失落郁闷心情,更是将当地的风土物产记载在《游名山记》写作山水诗里。谢灵运的游山玩水、无为而治,与他的道家思想有关。他幼年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观中寄养,十五岁才回建康(今南京,当年南朝刘宋的首都),故小名客儿。

  他喜好游山陟岭、纵情山水。但凡游山,必定要探寻最为险峻幽深的地方,即便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也必会游遍每一个他想去的地方,不畏险阻。为了便于走山路,他每次登山都穿上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时便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则去掉后面的鞋齿。这种鞋被后世称为“灵运屐”或“谢公屐”。永初三年(422年),他要求降职,出任永嘉太守,肆意遨游山水,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尽管他在温州只呆了短短一年时间,却游遍了温州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山水诗篇。但由于他在永嘉太守任上基本不管事,所以被有关人员弹劾,后来干脆称病辞官回会稽隐居。

  据苍南文史学者蔡听涛先生考证,《横阳还峤上》是谢灵运描写楼石山的山水诗,也是今苍南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诗歌。

  横阳还峤上

  西京谁修政,龚汲称良吏。

  君子岂定所,清尘虑不嗣。

  幸莅建德乡,民怀虞芮意。

  海曲常寂寥,空馆盈清思。

  协以上冬月,晨游肆所喜。

  千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

  威摧三山峭,瀄汨两江驶。

  渔商岂安流,樵拾谢栖芘。

  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

  此诗《谢康乐集》题作《游岭门山》,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平阳岭门景色的。但究竟是写平阳岭门,还是写苍南楼石,目前还存在争议。

  谢秉政建流石玻璃栈道

  流石山屹立于横阳支江江滨,山呈圆锥状,悬崖峭壁,高入云霄,曾是横阳支江上的标志性地貌,远近可见。《大清一统志》称:“楼石山……三尖顶立,并高百仞,杪如剑峰,周围四十三里,远望如楼阁,海艘以为南北之准。”即使远在20公里之外的矾山昌禅挂(华)岭头,也能历历在目。若与边上风景秀丽的龙港三峰炊桶山(民国《平阳县志》作饭甑山)、硐山峰、大山峰和藻溪的骆驼石、小夫妻峰、公婆石等奇峰同框,层峦叠嶂罗列于前,鳌江源流环绕于后,卉木春荣乔林冬秀,又好似一幅桂林山水图。贯穿其间的横阳支江、藻溪以及历史以来途经此地的通衢大道,曾是矾山明矾运往鳌江销售的必经之地。1965年7月朱家站水闸建成之前,横阳支江还曾潮涨潮落,百舸争流;陆上古道,则是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早年的流石,还有一条街道,今尚存。

  2018年孟春,流石乡贤、广东比音勒芬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秉政先生为报效家乡,捐资1000多万元,绕流石山半山腰,建设拦腰玻璃栈道、游步道和全景观光台。栈道总长550米,宽1.5米,其中玻璃栈道长140米,吸引众多游人前往观光。行走在玻璃栈道上面,有如在空中行走,十分惊险,有心脏病和恐高症的人要退避三舍了。在雾霭天气中游览山腰栈道,又如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栈道中间建有谢公亭,楹联镌刻了清代平阳著名诗人张綦毋诗句:“栀子花开楼石渡,甘蕉林满赤岩山。”栈道顶端建有比音亭,亭联曰:“一鸟含珠向北辰沧桑几度?三江汇水奔东海激浪千寻。”站在栈道上俯瞰大地,横阳支江如玉带似的,从山脚底下静静流淌而过;灵溪、龙港、藻溪农村阡陌纵横,城区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远处群山连绵,层层叠叠,尽收眼底……

  但好事多磨,栈道建好之后却搁置了三年时间没有开放,原因是有人提出,现在法制健全,栈道地处绝壁高空,万一出了安全问题,谁来承担责任?这也是出资者当时没有想到的。栈道建在悬崖峭壁之上,说不定会有脑子有问题的人在此跳崖。经过再三考虑,这个工程建好之后一直关闭着,直到旅游部门来接管后,才正式开放。因为旅游部门的门票之中,已有安全保险费用在内,万一有人出了事故,可由保险公司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由此带来的麻烦。

  2022年2月16日上午,藻溪镇流石山玻璃栈道项目移交签约仪式在雁过藻溪文化客厅举行。仪式上,藻溪镇人民政府、苍南县旅投集团、藻溪镇流石村委会三方签订《流石山玻璃栈道及相关附属设施使用协议》,标志着流石山景区正式移交由县旅投集团经营管理与开发建设,流石栈道从此发挥作用。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