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墙上的一碗面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汉莉

  在苍南县矾山镇文昌路,有一家小郑面馆,店面不大,名气却不小,每日里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那日,走进来一位年轻男子和一位年纪大些的阿姨,看起来像母子,他们走进来后朝柜台说:“老板,来碗爱心面。”很快,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端过来,放在了他们前面。阿姨把面条推到年轻人面前,年轻人就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阿姨露出了笑容。阿姨说,这年轻人是她的儿子,因残障无法就业,是镇上的低保户。

  这位年轻人吃的这碗爱心面,来自这店里的墙上。小郑面馆在这个小镇上并不特别,一间普通的店面,一个灶炉点起来,几张小桌摆开就算开张。但与其他面馆不同的是,在这里还有一块“墙上爱心餐”的牌子,牌子上贴满了爱心便利贴。这一张张爱心贴都来自爱心人士的一份份捐赠。这面爱心墙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让善良一直在持续——困难户、低保户等有需要的人只需从墙上取下一张“爱心贴”,即可免费享用一碗爱心面。

  小郑面馆的老板叫郑祥甜,他店里供应的爱心面是从今年4月开始。就在今年年初,矾山镇大红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周星星找到了他,提出供应“爱心面”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如今,店里每天至少确保有20碗爱心面供应,除了爱心人士的捐赠,其他则由面馆和大红帽服务中心负责补足供应量,以确保爱心传递不间断。

  “爱心面”行动也感染了镇上周边的居民,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就在六月十五日当天,一位匿名的爱心人士来捐了30碗面条匆匆而去,只说: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一直身受各界人士的关爱,当看到新闻里报道的这个爱心面,觉得也应该回馈社会,也尽自己的能力出一份心意。

  一碗小小的面,区区八块钱,却像寒冬中的一团火凝聚着爱心,展现的是这个小镇的包容与友善。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曾在公益群里特意转发过《墙上的咖啡》一文,文章里写的是,在洛杉矶的一家知名咖啡馆,很多来馆喝咖啡的人喝一杯咖啡,往往付了两杯、三杯或更多的钱,那些多付的钱就变成一份份爱心卡贴在墙上,而喝不起咖啡的穷人进来,说一声:“来一杯墙上的咖啡”,即可免费享受一杯咖啡。这一杯“贴在墙上的咖啡”,后来温暖了全世界。当时,我转发此文只是想表达,公益应该是低调的,公益必须要尊重受益群体,更不能将深陷困境的他们毫无隐私地曝光于世人面前。

  多年前的公益群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人的海洋,有很多人在潜水,也有一些人时不时冒个泡。大家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在群里都匆匆擦肩而过,没有时间或缺少动力来解释自己,没有兴趣或缺少机会去了解别人,发现差异只会觉得奇怪和不解,甚至觉得不可理喻,从而引发了心理冲突和行为冲突。于是,这个群除了发送通知、交流信息的功能外,还有些组织将工作中产生的一些情绪在此发泄,也有发生隔空挑衅、互怼,以及上门来反映问题,大都激愤不已。这些情绪大都来自同行的业务冲突以及内部管理矛盾的爆发。

  记得,当时我转发《墙上的咖啡》这篇文章之后,公益群里很多人都默默点开看了,群里陷入一片沉寂。这几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是一个大镇从县里析出,一些组织划拨了过去。另外,随着这些年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经过时间的沉淀,得以生存下来的民间组织管理者素质得以提升,眼界放宽,思路拓展,管理也慢慢走向规范。似乎,曾经暗流涌动的公益群慢慢平静了下来。

  如今,公益群里的那些头像对于我也不再陌生,他们是一个个具体的名字,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而曾经那些存在大家之间的差异与隔阂,慢慢地自然而然、天经地义,并且应该得到超越了解的接纳和理解。

  这家小郑面馆的爱心面,与“墙上的咖啡”的公益模式如此相似,也许创意就源自这份广为流传的善意与尊重。其实,咖啡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作者提出:“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这是人心善良的表现,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仅仅几年之后,公益花开无声,同样不张扬、不浮夸的公益模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爱与善意,其实离我们不远。那些囊中羞涩的人,无须再忍饥挨饿,也无须不顾尊严去讨要一碗面条。现在,他们只需看一眼墙上。

  这来自墙上的一碗面,它反映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这一份份关爱也许来自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他们也许各自都背负着自己的过去,也各自都辛苦地度过自己的沧海。如今,他们选择将人世间的爱与善良相遇于这个偏远小镇的一面墙上,温暖了他人,也温暖着自己。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