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品听《矾客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0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方敏

  原苍南县政协主席张传君作词,矾山人魏斌、藻溪人宋小取作曲的《矾客情》,歌词讲究精炼,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流畅,情感饱满真挚。用写实的手法,融合情景境来描绘挑矾古道的地理人文,忆念挑矾工的艰辛生活,撩拨听众心声,缝合年代记忆,触及灵魂深处,令人有百听不厌的欣喜和常听常新的感悟,犹如游览九州方圆东南仙都必会响起徐沛东作曲俞静演绎的《难忘太姥山》一样,这首《矾客情》也应该音韵缭绕于“世界矾都”矿工村福德湾。

  歌曲创作的地理背景是一座曾经的经济重镇——矾山镇,拥有炼矾遗址、矿硐、挑矾古道等丰富的工业遗产和鹤顶山、笔架山等自然景观,被誉为“中国矿山井巷业之乡”。明矾采炼始于宋末元初,明朝洪武年间开始有文献记载,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伴随百余年开采历史,一代又一代挑矾工从群山中间用肩挑脚踩的原始方式开辟出一条营生之道,渐渐形成了从矾山到藻溪、到赤溪到福建前岐等数条挑矾古道,这就是《矾客情》开头短短两句:“担偌兮石头,铺出这条路;草缝开花,是经过风甲雨。”一下子就能起到先声夺人之效果,同时幽微深眇、撼动人心的乡韵袅袅。

  风雨四时,“春去秋来”,“汗水落土”,“那块石枋(bān)”响彻着祖辈的踩踏声,历史的步履却渐渐淹没为现代的阒然无声。仿佛跟随镜头的淡入淡出,典型的浙南山地,一个独特的村落,阡陌交通的街巷,世代衍息集聚成镇的一幅幅画面充溢于眼前。

  旧时,采矿属于高风险职业,朝不保夕的生产生活状态,漫长艰辛的风餐露宿,吃力耐苦的脚程使矿工、村民心存敬畏,苦中寻乐,却能在“雷响电闪”中捕捉着生命的强烈意义和恒久的精神追求。路边凉亭、清凉涧水、花草沁香、偶来一阵西北雨,“一坩红茶啉落肚”,“软锤号歌闯天下”已内化为一种特质,同时也演绎着一出通婚嫁娶大戏:“路头这么远,两家人来凑亲戚;吹打抬轿,船靠洞桥下。”歌曲的叙事性得以申张,宛如讲述一个个谱写生命循环的世代更迭故事。

  曾经流传于挑矾古道上有这么一则传说:现今的藻溪镇,曾名“亲仁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明矾收购、运输、经销的重要中转埠头,一时繁华无比。当地章氏自酿酒发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建造“春和内”大宅院。适逢女儿远嫁矾山,由于主人十分疼爱,加上家底殷实,自然制办许多嫁妆,包括八抬花轿、九件桶、八仙桌椅、洗脸盆架、化妆镜台、丝绸被等等,雇用一百多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一路从挑矾古道走来,时称“九里红妆”,轰动一时。歌词中描绘到:“等到人客,一帮搁一帮走到,十垵的老酒喝不够”。虽然主角缺席,但场面十分浩荡,令人心生情愫,感慨唏嘘,催人泪光涟涟。

  《矾客情》主要颂扬老一辈矾山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经历和藻溪矾山两地人情互通来往的深厚友谊,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和艺术魅力。结尾,点睛之笔“三条溪”这个地名,以溪石相伴相生彰显出这份真挚情感,“朋友啊,一世做阵(闽南方言一辈子在一起)”更是情感的炽烈传达和情谊的至高升华。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