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环川河事:捉河鳖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9日 来源:

  红瘦绿肥,春意阑珊。四月,环川河道水温趋暖,在河床泥沙层冬眠了近半年的河鳖苏醒过来了,并开始四处摄食。

  那时,村里年青的捉鳖人早已磨拳擦掌,准备步入一年一度的捉鳖期。他们从房梁间卸下上年用过的土拍和竹篓,拂去了陈年的灰尘,该修理的修理,该添置的添置。所谓土拍,类似庄稼人烧泥灰敲土的工具,即在一截直径约三寸、长度约一尺的圆硬木中间凿个方孔,再取一根约四、五丈的细长竹竿,削头塞入固定而成,用于中流击水;竹篓,竹篾编就,形状圆圆扁扁的,与系腰间的小竹篓有所差别,足以容纳几十只河鳖。当然,若去远地捉鳖,还要携带生活的必需品。

  河鳖,一般在大河和水潭居多,那里水深容易养得住。水下捉鳖,通常会两人合作。一人立于河岸上,双手紧握长长的土拍,竭尽全力地向河中央撞击,并使劲往下捅,从而在水下形成一股强大的震波,水底河鳖受惊,匆促潜逃;另一人却全神贯注,密切地注视着河心的周围,仔细寻找、观察和辨别冒上的气泡,一旦河面出现一团缓慢移动的细密气泡,而且其中间是空心的,即可断定这是逃窜的河鳖钻入河床泥沙层所致。转瞬间,后者便迅速下水,如箭离弦,游至有异常气泡团的水面,双手向上划拨,身体垂直下沉,双脚叉开落地,再张开双掌插入泥沙层,将钻入的河鳖捞起,河鳖伸颈欲逃,随即被一只拇指和食指同时扣住了头颈和一只前脚,动弹不了。捉鳖人一手紧扣河鳖,一手划水上浮。整个动作过程干净利索,从身体下沉到捉鳖出水,捉蟹人只憋了一口气完成。个别的河头或水潭,有时运气好一次可以捕捉到数十只河鳌,最大的竟重达十余斤。

  面对河鳖的不幸遭遇,我曾经妄自揣度鳖的心理和摹仿鳖的窘态,戏写了诗一首《鳖叹》:

  静伏深渊本寡欢,万钧雷击起波澜。

  掀天斡地河床窜,丧胆销魂浊淖钻。

  欲盖弥彰行迹露,存亡未卜忍心安?

  难防渔者潜澄水,引颈成擒涕独酸。

  河鳖的产卵期一般在芒种至大暑期间,而且喜爱在更深人静时产卵。过去环川有烧泥灰肥田的习惯,冬垒土堆夏烧灰,春夏之间田野上密布的土堆,无疑地成了雌鳖上岸产卵的天然场所。鳌生活在水中,而寂静的夜晚也常登陆觅食。捉鳖人熟悉它的生活习性,也会在岸上捕捉。

  春、夏时节,尤其是早、晚稻插秧后的一度时间内,每当夜幕降临,往往有捉鳖人一手提着自制的小渔灯,一手握着带钩的小木棍,沿着河岸田畔寻踪觅迹,一旦发现田泥表面遗有并列的三或五趾的痕迹,可以判断有河鳖上岸了。若此时是河鳖的产卵期,而且趾痕朝土堆方向直线延伸的,极有可能爬去产卵,这样寻觅或静候于土堆及其周围,大有可能捉到河鳖;若趾痕转来转去而不规则地延伸,可以断定河鳖是来觅食的,只要沿着趾痕寻找,结局会事遂人愿。在此,小渔灯用来照明,小木棍却起到了拨稻丛、掀河鳖和防意外的辅助作用。

  不可置疑,身怀这种捉鳖绝技的人,在一个地方从来就是凤毛麟角。以往,这门绝技秘而不宣,不传他人,在家也是传儿不传女。虽然外出捉鳖往往夜以继日,风餐露宿,况且水下作业又是险象环生,可谓是饱尝了人间疾苦,然而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掌握了这门绝技就是养家糊口的本钱,可观的收入对于捉鳌人来讲,即使备罹一些苦楚,也是在所不辞。

  月岁不饶人,当年身轻体健的年青捉鳖人早已两鬓如霜。几个月前,我心怀疑虑地向一位捉鳖老人请教捉鳖绝技,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滔滔不绝,和盘托出。否则,我何以知之。常言道人老言也善,其实何止也?捉鳖老人的慷慨大方,不正是希望这门捉鳖绝技能够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以免在他的手中沉默地消失。(李立民)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