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闲话路灯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7日 来源: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几乎没有通电。晚上出行甚是困难,带一盏灯笼,是标配。如果没有刮风下雨,灯笼的确也能将就一下。朦胧的灯光,照射距离不远。在寒夜里可以驱散黑暗和寒意,温暖路人的内心。

  携一把电筒,算是高配了。通常电筒有两节和三节的区别,使用的小灯泡规格也不相同,通常有“二五”和“三八”两种,“二五”就是2.5V的规格,适配两节的电筒;“三八”就是3.8V的意思,配置的是三节电筒,发出的光线更亮照射的距离也更远。由于电池是易耗品,价格偏高,人们大多节俭着用。刚买的新电池,一般使用两节干电池,光线足够。当电池用段时间后,灯泡变暗,此时加上一个套筒,再装上一节电池,升级为“三八”的小灯泡,电筒就会焕然一新,达到最大的利用率。临时更换下来的小灯泡,暂时搁置到电筒的后盖收纳夹里。等换回两节新电池时再使用。电筒的最大好处,就是不怕风雨,携带方便,射程远。有时遇到狗吠追随时,对准它的眼睛直射,小狗戛然而止,瞪着两只闪光的眼睛,不敢靠前!此招屡试屡爽,很奏效!

  没有娱乐活动的夜晚,串门聊天成为打发时间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在天南地北的海侃中,不知天色已晚,漆黑的夜色,伸手不见五指。邻居就会让访客带上一截蜡烛,另一只手指弯成拱形,在前面轻捂挡风,用微弱的烛光,照亮脚下回家的小路。

  偶尔,身边没有任何的照明工具,此时,某家窗户隐隐约约的煤油灯光,让人豁然开朗,感到特别的温馨。如巧遇手握电筒的同村人,准会用电筒照射你一程,或者直接把你送到家门口。

  在暗夜里行走,心中会莫名其妙想起各种奇奇怪怪的鬼神故事,越想越怕。一旦有动静,就会草木皆兵,毛骨悚然。每到月底和月初的夜晚,月光最暗,夜色最黑。如没急事,人们会尽量不出门,省得担惊受怕。

  此时,大多农村的人十分羡慕城镇里的居民,理由很简单——有电有路灯。尤其对一些怕黑的人来说,路灯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大概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村里购买了一台20千瓦的发电机,安装在碾谷厂,由这里的老板负责发电,每天晚上发电3个小时左右。

  此时,村里总算有了为数不多的路灯,安装在最为重要地段的拐弯处。立一根木桩,挂上一盏40瓦的白炽灯泡,上面盖着一块遮风挡雨的厚木块,就成了一个简易的路灯。在一定的时间段里,给村里夜晚的出行,带有极大的便利。这样简单的装置,灯泡损坏相当严重,经常需要更换灯泡,很不方便。后来更换成专用的路灯灯罩,使用寿命更长一些。

  八十年代末期,村里正式通电,我们终于告别限时用电的困境。崭新的水泥电杆,每五十米一根,一字排开。路灯遍布全村,把光明洒遍了每一角落。此后的路灯换了一茬又一茬,越来越高档。由原来的人工控制,换成了自动定时控制。灯泡也由白炽灯换成了卤钨灯,功率随之增大,亮度也随之增加。

  每到夜晚降临,路灯总会准时亮起,桔黄色的灯光,照射的光线更远更明亮。温馨的暖色调,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会给夜行者以心灵的慰藉。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在村里行走,再也不需要使用电筒了。但是出了村口,还得需要电筒为你驱散黑暗的夜色了。

  一次回老家时,发现这里正在安装太阳能路灯。全村增加了一些太阳能路灯,每隔30米一盏。全部依靠太阳能光伏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晴天时,把多余的电能储存到路灯底部的蓄电池里;在阴雨天气,蓄电池继续为路灯提供电能。清一色的LED灯泡,柔和的灯光,造型精致的灯柱,显得特别高大上。最重要的是其能源利用率更高,也不需要消耗其他电能。据了解,太阳能路灯虽然前期投资大一些,但后期费用折算下来,还是比较合算了。

  村村通的亮丽工程,终于打通了村与村之间的照明瓶颈。一眼望去,一排排的路灯,蔚为壮观。从农村老家到我定居的小镇,路灯一盏接一盏,连绵不绝,加上行道树上的彩灯,把乡村的夜晚打扮得流光溢彩,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楼下的沿街路灯,分布于街道两侧,有高的,有矮的。造型别致,镂空的灯柱,每到夜晚发出白色的LED灯光,与高处的桔黄色卤钨灯光,相映成趣。整齐划一的屋外立面墙壁上安装的灯带,勾画出楼房的轮廓,熠熠生辉,金碧辉煌。把山城小镇的夜色衬托的格外温馨,惹人陶醉!

  忽然想起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曾经,没有路灯的夜晚,格外漆黑,令人生畏。如今的夜晚,亮如白昼。黑夜俨然成为过去,“怕黑”这个词语几乎无人提及。路灯下的监控镜头,正在全方位被监视着每个重点地段,守护着安详宁静的夜晚,为夜行者保驾护航。

  忽想,路灯点缀了夜景、绚烂了夜色,美化亮化了我们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的后半夜,能否只留下部分供照明之需,尤其是在大力提倡节约、低碳减排的今天。(吴笔建)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