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郁达夫:颓废外表下的激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5日 来源:

郁达夫小说选《沉沦》书影|图片来源网络

  1米64左右的小个子,小眼睛,小嘴巴,高颧骨,这样的郁达夫,在人群之中,毫不起眼,实在无法跟写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的风流才子对上号。这也就让很多第一次见到郁达夫的人大失所望。叶灵凤在1920年代中期的上海见到了郁达夫,他写到:“达夫先生的相貌很清癯,高高的颧骨,眼睛和嘴都很小,身才瘦长,看来很像个江浙的小商人,一点也看不出是一个有那么一肚子绝世才华的人。”

  其貌不扬的外表下,还有一颗蓬勃进取的心灵。这显然更让读惯郁达夫颓废、忧郁文字的人感到意外。

  1913年,郁达夫跟随前往日本考察司法的长兄郁曼陀赴日留学,为了考上可以招收中国官费留学生的学校,从11月起,郁达夫每天白天进补习学校补习中学课程,晚上再进夜校学习日语,积极准备应考。

  为了保证学习时间,他制定生活起居时间表,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没有一刻闲着。常常是早上嚼着面包上路,午餐和晚餐就从牛奶店里买些干点充饥。临考前三个月,他更是全力冲刺,经常从晚上学到次日清晨5点,直到听见附近炮兵工厂放夜工的汽笛才去休息。紧张的学习,让他落下了神经衰弱和气管炎等慢性病症。经过八个月的紧张学习,1914年7月参加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暑期招生考试,如愿考取官费资格,从此辗转于一高、八高、帝国大学,开始了长达8年的留学生涯。

  在日本,郁达夫先后结识了同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人,彼时国内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五四运动之后,郭沫若等人更是深受鼓舞,谋划成立一个同人性质的新文学团体,并创办文学杂志,几番商量终因各种原因,推进缓慢。1921年,回国谋职于泰东书局的郭沫若说动经理赵南公创办杂志,于7月初回到日本,在和郑伯奇、穆木天、张凤举等人碰面而无进展后,到东京找到郁达夫。之后郁达夫在寓所召集张资平、郭沫若、何畏、徐祖正等人商量,通过了用“创造”作为杂志的名称,出季刊,稿件由大家分担,限于暑假中交出。创造社也就在这一次会上宣告成立。

  但主持其事的郭沫若回到上海,又因为《创造》杂志发行目标不定等因素,整个工作进展迟滞,甚至有撂挑子的想法。在得知安庆法政学校找英语教授的事后,郭沫若写信让郁达夫回国任教,并主持季刊的出版事项。

  颓废文人,又一次展现了生命的爆发力。

  郁达夫接信于9月初回到上海,接过逃回日本继续医科学业的郭沫若的枪,开始着手季刊的编辑出版任务。郁达夫很快写出出版预告,刊登在1921年9月29日上海《时事新报》。预告除了说《创造》第一期拟于1922年1月1日出版外,还亮明态度:“自文化运动发生后,我国新又艺为一二偶像所垄断,以致艺术之新兴气运,渐灭将尽,创造社同仁奋然兴起打破社会因袭,主张艺术独立,愿与天下之无名作家,共兴起而造成中国未来之国民文学。”

  这让在日本的郭沫若钦佩不已,在写给郁达夫的信中,他说:“我在上海逗留了四五个月,不曾弄出一点眉目来,你到不两礼拜,便使我们的杂志早有诞生的希望,你的自信力真比我坚确得多呢!”

  只是这样的亮相,也让郭沫若隐隐不安,“旗鼓一张便不能不有实质相副,我始终感觉着同人们的力量实在并不充足。”而预告中剑锋更是直指“文学研究会”,也为日后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长期的敌视关系埋下了伏笔。(吴合众)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