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我这样阅读矾山 《矾都,矾都》代序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韩浩月

  2017年11月的一天,来到了矾山,这是“六根故乡行温州站”行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六根故乡行”是六名前媒体人、写作者发起的一项返乡观察活动,六人分别是:李辉、叶匡政、绿茶、韩浩月、潘采夫、武云溥。

  绿茶的老家在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2019年8月,龙港撤镇设市,成为温州市代管县级市),同处苍南县的矾山,距离现在的龙港市不过50余公里,于是,那次故乡行,就有了矾山游这一个环节。

  四年过去了,如今再想起矾山,仍然印象深刻。记得当时,矾山的朋友断断续续地讲了许多发生于这里的故事,我能记得:在明代,矾山就有了明矾的开采记录,但矾山最辉煌的年代,当属新中国成立初期,仅在矿职工就有3000余人,明矾产值占到了当时温州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小镇上有最好的学校、医院以及四大银行的营业网店……

  矾山是经历过繁华的。

  一个深藏于山中的小镇,有着都市般的热闹,成为周边人人向往的地方,这对于矾山来说,很重要。重要之处体现于:第一,这段历史不但给矾山创造了物质财富,也留下了至今仍然能感受到的精神财富,当下矾山人的淡定、沉着、稳重,是“见过世面”的象征,这很有可能会帮助矾山人在经受诸多时代浪潮的冲击时,抵消诸多浮躁与焦虑,而保持一种停留于六七十年前的本真。

  第二,矾山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故事。当然,600多年前这里发现明矾的故事只是其中一种,我更期待的,是这几百年当中(尤其是矾山最繁荣的1950与1960年代)不同时期发生的故事。那些故事当中,必然有辉煌也有没落,有金钱也有爱情,有坚守也有出逃,有怀念也有遗忘……这里留下的小说素材太多了,值得小说家们去挖掘。

  在矾山的时候,偶尔知道,旅加作家张翎的祖籍是矾山。她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矾山人,因此,虽然张翎并非出生于矾山,但少年时代所填写的表格,都依照传统,写的是父亲的籍贯。这让矾山与张翎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是血缘上的,也是文化上的。张翎是“六根”共同的好友,在知道这一消息后,我们对矾山又额外多了一份亲切,觉得不仅是在绿茶的故乡游走,也是在张翎的故乡游走。

  在被收进本书的文章当中,张翎这样写道,“一直到1986年夏天,在我即将启程出国留学时,我才第一次来到我父母的原籍,为埋葬在那里的先辈们扫墓。那个被我多次填在表格之中的地名,至此才有了直观的意义。”读了这段文字,由此更加了解张翎小说与随笔当中那些对于故乡的描写,为何会有惆怅、矛盾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恰恰也是诸多离开故乡的人所共有的情绪。

  作为客人,我们来矾山,是带着好奇与亲切来的。在诸多的感受当中,有两种感受最鲜明,一是会因为在矾山可以触摸真实存在的历史而感到的悸动,比如钻了许久许久的山洞,来到矾山地下矿洞会议室,会议室还保持着原貌,舞台上的标语口号还未彻底褪色,舞台下的连排座椅仿佛还有参会者的体温,我们这些参观者,仿佛穿越而来,打扰了这段时空。

  另外一种感受,就是觉得现在的矾山太时尚了。山里的一条古街,被装饰成了北京的后海、成都的宽窄巷子、苏州的周庄古镇等游客云集之地的样子。有民宿,有酒店,有咖啡馆,有书店,随便寻找一角,拍摄出来,都是漂亮的可以发朋友圈的图片……这让人觉得,现在的矾山,和六七十年最繁华时的矾山,无缝连接了起来。矾山人用他们的智慧,把矾山的繁华永久地保存了起来,让诸多千里之外赶来的人,由衷地赞叹。

  矾山的朋友请我们在古镇一家古香古色的餐厅吃饭,饭桌上,就有本书的主编张耀辉兄。他给我们介绍矾山的过往,介绍矾山的美食,还送了我们他出版的个人著作。在离开矾山之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一直还和我们保持着联系。这也是为什么会觉得矾山之行并未遥远的原因之一,因为耀辉兄一直在用他的方式,不断地宣传矾山,让更多的新朋旧雨,记住矾山。

  前些年在全国各地游走,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发现,在这个地方总是有那么几位热衷于地方文化的人,在默默地从事着地方文化的守护、挖掘与推广,不为名,不为利,甚至要搭进去许多自己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耀辉兄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但自己写大量与矾山有关的文章,还创办了“柴桥头”公号,专门推送写矾山的图文,这次又编辑了这样一本矾山主题的书,书里收录了各路写作者写给矾山的“情书”,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阅读这本书,我原来对于矾山的印象,逐渐地变成了“矾山地图”中的一条线。这本书里的文字,沿着这条线逐渐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矾山地图”。在这幅“地图”中,不但可以看到矾山的历史变迁,听到没听说过的矾山故事,更是真切地感受到了矾山人对这片土地热爱。

  他们一次次在文章里写下“矾山,我的故乡”。一遍遍讲述背景相近、经历迥异的故事,矾山因为他们的写作与讲述,而脱离了地理上的定义——矾山的“版图”在不断地扩大,那是因为,无论是留在这里,还是走出了矾山的人,都把矾山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关于矾山,也许我能说的就是这么多,而那个接近于日夜灯火通明的时尚小镇,此刻正卧于深山的怀抱,散发着温暖的气息。祝福矾山更美好,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行走于矾山的古道之上。

  韩浩月,男,1970年代出生,山东郯城人。散文作家,文化评论人,影评人。出版有“故乡三部曲”:《错认他乡》《世间的陀螺》《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评论集《座无虚席》《有时悲伤,有时宁静》等作品20种。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