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下有贤达
吴仁素
按照户籍地来划分的话,我是龙港人。因为在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后,我的户籍地由苍南变更为龙港了。如果是常住地的概念,那我就是苍南人。因为我常年在苍南工作,又常住在苍南,还娶了一个苍南的媳妇儿。另外呢,我到泰顺的时候,介绍自己是半个泰顺人。因为我的先祖是从泰顺库村迁徙而来的。
在我老家族谱的开篇,赫然醒目地记载着这么一段话:“吴兰楼村吴氏,郡归延陵,出古越山阴……唐进士吴畦公之苗裔。嘉靖年间,吴畦公苗裔羡公由泰顺库村,徙居平阳吴山。至廿一世祖思德、思权二公,遭耿贼之乱,避居于江南吴兰楼……耕读传家焉。”这是我老家族谱上的记载,也是我对库村最初的记忆和向往。在一些文献资料中遇见库村的时候,我还不知她就藏在老家族谱里。在老家族谱上看到库村的时候,我也未能将她与那么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关联。
第一次造访泰顺库村,是在2020年的国庆假期。我驱车2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白云山下,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库村,心中是感动莫名!这个用鹅卵石堆砌的古村落,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布局沿袭唐宋时期的风格和特色,到处充满了幽雅的气息,让我感到既神秘,又亲切!一些文献资料上用了“三个最”来形容库村——泰顺古民居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村落。其中,世英门是库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此门为界,西边是包宅,东边就是我先祖的肇基之地——吴宅。库村书院创始人包登峰老师,他为库村写有一首诗,也成了库村的文旅IP:“包吴归隐白云山,耕读文化传万家。锦绣谷畔三友洞,库村无言自风雅。”这里所写的“吴”,指的就是我的先祖吴畦公,他就长眠在这白云山下。接下来我要讲的,也就是他的故事,以及他留给我们子孙后人的祖训格言。
《泰顺县志》人物篇,开篇便是吴畦公。一些文献资料对于吴畦公的评价甚高——温州第一位进士,唐五代温州官阶最高的官员,温州唯一一位有诗文载入《全唐文》《全唐诗》的文化学者,泰顺唐宋文化的奠基者,等等。他出身书香门第,有着古代读书人经世致用、兼济天下的胸怀与思想。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他考中进士,在二十出头正式走上了仕途。先是被举荐担任桂州刺史,相当于到现在的桂林当市长。之后因除寇功成而改任为京兆尹,地位相当于如今首都的市长。不久擢升为河南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兼省长。在46岁的时候,被招入内辅,授中书令、同平章事,拜谏议大夫,进太子太保,勋柱国。按唐官制,中书令为中书省长官,佐天子大政,为宰相职。也就是说,他仕途的顶峰是官居相位的“股肱之臣”,是唐末的宰相。
仕途正盛,却为何画风突变,要归隐白云山下呢?有道是,在唐大顺元年,李克用与朱温争功而举兵相互攻伐,当时他已年逾半百,在评议时言辞激烈而得罪了权臣,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润州刺史,也就是到了现在的江苏镇江任职。这里提到的李克用与朱温,当时是权臣,后来也成了皇帝。李克用被追尊为后唐太祖,朱温便是后梁的开国皇帝。三年后,他辞官回到了浙江老家。在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叛国,在绍兴自立为大越罗平皇帝。董昌欲拉拢他共攻钱镠,但他不想卷入这场夺郡之争,自此萌生了归隐之念。这里所说的钱镠,便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吴越国王,苍南的钱库镇就是因为他曾在此设立库司而得名。
话说远了,还是回到吴畦公有了归隐之念后,是怎么踏上归隐之路的。董昌动了杀心,为避祸乱,吴畦公率兄弟子侄,沿飞云江而上,先是到了现在的瑞安暂居下来,于次年四月才来到泰顺后坪村。两年后,迁到了泰顺库村。在唐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他与弟弟迁至丽水庆元,不久又迁回了泰顺库村。他在库村带领族人烧畲垦荒,开办书院,开泰顺耕读文化之先河。
在他迁回库村的次年,也就是在他64岁的时候,罗隐奉钱镠之命,跋山涉水到库村礼聘他出山辅政。这位罗隐是钱镠的幕僚,是吴畦公的好友,也是晚唐著名的道家诗人,“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出自他的笔下。罗隐虽然吃了闭门羹,但留下了类似游记的《罗江东外记》佳作,为我们描绘了世外桃源般的库村,也记录了库村人读书崇文的好风气,比如文中多处有“隔水闻书声”“继则隔舍有少年读书声,琅琅枕畔”“有乔木一林,横蔽村口,下有亭如门,二少年坐读”这样的记载。
