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男儿志气当如此 拂袖熏香天下知——解读状元徐俨夫的报国之志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7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民国《平阳县志》第三十五卷人物志四中载:“徐俨夫,子公望,亲仁乡桃湖人。高才博学,以文章鸣世。淳祐元年进士对策第一,签书某军节度使判官厅公事;秩满,添差绍兴通判;淳祐九年除校书郎转秘书郎著作佐郎,兼沂王府教授,权刑部员外郎,迁著作郎,兼礼部员外郎;十二年除秘书丞再迁礼部郎中。丁大全柄政,徐俨夫忤其意径拂衣归,终其用事,杜门不出。家贫,倂日而食,抱膝高吟,声出金石,或勉其抑己谢过,笑而不答。乃自署其门云:‘一任证龟成白鳖,那能拜狗作乌龙。’景定初起知抚州,召为礼部侍郎,卒。”要解读这位苍南县唯一的一位文状元的报国之志,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1.宋理宗赵昀执政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

  原名赵与莒,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是为宋理宗。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宋理宗赵昀亲政之初,他也曾想立志中兴,要有大作为。于是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国灭金。

  淳祐元年(1241)五月,朝廷为徐俨夫等新科进士举行“闻喜宴”,宋理宗并赐下御诗:《淳祐元年赐徐俨夫已下》

  凉菲膺图屡改元,宾兴六诏五临轩。

  励精思振清明政,策秀欣求谠直言。

  致远莫违仁与义,立身休计饱与温。

  时艰全藉多经济,勉力应无负选抡。

  御诗译义:才德微薄,帝王嗣位,频繁改朝换代。屡次举贤,多次登上殿堂。励精图治,思虑振兴,力求清明的政治。在策问考试中希望能够遇到直言进谏的人。希望你永远能够不违背仁义,为人处世不要只考虑个人的温饱。时代艰难,全都凭借经世济民,希望你能够不辜负被选上的机会。宋理宗皇帝在诗中表达了对新科状元有着殷切的勉励,无负朝廷的厚望。

  宋理宗执政后期,又沉缅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景定元年(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景定五年(1264年)11月16日,宋理宗在临安去世,在位40年,享年60岁。

  2.丁大全揽权柄政

  端平元年(1234年),“端平更化”之后,南宋与蒙古联盟攻克蔡州,让宿敌金朝灭亡,自此南宋直接面对的是更强大的蒙古大军。理宗皇帝梦想恢复中原,令军队北上,在与强大的蒙古铁骑交战中大败而归。从此理宗一蹶不兴,隐居后宫,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信任阎贵妃、宦官董宋臣等,将朝政大权交给权相丁大全等人。

  丁大全,江苏镇江人,字子万,嘉熙进士。史书上描写他长相“蓝色鬼貌”,为人“奸回险狡,狠毒贪残”,时人称之为“丁蓝鬼”。他娶外戚的婢女为妻,以此来攀附高层权要。后来又靠逢迎阎贵妃、宦官卢允昇、董宋臣等人才逐渐身居要职,升任侍御史兼侍讲。当时宰相董槐为人刚正不阿,丁大全希望巴结董槐以取高位,但为董槐所拒,丁大全由是日夜谋划报复董槐。宝祐四年(1256),理宗下诏罢免董槐。扳倒了董槐后,丁大全勾结朝臣马天骥。马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理宗之女周、汉两国公主下嫁,马天骥绞尽脑汁送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大礼,得到理宗的欢心,从而被任命与丁大全同时执政。从此,阎、马、丁、董四人内外勾结、专擅弄权,引起很多正直人士的不满,有人在朝堂门上写下八个大字:“檐马丁当(董),国势将亡。”意在警告理宗如果再信用奸佞,国家前途堪忧。“阎马”谐音“檐马”,乃屋檐下悬挂的铃铛,此处暗指阎贵妃、马天骥。“丁”为丁大全,“当”音似“董”,指宦官董宋臣。

  丁大全的作恶多端引起了朝中正直之士的愤慨,程元凤、徐俨夫等纷纷上奏请求罢免丁大全,但是丁大全任用党羽,陷害和排挤程元凤、徐俨夫等大臣。“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朝中失势的徐俨夫选择辞官,回到家乡桃湖隐居。

