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游记  -> 正文游记

走访抗倭重镇金乡卫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张光聪/摄

  谢绮频

  在苍南的金乡,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一亭二阁三牌坊,四门五所六庵堂,七井八巷九顶桥,十字街口大仓桥。

  为了寻找民谣里的这些建筑,国庆佳节里,我驱车来到了苍南的金乡,苍南当地的著名企业家陈加枢为我们当起了向导,走街串巷去寻找金乡卫的历史古迹。

  民谣里的一亭为丰乐亭,这座亭坐落于卫城东门大街、南门大街、卫前街和风仪街之交汇中心,居南来北往、东西贯穿之十字路口和咽喉要地。近年来,为了方便卫城的交通车辆的行驶方便,同时也为了保护这座亭子不被碰撞,镇政府就把这座丰乐亭用石墩抬高了一部分,同时移出街心地段。

  二阁分别为文昌阁,魁星阁;据说文昌阁早已不存在了,但魁星阁还在,这座位于西水门护城河边上的魁星阁,它的底下是水门洞,把护城河上的水流通过这里引入城内的内河里。

  三座牌坊,据说分别在城西街北首伊家巷口(现在的天灯巷)、凤仪街北和凤仪桥南水作社旁,但这里所说的都是遗址,真正的牌坊早已毁坏。

  四门是卫城的四扇城门,古时的城楼都开有东西南北四扇门,而金乡卫的四扇城门分别为“东迎旭门,南靖海门,西来爽门,北望京门”;但“东迎旭门和南靖海门”已被毁坏,目前只留下了“西来爽门,北望京门”,在考究来爽门的路上,我看到了一面墙上,绘画了古城门和古城里民风,还有就是我念念不忘的民谣。

  而古城门“来爽门”距离这面墙就在百步之内,这座古老的城门低矮,甚至还有些破落,至今还能存在已是万幸了。

  五所是卫城内五个千户所,前所、后所、中所、左所、右所;当然五个千户所也是兵营的所在地,但这五个所已经找不到任何的资料了。

  六庵堂,据说以宦隐庵为最,其中还有圆通庵、福聚庵、玉泉庵、西林庵、水月堂,这些都只留存在民谣里了,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七口水井,都是泉水,当年的七口水井是指布于大屿与小屿两峰之下的山脉水井,但在走访卫城的民宅中,我还发现在这里的一些大宅院里都有一口活水井,水井一般建在院子的天井里,有些还建在大门侧的隐秘处,若不寻找,是看不到的,这些老宅院子里的条石、砖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走在这里,我感到我脚下踩的都是文物。

  走在纵横交错的小巷里,卫城里还散落着很多朴拙的独门独院老宅,在一座姓殷的老宅里,听一位老人家介绍说,这座老宅的镇宅之宝是一条石板条石,这块安在上间与道坦之间的条石,共六米长,整条条石没有一处接缝,在当时没有吊车和铲车的情况下,也不知是怎么给运过来的,使人感到远古时代的劳动人民的睿智。

  午后的阳光柔软地洒在院子里,我坐在这条超长的条石上,把目光投向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像这样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宅院里,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一定也很精彩,但一切随着时光的流转,都已成为过去,很多都已不留痕迹了,只是屋檐上的瓦黛和屋顶瓦背上的植物,还是那么地生机盎然。

  八巷据说是刘基的“八卦乾坤布局”中的核心部分,我不知当时建城时的八条巷包不包含这些巷?在走另一扇城门望京门时,我们行走在古城最重要的一条古街,叫西门大街上,一条条的小巷从这里延伸出去,书声巷、文星巷、天灯巷等,天灯巷以前叫“伊家巷”,这里曾经是民谣里三牌坊之一的遗址,只是岁月早已冲刷了古老的牌坊,只给后人留下一段的想象。

  九顶桥,历史记载分别有定远桥、凤仪桥、张家桥、鲁公桥、木桥、大苍桥、火神桥、驿馆桥;卫城里的这些桥,随着河流的填埋早已销声匿迹了,在一个农贸市场里,据陈先生介绍,这里原本是一条河流,河流的一侧有栏杆靠椅和小桥,当时的农贸交易是在小船停靠的埠头上的,而如今变成了一条长长道路上的农贸市场。

  而当年的大仓桥地处十字路口,是卫城最热闹的闹市。从一到十的卫城民谣,我们已经无法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版图。

  站在护城河上的培风桥上,这里原是卫城南门的吊桥,让我们穿透城市的喧嚣,让目光穿越时空,一同追寻历史留给这个古城若即若离的背影,慢慢地去挖掘这些历史的痕迹。我们看到了卫城书画院里的生机,一群学生在节假日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在金乡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被当地乡贤修缮一新的建筑……

  当然,民谣里传唱的旧貌早已在历史的更替里换了新颜,卫城的护城河外围,如今建起了一座座的亭台楼阁,沿岸的樱花林等绿道,为卫城的新貌画上了一幕幕浓彩。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