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理论之窗  -> 正文理论之窗

第三轮话题 “垃圾革命”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0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以来,我县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出发,开展“垃圾革命”专项行动,着力改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

  垃圾治理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迫切要求,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垃圾革命”撬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美丽苍南“颜值”更高,人民的获得感更加强劲。本期刊发第三轮话题“垃圾革命”获评“每周之星”文章,以及12篇优秀评论名单。

  垃圾围城 文化解围

  犹记得2010年,一部名叫《垃圾围城》的纪录片横空出世。该片讲述了导演王久良走访北京周边四百多座垃圾填埋点的场景--从被污染殆尽的河流山丘,到十几万靠分解垃圾为生的农民,还有被垃圾饲养的家畜。整个纪录片耗时一个半小时,留下的问题却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消化。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一座座城市不断被垃圾填埋场包围,身陷“垃圾围城”之痛,城市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在苍南云岩垃圾发电厂扩容提升前,垃圾日处理能力仅400吨,苍南日产垃圾约1300吨,长期垃圾消纳处置容量不够,“垃圾围城”日益突出,成为打造“浙江美丽南大门”的制约因素。今年,苍南开启一场声势浩大的垃圾革命,各地纷纷大干快上,取得骄人成果。但当看到一位小姑娘手拿垃圾站在分类垃圾箱旁犹豫时,笔者认为垃圾革命不该是政治任务,而应是文化渗透。距离垃圾变文化,任重道远。

  以打蛇打七寸的准劲,澄源正本。“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只要经过合理回收处理,任何类型的垃圾都可能变废为宝。而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是有效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前提。在日本,垃圾分类严格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类别细致又繁琐,却在制度、重罚、宣传及教育多管齐下中成就日本人极其重视环保的国民价值观,成为一种民众自觉和习惯的“垃圾文化”。对于日本垃圾分类制度,我们无需盲目地推崇,但是其垃圾分类意识形成之路却是值得苍南思考和借鉴的。

  以狮子搏象兔的狠劲,雷厉风行。一项改革的推广,政府的决心和行动起决定作用,一旦制度制定,就要照章执行。台湾在“垃圾新政”实行初期,政府动用七万多公务员,在街头各收集点怀揣垃圾袋子手把手推介新政。现在苍南提倡垃圾分类,却同时提供混合垃圾桶,结果往往是混合垃圾桶里堆积如山,而分类垃圾桶里空空如也,这就是制度执行不彻底的结果,一开始就留了选择,又谈何改变呢?

  以蚂蚁啃大象的韧劲,久久为功。“木锯绳断,水滴石穿。”任何文化的渗透,都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垃圾文化”的生活习惯非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培育。“1吨废物=700公斤的错误条件+200公斤的懒惰思想+100公斤真正的废物”,人的惰性是习惯改变过程中的最大阻力,仅仅通过宣传手册、标语横幅宣传是不够的,需要指导,需要言传身教,这就离不开社会社区村居,包括志愿者的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普通人。

  文化变垃圾容易,垃圾变文化确是一道难题。唯有从点滴习惯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街道马路做起,打响一场人人参与垃圾分类、人人共享生态红利的“人民战争”,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大众文化自觉,才能破题“垃圾围城”。(灵溪镇 潘虹)

  以“垃圾革命”撬动乡村振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总书记之所以念兹在兹,正是因为生态建设代表着国民素质的高低,体现出社会发展的进程。然而,如今垃圾混丢使生态环境遭受锤斧之痛,垃圾处理不当让生态宜居变得遥不可及,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难以回避的命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垃圾革命”作为奇点,撬动乡村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垃圾革命必须明确“高”“低”之辩,“高”即高度重视,无论是年初伊始全县参与的动员大会亦或是每月公布各个乡镇的考评结果;无论是针对于实施垃圾分类的19个乡镇比学赶超亦或是致力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15座公厕改造,可以说,在苍南县实施“垃圾革命”行动以来,所有单位都严阵以待,套牢督查问责的“紧箍咒”,高标准推进城镇垃圾革命。“低”即低下身子,垃圾革命不是喊喊口号,表表决心就能一蹴而就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作为基层干部,既要站在高处俯瞰,也要俯下身子视察,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找准垃圾处理难题的症结,以社区入户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化群众垃圾分类的主体意识,将绿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垃圾革命必须发动“大”“小”之力,“大”即大格局。“胸中有丘壑,腹里有乾坤”,胸中有多大格局,就能造福多少百姓,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垃圾革命既是一场持久战,又是一场攻坚战。“小”即小细节,大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个小细节的完善,在我们清楚地定位垃圾革命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垃圾分类的宏观大局下,就要去深挖垃圾分类的细节短板,之所以垃圾分类成为城乡痼疾,是因为群众没有分类意识,政策没有分类标准,清运没有分类回收,导致“四色”垃圾桶并没有为城镇“增色”,而成为“摆设”。探病因而后开良方,唯有制作出垃圾革命的“路线图”,做好细节注释,倒排时间节点,针对垃圾分类进行中发现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才能一鼓作气补齐乡村生态建设的短板。

  垃圾革命必须协调“快”“慢”之道。“快”即快车道,要想突破垃圾革命的瓶颈,实现垃圾处置的转型升级,就必须要驶入垃圾处理技术研发的“快车道”,正如作为全省垃圾分类的示范村——中队口村,将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实现源头回收再利用;正如云岩垃圾发电厂扩容提升工程,破解了苍南县“垃圾围城”的困境,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垃圾革命的稳步推进需要技术创新作为支撑。“慢”即慢步调,垃圾革命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久久为功的,不是急躁冒进的,而是审慎笃实的,所以,在垃圾革命的集中攻坚期,我们更要防治唯政绩观的急功近利,进行垃圾的日常日清,形成垃圾管理的长效机制,常常“回头看”,以一步一个脚印勾勒出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

  “立于潮头,方知浪高风急,登临险峰,才见前路艰辛,”垃圾革命的道路上虽然筚路蓝缕,但我们必须披荆斩棘,做好这项为百姓立心,为人民谋利,为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让乡村的绿色生活真正落地生根!(苍南县委党校 黄如意)

  优秀评论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