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钱库桥梁群与老街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4日 来源:

大魁桥栏杆构件(萧云集/摄)

  杨道敏

  钱库地处江南垟的中心,集镇周边河道纵横交错,水上交通十分方便,区域优势得天独厚。据现有资料,迁居钱库最早的是金家垟金姓始迁祖金统明,于后唐显德六年(959年)从平阳县城昆阳迁居钱库里。金处金姓始迁祖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麻秋垟(今夏口社区陡门底村)迁居于现在的金处地。明天顺三年(1459年)撰写的《金氏宗谱》记载:“从麻秋垟卜居于钱库里后,人物迭兴,冠盖相望。”此后又有垟西、西垟、八份底、董家底等地始迁祖先后入迁,定居于钱库中心地带。尤、詹、汤、支、祝、蔡(人称“油煎汤,鸡啄菜”)六姓也先后迁入钱库街经商或务工,此为东西街较早的六个姓氏。明朝中叶,双排方方氏与堂兜黄氏先祖相继迁入横街与西街,经过几代人谋划开发,人口繁衍,钱库市场初具规模。

  其中双排方始迁祖方矩于明正统三年(1438)举家从塘头岭南(今赤溪镇半垟社区双排岭)入迁钱库桥(大魁桥前身)之南定居,后又将三个儿子夏雨、秋崖、冬谷分居于钱库南、中、北三个黄金地段。双排方《方氏族谱》这样描述他们定居后的情形:“吾族团居于钱库,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阡陌交通,桑麻遍野。他如竹工,梓工(木工)、圬工(泥水匠)、习陶朱业者,不一而足。”双排方方氏家族此时已成为建设钱库街的中坚力量。明弘治年间(1567—1572年),平阳县行政区划已有前库市。

  “康乾盛世”后,钱库市镇继续发展。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谢一聪与林亦占在会龙宫前建成永庆桥,使会龙宫与钱库三条街(东街、西街、横街)不再隔河相望,大大便利于钱库的南北交通。平阳县令徐恕在《永庆桥碑记》中写道:“钱库者,吴越王之道场也。会龙者,雁荡山之胜水也,古所志也,愿赐嘉名,以永垂不朽。”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迴澜桥(百花桥)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年),双排方人方和夏与夏口吴乃康等乡贤建成大魁桥。清道光二年(1822年),吴乃康集资建成双凤桥、联辉桥。桥是水乡交通命脉,有了永庆、大魁、双凤、联辉等桥的连接,使钱库街区成为一个四通八达的整体,促进了钱库街道的繁荣。

  钱库大魁桥于嘉庆三年建成之前,钱库被东大河一隔为二,河上虽有三块石板铺就的狭窄小桥,但通行十分不便,风雨之日,行人心惊肉跳,妇幼更加惶惶。当时钱库东北方向永庆桥已建,平水桥未接,方家宗祠处在其间,祠前空地地处低洼,一下雨便积水如湖,与河道不分,严重影响“钱市”交易。方和夏便和族中富户及夏口吴乃康等乡贤合议兴建大魁桥,以便乡人交通和市场贸易。方和夏作为首事带头捐资,并在乡里募捐,招募石匠,历时2年,建成当时温州首屈一指的大魁桥。嗣后,方和夏再建架于永庆桥和大魁桥之间的平水桥,桥长30米,宽3米。三桥一通,东西南北客商往来不绝,双排方人又仰仗天时地利人和,在自家地盘上建成100多米长的横街、90米长的东头街和方氏宗祠前的新街,共有店面130余间,渐次形成以大魁桥为中心的钱库集市贸易,钱库自此由农业走向商业,从农村走向集镇。

  夏口知名乡绅吴乃伊在《大魁桥祭文》中写道:“桥之南,晴川倒映绿波涵,日下万商云集处,酒旗高插露山岚。”足见当时钱库街市的繁荣。当时钱库三条街(东街、西街、横街)合计有300多米长,街面用石板铺设,两边建有平房或二层砖木楼房的店铺,开设百余家商店。民国27年(1938年),双排方人又将旧宗祠拆除,新建楼房店面11间,形成了以横街、东头街、新街为中心的钱库商贸市场,单双排方方姓就开设了39家商店,促进了钱库市场的繁荣。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