  在徐俨夫隐居桃湖五年之间,南宋朝廷发生了一系列大事,惯于“证龟成鳖”的丁大全迎来了末日。公元1259年,蒙古兵分三路大举攻宋,第一路由蒙古大汗蒙哥自攻四川,第二路由他的弟弟忽必烈(后为元世祖)攻鄂州,第三路蒙元帅兀良哈得由云南入广西攻湖南。朝廷内外震动,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朝廷,但是丁大全隐而不报,以致战事日益转向不利。特别是蒙元帅兀良哈得由云南入交趾,从邕州攻广西破湖南,直逼京师。丁大全再也无法隐瞒,才上报理宗,宋理宗如梦初醒,不知所措。此时朝中大臣借机纷纷弹劾丁大全,其中监察御史饶虎臣指出丁大全四大罪状:“绝言路、坏人才、竭民力、误边防。”此时的理宗只得罢免丁大全的相位,命其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镇江府,接着再削其官。此后丁大全的官职一降再降。景定元年(1260),理宗下诏任他为中奉大夫。大臣们一致建议再将他贬到边远之地,诏送南康军居住。次年,监察御史刘应龙请皇帝将丁大全发配更远处,于是理宗又追削两官,将其移至贵州边陲。但是丁大全贼心不死,在贵州通谋蛮夷以图不轨,被大臣朱禩孙告到朝廷,再移置新州。太常少卿刘震孙又上疏请求把丁大全发配到海南岛。令将官毕迁护送,待舟过藤州,挤之于水而亡。一代奸相,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3.徐俨夫状元的家学渊源

  徐俨夫的家学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第十五世祖——徐寅状元。

  徐寅,名正字,唐咸通至后唐天成(860-929年)字昭梦,他生于风景优美的莆田延寿溪畔的延寿村。徐寅家学渊源,其祖上徐伯彦,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以文学著名”而影响后世。其五世祖徐雾,为避安史之乱,举家南迁入闽进莆,其父徐回官至平阳县令(《平阳县志》有载)。徐寅自小聪慧敏悟,立志高远。青年时遍览群书,博通经史,勤奋自勉,满腹经纶,以诗赋闻名乡里。

  唐乾宁元年(894年),徐寅去京都长安应试。试卷中题为《止戈为武赋》,他健笔如飞,才思如涌,一蹴而就,一支烛才烧完,便完成全文,犹如神助鬼帮。考官礼部侍郎李怿读到徐寅试卷中的“破山加点,拟戍无人”一句,不禁拍案叫绝,大为赞赏。原来这是在暗示“山”字去掉最后一画,在中画加一横点,便成“止”字,“戍”字去掉左边“人”字,仅存“戈”字。“止”与“戈”两个字合成一个“武”字,又根据“武”字是“止”和“戈”两字组合而成的。从而认为消灭割据暴乱,停止动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建设经济,发展生产,达到民富国强的理想社会。遂朝廷众文武官员,认为徐寅自出机抒,崇论宏议,入情入理,字字珠玑,不禁击节三叹,誉他为才子。

  徐寅殿试时,礼部侍郎李怿将徐寅所作的篇章(试卷)呈奉给唐昭宗皇帝,皇帝看了喜上眉梢,啧啧称赞,欣然钦点徐寅为状元,并赐号“锦绣堆”之雅号,这就成为莆田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在福建莆田建有“状元书楼”。徐寅有文集传世,《四库全书》所收徐寅《徐正字诗赋》二卷,收诗三百六十八首,赋词五十六首。

  徐寅的叔公徐晦(760--838年)字大章,号登瀛,晚号兴胜。据欧文行周文集十卷载:欧阳詹(徐晦状元的舅舅),先他十年登第,亲自登门鼓励徐晦奋发努力,在其《赠徐十八晦赴京》一诗中称徐晦为里人,幷勉励徐晦“大器当晚成”。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徐晦得任做壬午科状元,成为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个状元郎。官至兵部侍郎,徐晦死后,被追赠为兵部尚书。

  徐寅的第七世孙徐铎(1051-1105年),字振文,即是徐俨夫状元的六世祖的兄弟,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士第一。史籍记载为福建省兴化莆田人。据考证,徐寅之孙徐方俭在五梁时期迁徙到平阳沙岗;徐铎出生于浙江平阳,少时跟随上辈宦游祖籍地莆田延寿村,并寄居在延寿村读书(该村有他上辈徐寅建的万卷书楼)。之后,他以莆田籍的身份,参加了莆田地方的科考,直至熙宁九年状元及第,时年26岁,成为老平阳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温州市历史上第二位状元。

  徐俨夫的高祖徐任和曾祖徐昉之也都是进士,曾任南宋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的徐谊也是徐俨夫高祖徐任的兄弟,可以说徐俨夫状元出生于“状元世家”,传承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在历史上,他的后人所居住的地方之一,就称之为“儒家庄”(现改为徐家庄)。在福建莆田徐寅状元的家乡还留有《状元家训》。

  4.徐俨夫状元的报国之志

  徐俨夫在奔赴省城会试的路上,巧遇苏、李、张、黄、陈、周六位赶考的举子,他们结伴同行,大家意气相投,一路上切磋学问。徐俨夫有《会试七人同舟诗》以纪此行:

