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琴缘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杨晓春

  三年前一个秋日的黄昏,当时去看望一位前辈。恰巧,前辈家中来了位衣着简朴的清瘦中年男子,怀抱长长的灰色布囊。打过招呼后,那人便从囊中取出一把约三尺有余的长琴置于双膝。长琴古色古香,温润若君子之风,紫褐色的琴板上镶嵌着七根弦,透出一股清穆之气。

  此前我从未见过,此时见它,却似曾相识。

  中年男子试琴、调音,接着,曲调缓缓流出,时而松沉旷远,时而清冷入仙,时而如同人语。音量不大,却极富穿透力。听不懂那曲,只觉安静悠远。在悠长的余韵中恍然想起——这不就是我心里梦里的琴声吗?

  原来这琴便是时常挂在嘴上那被称为“琴棋书画”位居四艺之首的琴——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此后便对这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凡有关古琴的知识或典故,都成了我心中的渴求,萌发了学琴的意愿。通过网络,寻到外地一对一老师学琴时,友人告知,县城就有教授琴艺的。于是一番周折,联系上了对琴艺颇有造诣的林老师。其实,之前就接触过古筝、扬琴。古筝慷慨激昂,扬琴明亮清脆,这两种琴都非常好听。但总感觉不是我所想要的。也许,不一样的人,与不一样的琴,各有宿缘。

  经林老师介绍,始与浙南琴社结缘。琴社宽敞的大厅,放置着几排课桌,每张课桌上都安放有一把古琴。三面墙壁上也挂满了古琴。一脚踏进去,如同进入一个大磁场,全身心被牢牢吸住。把手放在古琴上时,有着与旧友相逢的亲切和踏实。看不懂如同天书的减字谱,经解说指导,在七弦十三徽上自由驰骋,纵然乱弹一番也觉得挺好。下课时夜深了,独自一人徘徊在光线昏暗的桥底下,许久等不到出租车,干脆迈步上了大道。思想只在那七根弦上,全然没去设想徒步走在冷清的公路上会有何危险。走了十几公里,凌晨时分,遇到一位骑摩托车的陌生女孩,见我如此独行,便伸出援手,带我一程。

  这是上公益体验课的小插曲,后来,林老师在县城开设古琴班,我开始跟着林老师学琴。

  看似简单的“勾、剔、抹、挑”,远比想象中难。从散音到泛音、按音,生硬的指头屡次练得抽筋、破损、流血,直至结痂,多出几层皮来。三年下来,从简单的入门曲《秋风词》,到充满生趣、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名曲《鸥鹭忘机》,弹下将近十个曲子,指尖灵活了,一大沓密密麻麻的古琴曲滚瓜烂熟。当然,手指只是物理工具,真正触弦的应是内心。能否做到心手相应七弦共吟,也就是弦与指合、指与音和、音与意和,要看弹琴者的体悟和灵性。孔子抚琴吟唱邵乐,三月不知肉味。由于有“曲中会文王”的传奇故事,从此“人琴合一、人琴相通”成为历代琴人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古琴很深奥,习琴过程是一场经得起孤独、耐得住寂寞的修行,目前只是记下几个指法而已,且不要说能否理解曲中深意,音准节奏、轻重徐疾、绰注吟猱上也差距很远。但三年习曲,已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每每沐手端坐于琴前,怀揣着一份崇敬与珍爱,在朴实旷远的琴音之中,由躁入静,几乎忘我,一切喜怒哀乐,随着琴音飘散,如梦幻泡影。

  滚滚红尘中,时常受俗事所累。恬淡平和的琴音,让心得以安静,回归自性。

  诚如老师所言,古琴,只为自己的内心而弹。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