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畲乡凤阳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凤阳畲族乡一角(谢康生/摄)

  杨道敏

  凤阳畲族乡位于苍南县东南隅、鹤顶山北麓,自然地理东有狗头岗,西有凤翥山,南有龙头岩,北有卧虎岗,形成东犬西凤、南龙北虎之势,乡址地处西南“丹凤朝阳”之地、凤山之阳,故名。距苍南县城36公里。东与赤溪镇接壤,南连马站镇,西南毗邻岱岭畲族乡,西、北邻矾山镇。

  凤阳名楼走马楼

  凤阳畲族乡系畲族人口聚居地,畲族有蓝、雷、钟、李4姓,最早迁入乡境的蓝姓是福鼎双华支系,距今约400年。与其他地方的畲族不同,凤阳畲族相对较富,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又以凤楼为最。

  凤楼村仓楼旗杆内是雷云故居,地处鹤顶山半山腰,坐东朝西,占地20亩,以围合式四合院为基本单元,均设通廊木构建筑。走马楼为两层楼、木结构的四合院,两边护厝两层。建筑形制上保留了清代遗风,匠心独运。梁架为抬梁,穿斗式混合结构,质朴、典雅、美观。走马楼有2个台门,其中1个台门上悬挂由当代书法家萧耘春题书的“仓楼雷云故居”匾额,正厅堂上悬挂为雷云而立的“文魁”匾额,显示民居主人崇文尚儒的文化修养。走马楼前还有为贡生雷云竖立的一双旗杆石,故这座大宅院也称旗杆内。

  据仓楼《雷氏宗谱》记载,其先人雷起益原住平阳三十一都(今矾山)赤洋古路下,曾迁詹家坑,清雍正年间(1723—1735)入迁凤阳仓头(今称仓楼),开发山地,辛勤耕作,逐渐致富。清咸丰十年(1860年),雷云祖父雷可远在此建起12间住宅。清光绪年间(1875—1908),雷云父亲又仿效平阳青街古民居,发动亲友邻居帮工,并聘请优秀土木工匠,历时3年,建起了这座拥有27间房子、木构件精雕细琢的二层走马楼,成为仓楼最大建筑,最多时住53户人家,一时闻名四方。

  雷云(1825—1877),又名国友,号鹤峰,少时聪颖好学。清嘉庆八年(1803年),浙江巡抚阮元和学政文宁明文咨唯畲民“能通晓文义者,应请准与平民一体报名赴考”。雷云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报名参加平阳县试,但受到许多限制,非常气愤,与其父和其叔决心与民族歧视开展斗争。他们跋山涉水,日夜赶路,备尝艰辛,赴省、府两处提出诉讼,缠讼三载,最后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温州府颁发《禁阻考告示》,内称“平阳畲族雷云应准与考,该县各童阻挠显违定例,自行严禁雷云请准补考”。雷云于清咸丰庚申年(1860年)考取拔贡钦赐“贡元”,儒学六品顶载文林郎,成为今苍南县境内第一位畲族秀才。

  凤阳教师名浙闽

  历史上,凤阳教育一直较为发达。清光绪四年(1878年)到民国时期乡境内有10家私塾。民国10年(1921年),郑文成、刘景成、徐惠卿筹措经费,创办乡第一所小学名曰“雄扬小学”。境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仓楼是著名的秀才村。因畲族居住分散,文化落后,能文者极少,中举后的雷云倡导尊师重教,培植后代,特设养贤田、笔资田,以鼓励帮助后辈勤奋学习。养贤田最早由雷云祖父雷可远捐献5亩,后并入笔资田20亩中,成为公田,每年可收田租5000斤稻谷,规定谁家子弟科考中秀才当年笔资田归谁收租,下科谁考中转给谁。从此这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小畲族自然村仓楼办起私塾,文风蔚起,全村陆续有5人考中秀才,业儒者(私塾教师)有26人,他们中有些人受聘于浙闽交界私塾当塾师。当他们外出教书,坐馆授徒,都有一担随身书笼挑出去,以示饱学。因此仓楼有“十八担书笼”出外塾教的美谈。

  雷天三(1882—1972),雷云胞兄之孙。清宣统三年(1911年)始,在他家附近的塘下宫办起私塾,有学生60多人,并亲自执教。当地不论贫富,子女均有机会入学。1912年,因办学成绩显著,学生大量增加,私塾转移到办学条件更好的仓楼走马楼大厅内,并办有厨房,以方便外地学生就餐。1931年,有131名学生在走马楼大厅学习,学生来自凤阳、赤溪、岱岭、昌禅,甚至邻省福建。他和2个儿子还先后在浙闽边华阳、赤溪、金乡、周家山等地教私塾。人称“仓楼阿三先生”。1942年,他创办仓楼赤溪乡第五保国民学校,就读学生数百人,一生桃李满园。到1953年,因年迈而停教。因他一生对教育事业做出一定贡献,1962年后历任平阳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1963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聘请为省文史馆员。

