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校园文学  -> 正文校园文学

春节掠影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长街上,冬意正浓,雪花随风起舞,千家万户飘出团圆的欢笑。很早以前一直存留至今的民间传统习俗,百年不变的称谓——“春节”,正是每个人的期盼。

  (一)迎·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二十四这天,把书桌整理干净,将书籍分类别类,摆放的整整齐齐,擦去每一扇玻璃的灰尘,果断处理掉已经不用的各种杂物。总是在每年的春节来临之前,才能帮上妈妈这么多忙,才体会到了做家务的辛劳。家里焕然一新,迎接新的一年。

  过了二十四,就要回乡过年了。到了老家,我迫不及待的拿出准备已久的对联:“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外公扛来梯子,拎着一桶白胶,用力地刷,小心翼翼地贴,我扶着梯子,表弟在一旁瞄着眼睛在喊:歪了、歪了,左一点左一点,右一点……

  竹、梅和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竹是温文尔雅,生命力强、长寿的象征。梅,是高洁的象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绿竹告别了去年的景色,绽放的红梅告诉万家——春节要到啦!

  我和表弟蹦跶着来到屋内,暖气萦绕着屋子,家人难得一聚,年的气息逐渐浓郁。

  外婆应了表弟的要求,“下旨”让舅舅去购买做灯笼的材料。没有想到,看似普普通通的红纸、钢丝、黄绳、木棍,还有家里那些被剪去一半之后的易拉罐,竟然在祖母的手里做成了如此漂亮的红灯笼!我和弟弟兴致勃勃的在上面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我还写了祝福语,并挂在了门前。

  抑制着内心的欣喜与躁动,挂灯笼、贴春联,吃喝谈笑间,不自觉的获得了一份满足……

  (二)闹·春

  老家的春节,东门拔大龙,南门扎大凤,西门抬高阁,北门舞狮子,人多,街满。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灯光璀璨,长龙喷雾,彩凤炫舞,渔镇夜游。戏台上的戏童,穿着各种戏装,自信地表演着他们的戏曲节目。大街上,另一团队的戏童们坐在戏台两侧5米高的台阁上,令人仰首叹服,但戏童却个个神色淡定,没有一丝畏惧,反而笑得格外欢喜。队伍后有几位壮汉,挥鞭策马,“噔哒”的马蹄声阵阵,乐坏了观客。戏童们在高阁上提着花篮,时不时地撒下芬芳的花瓣,有时还会撒下漂亮的糖块,引来一片喧闹……人手一只智能手机,拍照时屏幕闪烁,远看犹如一片繁星。与之相融合的舞狮、彩灯,渲染着整座古城。

  这场游行逐渐接近了尾声,暮色降临了,夕阳遣着我们回家吃团圆饭啦!

  (三)品·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家人齐聚一堂,木质的方桌展开“双翼”,变成了圆桌,让人不禁感到“团圆”一词的难得。

  外公外婆、舅舅和姨妈都在张罗着年夜饭。有的在炒菜,有的在整理碗筷,外婆包着海边人家独特的蟹肉饺子。花样多多的菜肴,围绕着一道咱家菜桌上永远都有的“牡蛎番薯粉”。我和表弟循着香味趴到饭桌旁,咽下了口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除夕夜也不得例外,必须等大家都坐齐了才能开吃。要不然,怎能叫“团圆饭”呢?我和表弟举杯向长辈送祝福,特别是我家的老祖宗——太婆呀,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看到我和表弟变得懂事,如何也掩盖不了她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

  太婆握着我的手,温度传递到了我的心里,大家开心的吃喝,笑着。或许,这,才是真正——“年”的味道吧!晕染天边红霞,捣与青蓝入水,柳梢烟波却已泛上落日温暖的余晖……

  捕捉——春节,掠影。(苍南县星海学校九(6)班 林蔡洛伊)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