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文化  -> 正文文化

江山最美不如画——《华纫秋作品展》在县博物馆展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0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李晖华

  山光水色、丘陵沟壑、森森林木、恬淡小屋,或气势磅礴,或斑斓璀璨,水浸色溃的肌理效果形成一幅幅妙趣天成的神奇画面……

  这就是著名画家华纫秋教授独具特色的水彩画。

  华纫秋教授的大名,我是从文化馆萧云集那里听来的。萧说,华纫秋教授是大画家,是我们苍南人的骄傲!我还听说华先生一生严谨,视艺术为生命。先生对作品态度近乎苛刻,作品产量不高,一生共创作大约120幅作品。2003年先生去世后,精品画作被旅居法国的女儿华冰带到国外,先生作品难得一见。为将先生作品留在家乡,我叫博物馆蒋久寿与华冰女士多次沟通交流,华女士也期望完成父亲情系家乡的愿望,自愿将其父91幅精品之作及84幅手稿捐献给苍南县博物馆。我才有幸目睹先生画作之神韵。

  中国的山水画崇尚“意趣”。其实,“意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是对一个艺术家综合素质在作品中如何体现的概括。它不仅适用于书法家,也同样适用于画家,书画同源就暗含了这一道理。华先生出生于我县马站沿浦,少年时期,随乡梓文人金函先生习古典文学,后又得到张鹏翼先生指导,奠定了较好的文学基础。1947年进苏州美专国画系。1950年考进杭州艺专,1952年转到中央美术学院。7年辗转求学使先生有机会亲聆颜文梁、黄宾虹、关浪、张汀、张光宇、古元、吴作人、徐悲鸿等大师的教诲。他自然不会忽略从这些大家身上汲取营养,特别是在苏、杭、京三地求学,更是他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这从他的画作中已经看出了某些端倪。

  如果用宋词来比喻华先生的画作,当属画中的“婉约派”无疑。当今画坛,满纸纵横、潇洒涂抹的不可一世之作比比皆是,这些作品往往略具形式而缺少内蕴与意趣,艺术水平上大大打了折扣。而华先生的水彩画却气象生动,神理俱足,内蕴丰厚,耐人咀嚼。正应了古人所谓的“山河壮丽不及诗,江山最美不如画”的道理所在。

  华先生善于把古典诗词引入绘画艺术之中,如《日落西邻院》原是“日落西邻院、舟泊小窗前”两句诗。《咋夜东风紧》一画也是“昨夜东风紧、今霄红满枝。”像这些诗画同步的作品不少。但他的脚步并没有停留在前人的古诗词的意象上,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先生在传统的绘画意趣中,注入了西方艺术造型手法,丰富了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先生作画,多采用全湿画法,在全湿的画纸上,充分发挥水的流动与渗透,色彩的柔润与渗化,加上颜料的颗粒沉淀、水渍的斑斓变幻以及多种多样的肌理效果,画成超出自然的艺术形象。代表作《渔寨传新歌》就以这种表现形式,在全国第六届美届上,首次以水彩画获得铜奖。

  这种在追求经典的绘画样式和笔墨趣味的基础上,注入时代意识以及发挥艺术个性的做法,使先生的作品在画面的布局、语言的运用、物象的描绘、风格的追求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艺术风貌。

  华先生一生漂泊,但情系家乡。1993年,苍南有关方面委托华纫秋先生任职的武汉工业大学设计研究所做“滨海·玉苍山风景区”详规。已过花甲之年的华先生亲自带领团队走遍玉苍山、碗窑、莒溪、渔寮、蒲城等地,并为桥墩水库湖泊起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玉龙湖”。目前,玉苍山风景区——桥墩水库库区风景园林设施已初具规模,聊以慰藉先生之心意。

  博学则精神富有,作画则格调高迈。华纫秋教授以其作品,以他那一代艺术家的特质,垂范当下,继往开来。值此县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我们将馆藏华纫秋水彩画整理编成《华纫秋作品集》,并在博物馆新馆举办华纫秋作品展。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