正是吴畦公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在库村传道授业、劝农劝学,库村吴氏一族在科举事业上兴旺发达,仅唐宋两朝所出文武进士者就不下半百。在明代,也是出了上百的秀才。我在吴畦陵园的碑文里,拓下了库村吴氏历代科第和吴畦外迁后裔科第的名录,费了好长时间才整理形成思维导图。长长的名录在电脑页面上铺展延伸开去,犹如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疯长,这都得益于祖训格言、优良家风的滋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库村尚有吴畦公的遗存——清阴井。这口井是他亲手挖制的,字也是他亲笔书写的。历经千年了,这井水依然汩汩流出,始终润泽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要有机会去库村,我都会到清阴井畔,掬一捧井水洗把脸,再掬一捧井水喝上一口。那清冽甘甜的井水在口中尚未下咽,早已甜到了心田。除了清阴井之外,吴畦公也为子孙后人留下了很多励志经典文章,其中《自松原回库村》是我经常诵念的诗篇。这首诗,记录了他的人生历程和他对子孙后人的殷切心愿。
山阴和乐本吾家,谏苑曾蒙帝宠嘉。
荆棘长安生梗塞,衣冠江浙蛰荣华。
老峰卜筑千秋远,库水安居万世遐。
嘱咐子孙文笔继,禹门腾踏岂教奢。
如果用保留了大量中古音的闽南话、瓯语,亦或是苍南蛮话来朗诵这首诗,听上去是铿锵悦耳且富含韵律。这首诗对我而言,可不仅仅是悦耳动听这么简单,更是因为这首诗与我的特殊渊源,对我的巨大启迪和激励。这首诗里的“山阴”指的是绍兴;“和乐”指的是和乐村,也有利乐村之说;“禹门”即龙门,相传为夏禹所凿。结合吴畦公的宦海浮沉,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了:“我家世代居住在绍兴和乐村,在任谏议大夫的时候,我曾经得到过皇帝的宠信和嘉奖。荆棘般纷乱的长安,使我的仕途遭遇阻塞和坎坷,在被贬谪辞官后,我回到了浙江也是看淡了富贵和荣华。于老翁峰下择地建造住宅而长久地定居下来,在这山水佳丽的库村安稳地生活,享受世代的清净和闲暇。希望我的子孙们能继承我的文辞、文章和文化修养,经年努力必能鲤鱼跃龙门令世人瞩目。”
2023年的农历春节,泰顺的气温低至零下6摄氏度,可我的心中是火热异常。我带着一群少年再次来到了库村,向他们介绍了先祖的功德,在先祖陵园的碑文前重温了《从松原回库村》。当我念到“嘱咐子孙文笔继,禹门腾踏岂教奢”之时,想起了那些为理想奋斗而不眠的夜晚,想起了那段深陷困顿、迷茫、挣扎之中的幽暗岁月。接下来,这群少年也将迎来各自人生的重要节点,有的刚踏入社会,开启新的征程;有的要参加考研、考公,为了能顺利实现上岸;有的要参加中考,为了能上一所好高中;我的大儿子要小升初;小儿子也即将告别幼儿园,成为一名“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小儿郎,等等。希望先祖的这句祖训格言,对于这群少年是一座灯塔,能照亮他们前方的道路,护佑着、激励着他们勇敢前行!也祝愿他们,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见到梦想成真的自己,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初访库村,开车走的是省道、县道和盘山公路,累得我腰都要断了。可想而知,先祖在当年隐迹远遁,乘舟泛海,溯江西上,千里迢迢到达白云山下的库村,是经历了多少的艰辛!2022年文泰高速的通车,圆了泰顺人民的“高速梦”,蔚为壮观的南浦溪特大桥就是建在库村。现如今,苍泰高速正在加紧建设中,如若哪天通车了,我肯定第一时间沿着高速公路飞奔去泰顺,去白云山下的库村。像往常那样,到清阴井畔掬一捧井水洗把脸,洗去疲惫和心尘;再掬一捧井水痛饮,为伟大的理想和前程壮行。如果能在一场雨后与库村邂逅,那该有多好!那时的库村,山墙、古巷的鹅卵石已被雨水洗去了浮土,显露出了它青绿、柿黄、灰白的本色,看上去肯定会更加美丽且动人!
文章写到这儿,理应收尾结束了。但就像有些电影的结尾处会安排一个彩蛋一样,我的这篇文章也在结尾处准备了一个彩蛋。在前文中提到,吴畦公的一首诗载入了《全唐诗》。这首诗叫作《登明王峰》,是吴畦公在游猎平阳南雁时抒怀写下的。
明王嶻嶪与天齐,势压诸峰不可梯。
霁雨孤钟云外渡,叫霜群雁月中栖。
仰观碧落星辰近,俯视红尘世界低。
七尺灵光双彩展,石门金鼎谩留题。
吴畦公在明王峰题诗抒情的数百年后,其后人慕名重游南雁荡山,见此地群峰叠立、山清水秀,特别适合耕作、砍柴、放牧和读书,便择地建房定居了下来。这个人,就是我老家族谱中提到的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