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红楼一梦千古恨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7日 来源:

  如果说要推荐一部百读不厌的书,那我首推《红楼梦》。因为在我看来,《红楼梦》就是一部常读常新的小说,不同的年龄段去读,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次系统地阅读《红楼梦》,是在我18岁的时候,当时去读它,也许是因为语文课本中有节选,对这本文学巨著的全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许是因为它的名气太大,不读原文不足于以文学青年自居。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下决心去读的,确已记不真切了。

  初读《红楼梦》,感觉这是一本好复杂的书,气势宏大,故事性强,线索纷杂,人物众多到记不清楚各自的关系,需要不停地去回看才能梳理得明白,加之青春年少,人生阅历也是极少的,对于其中的很多内容,理解的比较浅显,并不是特别有感触。

  从当时记录的一些阅读批注中可以看出,当时更多关注的是宝玉、宝钗、黛玉、湘云等一众儿女的情感故事,再就是对这个封建社会豪门大家庭最后落得土崩瓦解、分崩离析的结局略有些同情罢了。

  等自己人生的阅历不断丰富之后,再去读《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体会就更加深刻了一些,才真正领悟到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无奈、悔恨与沉痛。红楼一梦千古恨,真可谓是字字泣血。

  《红楼梦》这部小说,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当成一部言情小说来读。《红楼梦》描写了贾府由盛至衰的全过程,探讨了其败落的深层次原因,所以说不管是从它的整体架构设计,还是这部书的故事全貌,均已超越了言情小说中单纯的才子佳人范畴。

  《红楼梦》一书描述和展现了当时的宫廷制度、官场制度、社会制度、家庭制度、婚姻制度,以及皇族、世家和生活在最底层人们的等级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可谓是全方位、多视角地揭示了当时各个阶层的生存状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堪称伟大,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有人将《红楼梦》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实并不为过,这部书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内容涉猎极其广泛,儒、道、释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展现。另外,小说还涉及到美食、茶道、养生、中医、园林、建筑、诗词、书画、戏曲、服饰、花草、古玩等等,讲得头头是道,各类知识应有尽有,令人应接不暇,想不佩服都难。

  《红楼梦》故事线索可谓是千头万绪,上至宫廷大典,小到日常生活起居等琐事细节,无一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塑造的人物众多,不光是主要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甚至是一些无名小卒,也绘声绘色,哪怕三言两语,即可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对于每个人物的塑造均反映了人性之复杂,里面的所有人物,不能单纯地以“好”与“坏”来区分,哪怕是男女主角,也是优点与缺点并存,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由会想到那句“可爱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话。

  从《红楼梦》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不但文学功底深厚,而且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在他生存的那个年代,文学是不能当饭吃的,小说家是一个极其卑微的职业,处于社会末端,上不得台面,登不上大雅之堂,以至于他生计困难,过着清贫如洗的日子,甚至靠朋友周济方能度日。

  虽然世事艰辛,但曹雪芹倾注毕生精力,用十几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但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红楼梦》80回后的章节遗失,成为喜爱这部千古奇书的读者永远的遗憾。

  真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见到出土的石刻或木刻的《红楼梦》全本,那真是红学爱好者之福。(李国坚)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