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人物  -> 正文人物

白衣执甲 最美逆行——记苍南援鄂医护人员易同燕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2020年4月6日傍晚,苍南援鄂护士易同燕在铁骑的护送下,在同事们的簇拥中,平安抵达县人民医院。苍南县委县政府以最高的规格、最隆重的仪式欢迎英雄回家。作为我县支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易同燕,从大年三十写下请战书,1月27日正式踏上征程,到3月22日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返杭,在武汉的54个日夜里,她身披“白衣战甲”,为疫情肆虐的武汉贡献了点滴力量,更以最果敢的逆行和最朴实的工作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最丰厚的一笔,成就大家心目中真正的“抗疫英雄”。

  出征

  “我申请上前线,请战奔赴武汉,用我的专业能力帮助护理病人!我是一名护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望批准!”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得知苍南需选派一名护士前往武汉支援的消息后,苍南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理护士长易同燕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请战书,主动请缨奔赴防疫一线。即使工作单位考虑到她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料而“关照”她不必上前线时,她依然很坚定地表示:我能行。9岁的大女儿得知妈妈要去“最危险的地方”,因担心而哭泣,易同燕对女儿说:“妈妈是学医的,学医就是要救人的,现在妈妈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去工作而已。”而丈夫曾小均得知妻子要只身前往武汉,虽然有担心,但也不希望让妻子留下遗憾,因此全力支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能挺身而出,我也感到十分自豪。”曾小均说。

  得到了家人支持、医院的认可,易同燕将小女儿送回了重庆老家,认真交接了手上的工作,打包好行囊,时刻准备出发。一时间,易同燕也成了苍南小小的“新闻人物”,当有记者采访她时,她谦虚地说:“我只是在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不枉我所学。其实还有许多我的同事、同行也都想去前线支援,我只是快了一步而已。”

  入党

  在这次新冠肺炎的大战疫里,共产党员是最早挺身而出并且冲在最前的一群人。易同燕虽只是普通群众,但一直以来对入党有很强的意愿。出征武汉,她与浙江的30名小伙伴一起组成了浙江支援武汉紧急医疗队重症护理支援队,分配到武汉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而在这30人的小分队里,约80%都是党员。当看到冲在一线、表现优秀的小伙伴都是党员时,易同燕希望向党组织靠拢的心愿再次点燃,身为共产党员的丈夫曾小均也在此时鼓励妻子:“你可以!现在正是时候。”

  于是在抵达武汉的第二天,易同燕兴奋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并以照片形式递交给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不久后,温州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易同燕再次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临时党支部也向人民医院做了传达。2月9日,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经过投票表决等法定程序,易同燕在战疫一线正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李兰娟院士是易同燕的偶像,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她带头逆行,支援武汉。2月份的一天,李兰娟院士到访肺科医院,但易同燕在班上,遗憾错过了见面的机会。3月8日,李兰娟院士再次来到肺科医院,这一次,她是来参加一个入党宣誓仪式的,肺科医院为刚刚入党的一批新党员举行仪式,由李兰娟院士领衔宣誓。让易同燕没有想到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易同燕入党的正式批文还未下发,她无法参与这次的宣誓仪式,再次错失与偶像见面的机会,易同燕感到非常遗憾,还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好在大家的安慰和鼓励,易同燕迅速调整心态,她表示,能受到党组织的肯定已是很值得欣喜的事,等回去之后跟人民医院的小伙伴们一起参与正式的入党仪式,也会是很美好的经历。

  入党之后,易同燕的防护服上都能贴上一个共产党员的标记,工作中,那抹鲜亮的“红”总能提醒着她,激励着她,给她力量。她说:“之前工作累了也会有找借口、想偷懒的时候,但贴上这个标记后,就觉得自己身份不一样了,要更加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在之后奋战的日夜里,易同燕投入了更大精力和劲头,好好工作。

  上阵

  在肺科医院,易同燕分在了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病区,可以说是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到岗时,看着病房区里10个病人都上着呼吸机,其中3个在做ECMO(体外膜肺氧合),5个在做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新的环境不熟悉,也没有ICU的工作经验的易同燕觉得压力有点大,怕自己拖团队的后腿,更害怕自己帮倒忙。于是,她在岗前培训的时候特别认真,回来后还在房间里把要做的动作复习几遍。

  正式进组上班的第一天,易同燕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半个小时吃早餐,因为穿上防护服后想上厕所,不敢喝粥,又担心高强度工作不吃早餐会低血糖,于是计划性地吃了一个比拳头还要大的馒头和一块巧克力。第一天上班无法确定自己的生理极限,她还穿上了尿不湿,以防万一。

