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天井小学三代校长是师生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1日 来源:温州都市报
天井小学师生合影。后排从右到左为:校长徐盛亮、老校长黄兆銮、教师徐鹏程。尤豆豆 摄

[天井小学系列报道之二]

今年40岁的徐盛亮已经在天井教了20年的书。曾是这所学校学生的他,今年从他的老师、老校长黄兆銮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新任校长。而黄兆銮在天井小学教书36年,是首任校长陈作贺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在苍南县最西边这个贫瘠的村落代代传承。

“你是天井人,天井的孩子需要你。”这样的念叨,老校长陈作贺叮嘱了大半辈子,而现在同样的话,黄兆銮也一遍遍念叨给徐盛亮听。

“天井这地方落后,谁愿意留啊?但老校长总劝我,再待一两年吧,老师走了,家乡的孩子怎么办?”黄兆銮说,他也曾经动摇过,迟迟不愿担任校长的职务。可老校长的嘱托、村民的挽留让他一待就待了36年。

“我们村民虽然穷,可他们发自内心敬重教书匠。”在天井教了一辈子书的黄兆銮一直记得,十多年前,父亲不小心烧了村里的山林,村民都帮忙灭火。当时,黄兆銮拿出3000元钱打算赔偿给受损的农户,可村民都推辞了。连帮忙救火的村民也没有拿一分报酬。父亲突然过世的那一年,身为家中独子的他正在灵溪开会,全村的村民自发到他家里帮忙料理后事。“这都是村民对我的恩情。”说到这里,黄兆銮的眼眶有些红了,“以后徐盛亮也会明白,留在家乡是值得的。”

黄兆銮说,徐盛亮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前几年就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很多学校来请他,可他为了孩子,留在了天井。

“我生在天井,长在天井,对这里总是有感情的。”徐盛亮说,在天井教了20年的书,他不后悔,但最大的亏欠是对家人。

徐盛亮和学校的另一名教师徐鹏程吃住都在学校,和家人两地分居。徐盛亮的妻女都在县城灵溪生活。在徐盛亮的宿舍里,摆着夫妻俩的婚纱照。徐盛亮说:“想家人时,就看看照片,打打电话。”如果路况好,徐盛亮每个月到灵溪和家人团聚一次,路上往返要花五六个小时。

因为天井村交通不便,徐盛亮在教书之余,还学会种青菜、修电脑等技能。在学校简陋的厨房里,橱柜里塞满了方便面的调味包,桌上是一袋咸菜,墙角有自己种的青菜和村民送的竹笋、冬瓜等。“这里每隔三四天才有人来卖菜,平时只能自己种点蔬菜凑合,或者用泡面、咸菜将就,热心的家长也会送来土特产帮我们改善伙食。”

比起生活上的不便,徐盛亮更遗憾的是来上课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少。最多的时候,学校有140多名学生。随着人口搬迁,2007年,学生减至50来人。2009年为19人,2010年为13人,而今年是8人。这些孩子都是因为家庭贫困,没钱到30公里外的莒溪求学,才留在了天井小学。

如今,徐盛亮和同事徐鹏程为了8个孩子,还在坚守。徐盛亮说,等到二年级的4个孩子毕业,学校至少还将存在4年。只要还有1个天井的孩子在,他们就不会离开。 温州都市报记者 尤豆豆 见习记者 宋赛骞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