  苏李张黄陈与周,更添徐子分相投。

  竹林风月连三径,斗宿光芒聚一周。

  作者须知同议论,诤臣合与共谋猷。

  胸中各有平戎策,此去知谁作状头。

  苏姓举子,李姓举子,张姓举子,黄姓举子,陈姓举子与周姓举子上京赴考,又增添了一位徐姓举子一同赴考。竹树成林,风月无边,连接着多条道路。如同斗宿般的光芒照耀着四周。读书写作之人须知道要与他们一起谈天论地,敢于进言的大臣要与他们一起商讨谋划。各位举子都怀有平定天下的计策,这次赴京赶考也不知道谁能够拔得状元。诗中透露出诗人胸中怀有平戎之策,来报答他对祖国的热爱。

  得知进士第一(状元)的徐俨夫,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曾写下了《及第诗》:

  引领群仙上翠微,云中相逐步相随。桃花先透三层浪,月桂高攀第一枝。阆苑更无前去马,杏园俱在后题诗。男儿志气当如此,拂袖熏香天下知。

  引领着各路神仙一起登上翠微园,在云端各路仙家相互追逐,紧紧追随。桃花飘落惊起了层层波浪,月桂勇于攀登,争为第一花。阆苑当中,没有来往的车马,全都相聚杏园,而后作诗。男儿就应该有这样的志气,轻抚衣袖,芳香四溢,天下闻名。诗中流露出诗人的万丈豪情,报效祖国的机会到了。

  进士第一是皇帝钦点,感谢皇恩浩荡自是难免,徐俨夫作了《谢恩诗》:

  淳祐新更万花弦,至尊宵旰及英贤。

  惭无鲠骨三千对,忽听鸿胪第一传。

  昭代喜开公道日,此生复见中兴年。

  君恩山重蛟难负,一片丹心上有天。

  淳祐年全国人才荟萃于京城,皇帝勤于政事,英明贤能。惭愧的是没有一身正直坚定的硬骨,忽然听说被授予鸿胪职位。喜遇政治清明的时代和主持正道的日子,这辈子又一次遇到国家中兴。皇帝的隆恩如山之重,即使是蛟龙也难以辜负。我怀揣一片赤诚之心,黄天为证。诗中表明状元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志。

  徐俨夫中状元后为了勉励孩子,曾作了《送二子赴举诗》,最后一句:指出“着鞭试当万人敌,看取骅骝起洼涯。”意思说:手执马鞭,能抵挡万人之敌,且看骏马奔腾天涯。徐状元寄希望于二子徐台能文也能武,练就基本功,奔赴战场,报效祖国。

  淳祐元年(1241)五月,朝廷为徐俨夫等新科进士举行“闻喜宴”,宋理宗并赐下御诗《淳祐元年赐徐俨夫已下》后,徐俨夫当场和成:敬和御制诗

  当宁兴思恺与元,草茅以许对尧轩。

  家传学本非干禄,主圣臣因得尽言,

  仰戴洪恩山匪重,亲承霁训玉如温,

  致君自是生平志,海内多才愿广抡。

  译义:应该心系百姓安康和时代命运,即使身住草庐也要向尧的伟德靠齐。家训教导我并非为了一己俸禄,我应该多向皇帝进言。皇帝的隆恩如山般重,受人仰戴,亲自接受如玉般温暖的教导,报效祖国是我一生的志向,希望皇上能够多多选拔人才。

  据《永乐大典》李之亮著,宋两江郡守易替考,巴蜀书社,2001年05月第1版,第501页载:淳祐十一年辛亥(1251),徐俨夫《抚州府志》:“平粜仓,淳祐十二年,郡守徐公俨夫籍吏资议立。”淳祐十二年壬子(1252)徐俨夫,赵崇仿《临川志·提举司本州平籴仓记》:“权郡通守赵侯又能相与协赞。公及前太守礼部徐公俨夫所籍郡胥家业允之。赵侯,三山人,名崇仿,字叔似。”徐俨夫任抚州知州时,设立常平仓,救济百姓,受到官民的高度评价。景定元年(1260),在桃湖生活了五年的徐俨夫重新被朝廷起用为抚州知州,随后朝廷又召为礼部侍郎,当诏书下达的时候,徐俨夫有着“春风容我共鹏抟”之喜悦,踌躇满志地走马上任。但是,身心疲惫的徐俨夫,已经力不从心,鞠躬尽瘁,卒于任上。

  清道光年间,乡人于徐俨夫状元府遗址上掘得铜剑一把,此剑埋于地下七百多年却丝毫无损,人人称奇,将之视为神物。诗人朱铭(字墨卿)曾歌诗以纪之,平阳黄青霄在朱家见到这把铜剑,便作了《徐状元铜剑歌》一诗,怀剑思人,赞誉徐俨夫翔鸾之姿,耿介君子,其中写到:“矫矫翔鸾姿,卓立在丹墀。江山存半壁,耿介相匡持。其奈三不吠犬乱纲纪,奏疏空有六君子。杜门不屑见群奸,解组便欣归故里。桃符题诗明哲心,后人雒诵钦高士。高才博学吟佳句,七驺示宠君恩深。”(徐启门)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