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读林景熙《粦说》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2日 来源:

  文章开篇便极简洁地点明了那个时代的大致情况:“柔兆困敦之岁,朔骑压境,所过杀掠,数十里无人烟。”

  据陈增杰先生补注,本文写于1277年,即宋端宗景炎二年。景炎元年,就是元军攻克临安的那年。文天祥在被押往大都的路上从京口(今镇江)脱逃。张世杰与陆秀夫在福州尊年仅七岁的益王赵昰为皇帝,改元景炎。同年,文天祥从温州江心屿登陆,在温州拜过宋高宗赵构在江心屿坐过的椅子(御座)后,时任温州知府(当时温州尚未陷落)送文天祥一行南下福州。

  文天祥到福州之后不过数日,便到南剑州开府,仪同三司(与朝廷一样,可任命官员)。这些事都发生在景炎元年,可见当时,文天祥抗元的决心与当时的形势之紧迫。

  文天祥从温州到福州,肯定经苍南,过分水关到福州的。因为苍南还遗存文天祥路过的痕迹(此事另文再叙)。而且,以文天祥的诗才,从温州坐船到福州,不可能不留下诗句。而《文文正公全集》中,未有只字提及从温州到福州的路途见闻,可见,这是一路马上匆遽造成的。而到达福州后,又与陈宜中、张世杰等政见不合,旋下南剑,开府抗元,诸事匆忙,也就没有时间写这一路上的见闻了。

  早在德佑元年或之前,林景熙便因战乱,离开临安回乡。他对南宋朝廷的抗元不抱希望,但对文天祥却充满敬佩。文天祥路过家乡,对他触动极大,当即联络乡同道,决定跟从文天祥抗元。这件事,在林景熙的诗文中有几次提及,是很确切的。

  文天祥到福州后,曾决定开府于温州。因为元军占领了金华,丽水成为宋元对峙的缓冲地带。如果文天祥开府于温州,北上收复临安有了地利之便。即使不能收复临安,也可以阻滞元军南下攻打福州。但温州人陈宜中在福州朝廷中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温州是陈宜中的老家,陈宜中也有开府温州的打算,正犹疑中。

  应该说,陈宜中也有抗元的精神,但远不如文天祥坚决。在陈宜中犹疑的时候,文天祥等不及了,只好到福建的南剑去,因南剑离文天祥的家乡吉安较近,群众基础较好。

  如果文天祥开府温州成功,林坳一地一定会出现更多名垂史册的战士。

  林景熙要随文天祥南下福州,正准备中,不料文天祥行色过于匆忙,导致林景熙一行人没有赶上,错过了。文天祥到福州之后,林景熙的一个好朋友谢翱便投入文天祥的军中,担任幕僚。谢翱的经历,便是林景熙的前景。只可惜林景熙的人生,没有与文天祥的遇合之缘。尽管林景熙与文天祥失之交臂,但林家还是有人投入文天祥的军中,这个人便是史上有名的大将林起鳌。

  林起鳌并非出生于林坳,但他是林坳搬到盖竹的一支,与林景熙、林灵真都是同宗同门。林起鳌在文天祥手下地位不低,是文天祥大元帅府的先锋大将。

  现在,我们回到林景熙的文章中。“柔兆困敦之岁”,文章开篇是以岁星纪年法来交代时间的。陈增杰先生注释说,“《尔雅·释天》:“在丙曰柔兆……在子曰困敦。”由此推断这一年为丙子年,正是宋恭帝德佑二年。德佑二年与景炎元年是同一年,正是1276年。

  林景熙在文章当中纪年的写法,很少采用岁星法纪年的,而本文却采用了岁星法纪年,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岁星法,给文章极大地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宋恭帝8岁登基,改元德佑,第二年,元军便攻克临安。恭帝9岁被掳,此后便在屈辱中度日。文天祥关押在大都的时候,恭帝曾在元人的逼迫下,到牢房中劝说文天祥投降。文天祥跪送恭帝,求他不要开口。恭帝是个很聪慧的孩子,文天祥一跪,他就没有开口说一句话,默默地走出牢房。君臣间的这种默契,最是亡国之痛。那一年,恭帝大约十三到十四岁,还是个孩子。恭帝四十多岁的时候,到西藏为僧,以求自免,最后还是死于蒙古贵族之手。

  1276年,正是元军大杀戮的一年。由于文天祥没有开府于温州,陈宜中又以到越南考察朝廷搬迁为名离开福州,温州的抗元斗争便没有人组织起有规模的抗战。但温州人抗元没有停止,元军经温州杀向福州的路上,是在抵抗与杀戮中进行的。徐俨夫的状元府,林灵真的丹元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元军焚毁的,同时被焚毁的,还有整个林坳。

  第二年,也就是1277年秋天,林景熙乘船“夜过北塘”,看到的,正是上一年度,元军大杀戮后留下的人间地狱。

  北塘在哪,陈增杰先生没有注,今天也很难考证确切,因为平阳苍南一带是水乡,叫北塘的地方太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定是老平阳范围内。因为林景熙从临安回乡后,景炎年间,没有离开过家乡。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林景熙在这个秋日的夜晚看到了什么:“予瞪目视,有火青青,什什伍伍;已而散漫阡陌,弥千亘万,直際林麓。”

  他看到鬼火,无数的鬼火,田野里到处都是,星星点点,从田间一直延伸到树林。那儿正是元军大屠杀的现场。无数的尸体没有人收埋,过了一年之后,剩下骨头,发出憐光。

  那憐火很神,招之近舟,挥之渐稀。这些描写,好像鬼神在向林景熙述说冤情。林景熙不禁哀叹道:太阳西下了,一万只眼睛呀,黑漆漆的,做出这般很吓人的样子来干什么呢,是来吓我的吗,不是的,不是的,因为他们呀,只能凭着地狱的幽光,述说着他们的经历罢了。这样的世道,难道只有死去的人这样吗,活着的人,也不正是跟他们一样,发着绝望的感叹吗?

  我读了林景熙这篇《粦说》后,才深切地感受到,林灵真为什么那么认真地写《济度金书》,又为什么做一场又一场济度道场了。年轻的林景熙还没有完全理解林灵真,林景熙的心智,被复仇的火焰迷失了。到了晚年,林景熙充分理解了林灵真,他说,既然济生做不到了,渡死也是好的。这一点,在拙文《读林景熙<庚申玉枢会规约序>》中,已经写得明白,此处不再赘述。其实,林灵真的渡死,未尝不是济生,只是林景熙晚年,经历得多了,才领悟到而已。(姜春雷)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