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告孩子书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1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无忧

  你,是一个孩子。

  我也是,至少曾经是。我在你这个年龄,读的是连环画,看的是战斗电影、农村社戏,以及接触到有限的报纸和书籍。我乐此不疲,我去村里读过初中的朋友家里,磨着他,让他把枕头下的小人书借给我,我保证,只要一个晚上。一本?那是不够的,你可以借我三本,最好是一套。那时候农村里有的只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连环画,这个,这一个个情节怎么能明天再读,受不了。我是不是像个无赖?朋友都磨不过我,最后几年,他们自己也不看了,全部变成了我的。

  接下说电影,所有的作家都写过,他们看的是背面的晃动的人影。差不多有这回事,我呢,不但会磨,还会蹭。且容我慢慢道来——

  那时候的农村,放电影是一件大事,对,“那时候”指的是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我们那个乡有19个村,加上周边(方圆十公里都可以算周边)的村子,至少有30村庄会经常放电影,并且一次都是放两场的,一年算下来也是蛮可观的,我们没有手电筒,一人手举一个火把,天一黑即往放电影的村子里进发,像一道行军的队伍,颇为壮观。回来较迟,那就壮观更甚。我记得12岁吧,正好放《少林寺》,周边的村子一个个轮着放,我一连看了12场,记忆最深的是,第11场,那是个冬天,天上下着雨,我就站在别人的雨伞下看,回来后,毛线衣全湿了,父母心疼得不行,说不能再去了,第二天照样去。

  当然,我还有一些秘密,小时候跟着父亲在公社里生活,公社边上有军营,那些解放军叔叔都喜欢我,所以,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蹭他们的报纸和电视,电视?啊,一个机器盒子里竟然有人,在说话,在冲锋,在玩耍,太神奇了吧!

  农村里的社戏,其实半点不懂,我问,那个年轻女子,怎么叫一个有胡子的人“弟弟”?不明白,那就看热闹吧。大概过了好几年,我才知道,那不是“弟弟”,而是“爹爹”,越剧嘛,绍兴话就是这样说的。当然,热闹也不是随便看,一般只在农闲或八月中秋前后,周围几个较大的村子才会做几天戏,我们叫“大戏”,这自然是区别于布袋戏、皮影戏之类的“小戏”,做“大戏”需要一笔不匪的资金,一般都由挑头的人去各家各户筹,有钱出钱,没钱嘛至少也要出个力,搭个戏台子也要两三天的。我16岁的时候,就当过这个“挑头人”,老人家都很支持,纷纷腾出房间让那些演员住宿,还管饭,那些演员,农村人直呼“戏子”,也不是贬称,一直这样叫嘛,大家都理解。“戏子”都很漂亮,至少在农村人看来,那都是天上的人,就跟现在的“大明星”一样,好的是她们一般不摆谱,亲切得很,大妈,大伯,哥哥,嫂嫂,叫得拧得出水来。农村人除了眼珠子瞟来瞄去,就是豁开大嘴巴笑,活像一只只北方的驴,当然是可爱的驴。因此,“戏子”在农村是很受欢迎的,她们属于文化人,能通晓古往今来,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来下一回乡,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啊。

  在“挑头”的那段日子里,我有使不完的力气,抬木头总是抬最大最重的,干的时间也比别人晚,还会听那些“戏子”练声,咿咿呀呀,呀呀咿咿,那种韵味让人遐想万千,我仿佛穿越到了宋明(戏曲一般都唱这两个时代),学的也比较多,虽然只是戏曲,但是它让我下了决心要写东西,正如那位借我小人书的朋友说的,“诸葛亮不是最厉害的,写诸葛亮的人才厉害”,一句话,促成了一位作家。当然当然,这个付出需要几十年。你害怕了没有?

  不害怕,因为写作和读书,它产生的愉悦感远远超出了你的付出。

  这就是知识的原始积累,你也可以,当然你是幸运的。你可以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只要几分钟,父母就会把它送到你的面前;你可以要彩色版的《格林童话》;你可以要大师的视频,慢慢看,想看就看,不想看,玩会先。

  你处的环境比我好太多,你接受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如此关切的目光。

  你还有什么可畏惧的?我站在泥土上,你站在……树上,站得高自然就会看得远,你是不是看到别人的矮小了?

  哈哈,其实我也是孩子。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