  龟墩村的离休干部杨步进一家也是教师之家,一家三代从事教育。

  凤阳矿老板比例高

  凤阳地处偏僻山区,不熟悉的人肯定会认为这里十分贫穷。其实不然,户籍人口仅五千多的凤阳矿老板有13个,还有一些亿万富翁,你来此看看他们的别墅和家具,即知其富裕程度。

  凤阳畲族乡工业发展以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境内有银珠硐硫磺矿、腊石矿、铅锌矿、银矿等。凤楼村姚头岗东南地段,1985年经浙江省化工地质大队初步勘测,矿脉长200~500米,宽10~100米,距计算1-2号矿点储量43万吨,风化及半风化块状矿石,具有含铁钛低、白度高、耐火度低等优点,适合于制造瓷器及地砖等。1985年投产以来,已销往桥墩陶瓷总厂、电瓷分厂、平阳鳌江黑城陶瓷厂、钱库陶瓷厂、泰顺月湖陶瓷厂,总计1万多吨,至1992年下半年停产。位于凤楼村坑边自然村海拔600米的鹤顶山腰,1995年发现唐代窑址,距今约1000年,有20余座碗窑群,大规模生产盘、碗、杯、壶、罐、炉等日常陶瓷用品,方圆3公里有碗坯碎片,有10个小山岗是陶碎片堆积而成的,现已被列为“浙江省文物遗迹保护点”,今村中依然遗留一条当年建设的古道。

  1980年,凤阳畲族乡成立井巷开拓工程处,主要负责办理外出承包工程或个人外出务工手续。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井巷矿山工程队,活跃在祖国的东北、西南。2005年,全乡外岀务工2030人,占当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多,主要分赴宁夏、甘肃、陕西、山东等地从事采矿(煤矿、铅锌矿)、开通隧道和筑路。还有部分人员成了包工头,并引领乡境内的农民到各地劳务就业,劳务大军成为乡境农民的一大产业支柱,助推和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顶堡村新厝自然村郑计松、郑计用分别于1978年10月和1985年8月外出承包工程,分别引领了100多本地民工劳务于矿山井巷,助推了乡村经济发展。还有去国外合作投资发展和开发者,有的创建矿业,成为知名企业家。他们回乡投资建设、捐资助教、铺桥造路、新建文化礼堂、助建公园景点等,回报故乡父老乡亲。地处龟墩北山的2000多米狮子山环山游步道和地处顶堡村新厝和凤阳宫新村地段的虎山公园均为当地矿老板捐资建设,政府仅有少量补助。

  杜鹃花海有特色

  杜鹃花海所在地鹤山畲族村坐落在鹤顶山,东西间呈点状分布,层叠的梯田环山绕谷、村庄树木苍郁环抱,自然形成一幅美妙的畲乡画卷。从乡政府所在地出发,到鹤山村,可直通至鹤顶山。沿途风光旖旎,有蓝天、白云、奇林、怪石、芒草、杜鹃等景色,可望山观海。登高处建造瞭望亭、休息亭多处,可远眺沧海,游目骋怀,邻近城乡尽收眼底。山上建有风力发电场,35台风力发电机犹如擎天巨柱,直插云霄。

  2015年,凤阳畲族乡开发鹤山杜鹃花海旅游景点,利用267余公顷的原始杜鹃花卉,建设13万平方米的杜鹃花核心区,野生红杜鹃每年四月中下旬盛开,漫山遍野的杜鹃伴着和煦的阳光绽放,一片姹紫嫣红,自然形成“云海·石海·花海”的独特景观。1万多平方米的大隔草坪如扇形展开,露天大舞台可容纳万人观看表演。山顶有4000平方米的畲族文化广场,600米林间上天梯游步道四通八达。景区为开放式无门票观赏模式,在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游客纷至踏来,高峰时,每日游客1000多人。花谢之后游客以避暑露营为主。

  当年,畲族青年雷朝瓜成立“清风农旅文化发展公司”,在杜鹃花海原有基础上打造星空大型观景民宿露营基地。至2015年底,基地配有12星座组成的星宿空间玻璃房民宿、露营专属平台30座、星空音乐厅、共享茶室、亲子DIR互动区、烧烤野炊专区、休闲足球场、风筝滑草、畲族民俗篝火场等系列体验项目。在核心区建有望海亭,可眺望浩瀚的星海、云海、花海、石海。日接待游客200余人,年经营额250多万元。

  2015年完成矾赤线至鹤顶山自然村康庄公路改造提升工程4.20千米,开通从鹤顶山自然村至山顶通景公路6.60千米,全线路面拓宽6米,打造成鹤顶山“千里花廊、盘山公路”,成为苍南乃至温州的“最美公路”。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