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挑矾歌》: 一首咸酸苦涩的诗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2日 来源:瓯网
矾山福德湾的旧矾窑遗址
挑矾工重要的落脚点:藻溪九堡宫
三条溪矴步
险口洞桥
矾山福德湾挑矾古道
 

上月,“世界矾都”苍南县矾山镇启动申报温州矾矿遗址世界工业遗产,矾矿博物馆也正式开馆,展出各种反映矾矿发展的实物。而在矾山矾矿六百多年的开矿史中,《挑矾歌》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林子周 陈剑秋 蒋久寿 文/摄

1957年矾灵公路开通之前,矾矿生产的所有明矾,都是用人力挑运到藻溪(今属苍南)、赤溪(今属苍南)、福建福鼎县前岐三个地方的矾馆之后,由矾商用船只运往上海、宁波、福州、泉州等各地销售。藻溪、赤溪、福鼎县前岐,分别在矾山的北、东、西三个方向,与矾山相距30至50里路。这样,就有了矾山至藻溪、赤溪、福鼎三条主要古道。

由于平阳鳌江是浙南重要的港口,也是全国商品主要集散地之一,全国的船只来往较多。虽然人力挑运的明矾路途远,挑工费用大,但船运费用相对比较少,因此挑矾道以矾山至藻溪最重要,明矾从矾山挑至藻溪后,再从藻溪装船运往鳌江港。藻溪的矾馆,民国年间设有花桥矾馆和滩下矾馆。花桥矾馆近些,滩下矾馆远些。滩下矾馆地点在公婆石脚的东边,接近于现在该镇的鲤鱼山公园。花桥矾馆地点在现在的藻溪中学附近。两个矾馆都设在内河埠头边,便于明矾打包下水船运。

两种版本的《挑矾歌》

《挑矾歌》,民间也叫做“挑矾诗”,是过去矾矿挑矾的人,在矾山至藻溪这条挑矾古道上,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来的山歌,是苍南矿山矾矿劳动者用汗水和扁担奏出的交响乐,是数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一首集体创作的歌。它与明矾一样晶莹剔透,并散射出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矾灵公路开通之后,《挑矾歌》慢慢地变得鲜为人知。10多年来,笔者曾采访了近百位相关老人,追索记录这首曾经伴随着他们度过艰苦岁月的歌谣,并发现国家级非遗布袋戏传承人吴明月与苍南灵溪镇黄可本分别收集了两种版本的《挑矾歌》,内容大同小异。笔者通过慎重梳理后,整理如下:

炮响连天陈家擂,步步观防小心垟。通身流汗是华岭,仙人挨米土人坑。老鼠造路洞桥险,目屎如珠滴水岩。路关难走是险口,无人搭救吴家园。私招女婿潘庄李,英雄好汉将军脚。烧香保佑龙头寺,举头看见望三州。九龙落水是九堡,经商买卖藻溪街。浮水莲花万丈井,回头对面干子桥。五猪抢遭杨家汇,翁某相会公婆石。落水过桥到高岙,翻身又看后代曾。威风凛凛下山虎,吹吹打打下灶吴。石壁錾字旗杆墩,对面高山是龙门。港边面前宫后陈,仙人浮圆屿兜边。

文中几乎每句都有地名,集中概括了矾山至藻溪这段路程的地理特点,激发了挑矾工的联想,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如“通身流汗是华岭”(当地闽南语叫做“汗岭”),“目屎如珠滴水岩”(滴水岩的水,一滴滴往下落,好像挑矾工的眼泪目屎),这正是挑矾工艰苦的生活写照。“对面高山是龙门”则是挑矾工们对生活的向往,多想跳过“龙门”,迎接新的生活!“老鼠造路”指一条老鼠才能通过的小路,相传是老鼠造的。“将军脚”为藻溪九堡以南的一个地名,因山上有巨石如将军,并有传说,于是山脚称为“将军脚”。文中的“下灶吴”、“旗杆墩”、“宫后陈”、“屿兜边”也都是地名,属于渡龙(现属于灵溪镇)。

上述《挑矾歌》前10句,采用的是黄可本记录的版本。第11句到最后,采用的是吴明月的版本,因为他是渡龙人,对山歌中的地名十分熟悉,对山歌中个别唱乱掉的地名顺序,给予了必要的调整。此外,黄可本版本的第3、4句,吴明月记录为“孧孧小小大埕口,冷清荒野根竹坑”,第9句,吴明月记录为“石壁起厝蜜婆洞”,“蜜婆洞”即蝙蝠洞。

第三个版本《挑矾歌》

黄可本先生还提供了第三个版本的《挑矾歌》:“矾山挑矾心烦穿,半暝起身真困难。走到矾窑沯滚滚,装了矾来要一天。一担挑起六七百,总赚一块三角钱。楮脚一楮高路下,唱歌念曲尖家坑。风子哩哩坪棚岭,歇暝吃昼算昌禅。通身流汗是华岭,仙人挨米土人坑。老鼠造路洞桥险,目屎如珠滴水岩。十分落难是险口,无人搭救吴家园。私招女婿潘庄李,英雄好汉将军脚。九龙落水是九堡,经商买卖藻溪街。水上莲花万丈井,仰头观看公婆石。乡村地名说不了,滩下矾馆会团圆。”

文中“半暝”为闽南语“三更半暝”之意,歇暝为住宿。沯(zǎn),水激石的样子。楮(chǔ)脚,挑重担用的工具,用木棍制作,长度略低于使用者的肩部,上有缺口和铆。楮脚顶住扁担,能分担一定重量,让挑担人短暂歇息,陡峭的路段,当拐杖使用,起平衡作用。

这个版本,陈剑秋女士翻译如下:想赚几个钱到矾山挑运明矾,这活儿有太多麻烦。三更半夜就要起来挑着篰篓,到矾窑后又要排队等。矾窑中窑水滚滚,大家在窒息的氛围中熙熙攘攘。挑运明矾目的地十分遥远,装了矾先挑回家,就要用去一天时间。最有气力的人,一担能挑六七百斤,但挑矾的工钱实在少得可怜,只赚一块多钱。第一程高路(楼)下的路比较平坦,相对轻松。第二程挑矾人在尖家坑发力还是比较轻松,还有回程的人在唱歌唱曲。好不容易上了坪棚岭,吹到习习清风。昌禅是个山中小集市,可以吃午餐和住旅店。最高最陡的是昌禅华岭,要经过这条长岭得通身流大汗。下了华岭到三条溪,附近土人坑“仙人挨米”的故事广泛流传。出了三条溪就是老鼠路,老鼠路与洞桥天险都让人感到胆寒。滴水岩一滴滴的水就如挑矾工的泪,永远流不干。到了险口路小岭峭,注定要历尽艰险。在险口吴家园,如果不留心掉下深坑,谁也不敢去搭救。过了惊险的道道难关,潘庄李氏民间私招女婿的传说不管真假,倒是让人轻松。在将军脚歇下来听听有英雄好汉的将军传说,可以让人感到气力无穷。九堡有九龙下水的故事,这里是小小的平原。出了九堡,经过藻溪街道,物品众多,是经商买卖的好地方。再过去是万丈井, 低头可以看见莲花和自已身影模样。抬头看见美丽的公婆石,挑矾的目的地——滩下矾馆就近在眼前了。一路上许多地名唱不完,到了滩下矾馆,工友会在这里团圆。

有着600多年开采历史的矾矿,是世界矿山工业的活化石,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沉淀。《挑矾歌》是挑矾工的真实的历史写照,是一首咸酸苦涩的诗,更是不可再创造的矿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