  输液、吸痰、上CRRT机,每1小时一次抽血做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监测,各种仪器数值管理,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虽然只主管两个病人,但一刻也无法停歇。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加上交接班,近7个小时,闷在防护服和隔离病房里的易同燕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坚持着,直到结束的那一刻,她才真正体会了什么是战场,战场上真实的艰辛。当她听说肺科的本地医护人员已经坚持了一个月没有休息,又不由地心生敬畏。

  在驰援武汉的前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易同燕和队友们还要不时面对死亡。接班时发现有2个病人已经不在了,第二天又有一位患者情况不稳定,听到医生给患者家属打电话,易同燕感到很难过、也很无力。有一天接班,一个患者刚刚离世,易同燕和同伴的任务是对遗体和病房进行全面消毒,并整理好病人的遗物。病人家属来拿东西临走时,向易同燕和同伴深深鞠了一躬。虽然戴着护目镜很容易起雾影响工作,但那一刻,易同燕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泪,她感慨生命的转瞬即逝,觉得自己能做的太少了。在结束驰援任务后回想当初,易同燕说:有时间让我们去做一些事情是幸福的。因为有时候病人病情变化太快,想去为他做点什么,可能也没有机会去做。

  病房就是战场,特别是在重症区,易同燕还来不及思考太多,又被新的病人、新的病情催促,强打起精神投入新一轮的战斗。几天下来,易同燕的脸上也留下了口罩、护目镜勒过的痕迹,有的地方还破了皮。当她和女儿视频时,女儿一直问:“妈妈,不会毁容了吧?”易同燕却“骄傲”地告诉她这是妈妈这段时间的“战绩”。在前线战斗的近两个月里,易同燕和队友们在闷热的防护服里,始终以精神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的状态帮助病人做好护理工作,每次下班,全身的衣服都湿透,腰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但确诊病例数的下降、治愈数的增加,也给了易同燕和队友们莫大的信心与鼓舞。

  在坚守武汉的第46天,易同燕管护的病区里一位已经住了四十几天的重症病人,慢慢好转、清醒了,易同燕就拿小的注册器给他喂水。这位病人经历了三次插管拔管,虽然清醒过来,但呼吸仍比较累,手脚力气也没那么足,也说不了话,就在快喝完水的时候,他颤颤巍巍地对易同燕竖起了一根大拇指,来表达感激。那一瞬间,易同燕特别特别激动,她强忍着泪水,欣喜地继续照料这位病患。因为在重症病房里,绝大多数的病人都处于镇静状态,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医护人员的付出,他们无法回应,无法交流。50多天里,易同燕经手的病人大约有20人,但清醒的最多只有3、4个,“当你辛苦了那么久,突然有一个人对你的付出有回应,那一刻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疲惫都突然消散了。”易同燕说。

  到后期,随着方舱医院的休舱,剩余少数病人被陆续转移到武汉的定点医院,肺科医院是其中之一。在别人凯旋撤离之时,易同燕所在的重症组被称为“最让人心疼的那队浙江护士”依然坚守岗位,而且不仅是坚守,工作量也比前阵子大了不少。易同燕在日记里写到:科室的病人越来越多,转来的病人病情也越来越重,ECMO和CRRT似乎成了每个病人的标配,在短短的四个小时中,除了完成日常的常规治疗外,我们居然接收了3个从外院转来的新病人,在收新病人的空隙完成了五例俯卧位通气。下班回到酒店感觉手、脚、脑袋都不是自己的。和小伙伴讲了今天的“壮举”,发现自己真的很“牛”。

  凯旋

  3月中旬起,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返程,连续在异地他乡奋战近两个月的易同燕和小伙伴们经受着身体与心理的考验,也十分想家。“没有接到收兵的命令,我们就绝不撤退。我们是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易同燕与小伙伴互相打着气,调适着心理状态,依然认真坚守岗位。

  3月20日下午5点多,易同燕所在的重症队突然接到了返程的通知。“意外的惊喜”让队员们都懵了,大家都以为是骗人的,再三确认后,大家又特别开心与激动起来,既兴奋又不舍,在酒店里“哭成一团”。

  3月22日下午3时许,易同燕成为浙江援鄂第二批返浙医疗队的210名英雄之一,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在下飞机的那一刻,她觉得“空气都是甜的”。4月6日,在安吉结束隔离休整并经过两次核酸检测确认为阴性后,离家71天的易同燕终于踏上了回苍南的路途,她终于可以好好拥抱牵挂已久的家人和朋友,吃到丈夫做的美味大餐,安心舒适地睡上一觉。易同燕说:“经历了这一次,见过了最最重的病人和最真实的人间冷暖,回归正常工作岗位后,曾经觉得的一切辛苦都太微不足道了,以后,我再也不会抱怨工作了,能为病人做一些事,是最幸福最值得的,我会好好珍惜。”(记者 陈薇拉 摄影 李士明)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